《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剑客无剑

思恋 (小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文 于 2010-7-6 20:55 发表
精悍

问候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南,低飞的姿势
弯成了生锈的镰,镰上
青草的味道,裹紧我赤脚的童年

想象的方向超越了情感达到理性意趣的高度。一点个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彦平 于 2010-7-6 21:39 发表
向南,低飞的姿势
弯成了生锈的镰,镰上
青草的味道,裹紧我赤脚的童年

想象的方向超越了情感达到理性意趣的高度。一点个感,问好。

谢谢版主赐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短剑写妙,会更历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看完了所有的讨论,挺有意思的,虽有些火药味这也很正常(诗人就该的这样的较真劲)。说三点:
1、诗本身是好诗,瞬间的捕捉,意象跳跃很大,但意境完整,情感承接有序。作者说顾城表达过诗歌可以广义通感的观点,我想我是同意的。剑兄言词犀利,论点明确。
2、消失兄可能看到过太多的意象诗歌,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学意象诗都会只学形式。就是我上面说的整首诗只有通感,没有具体的内在。一首里全是意象的拼凑,没有完整的意境,更不用说情感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读不明白这样的诗(其实根本不可能会明白),只是怕丢面子,去强拉硬扯地说好!!消失兄正是有这样的担心才提醒“年青人”写诗要慎用“通感”,这是对诗歌一种负责的态度。
3、这组诗在意象的营造上:《 鸣 笛 》是有瑕疵的,虽然作者说“看火车鸣笛时的状态,我就想成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样子。那鸣笛的烟,我看的就像是溪水。”但整首诗的意境更适合理解为,一种淡泊的心态。而不是童年。我们再读一遍:牛背上的短笛,藏着归隐的山林 / 一溪绿水 / 流淌在炊烟的路旁;这里没有一点火车鸣笛的意象关联,一些烟,诗中也是“炊烟”,如果强说“炊烟”是火车鸣笛的烟的通感,又将“炊烟”通感成小溪这难免太牵强了!!!。再说火车鸣笛的烟通常是又冲又浓黑,不美,以这样的物象入在这首诗内是有问题的。
如果这首诗将题目改一改。让这首诗去体现一种心灵回归的感悟、淡泊处世的哲学是更为合适的。 就这一首诗说明作者并没有过多去推敲通感的内在含义。消失兄的观点不太正确,但担心不是多余的。

[ 本帖最后由 宇宙深处 于 2010-7-7 0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争论得很好,看诗歌和看争论都很过瘾。
说实话这是剑客写得很灵动的一组。通感的运用确实比较出色。有自我的介入,也有旁观的角度。诗路很灵活。
值得红。
争论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6 14:12 发表

通感我想是可以广义上的。朋友的诗歌理论我读过几遍,你的观点是诗歌只能允许几个修辞手法,我不是很赞同。但是,诗歌应该让人懂我是赞成的。。我一直相信内容决定形式,怎么写,由诗意的灵感说话,像你说的, ...

我支持剑客无剑的说法 ,欣赏你的直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子 于 2010-7-6 22:38 发表
短剑写妙,会更历害

谢谢朋友赐读和赏识,只是学习中,多多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宇宙深处 于 2010-7-7 00:35 发表
嘿嘿!!看完了所有的讨论,挺有意思的,虽有些火药味这也很正常(诗人就该的这样的较真劲)。说三点:
1、诗本身是好诗,瞬间的捕捉,意象跳跃很大,但意境完整,情感承接有序。作者说顾城表达过诗歌可以广义通感的 ...

谢谢宇宙深处朋友赐读和点评!你说的《鸣笛》沙东青朋友也提出这个问题。你说改个名字,这个建议不错。感谢你们两位的真诚指点。我先说说,我怎么写的这首吧。《鸣笛》是我上车回家听见的声音,想想有时候坐火车回家的心情,就像小时候骑着的牛,吹着短笛回家的心情一样,由声音到景色。炊烟,已经不是火车的烟,只是乡村的一景,其实这组我不是刻意的“通感”的。我写的时候也没有想用什么修辞。所以《鸣笛》用没用通感这个修辞,我没有想过,毕竟我不是为了用通感修辞才写的诗,而是诗写好 ,它自己所拥有的样子。所以,还是换个题目符合诗意才好,我认真想想什么题目更好。再次感谢两位诗友!
呵呵,我说话方式可能不太婉转,下回注意。但是绝不是因为说我的诗歌才会这样,我有两篇被砍的一塌糊涂,但是我满心欢喜的接受。因为朋友说的对,说的也好。再次感谢他们!有时候坚持自己的观点也需要勇气的,谢谢所以点评我的诗歌的朋友,当然也包括“消失的自我”朋友!

[ 本帖最后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7 11: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7-7 00:49 发表
呵呵争论得很好,看诗歌和看争论都很过瘾。
说实话这是剑客写得很灵动的一组。通感的运用确实比较出色。有自我的介入,也有旁观的角度。诗路很灵活。
值得红。
争论继续!

谢谢老师赐读和点评!我在坚持写诗的时候,随心,随内容而写,修辞怎么用不去想它,在写的时候,它自己就会出现。(通感应该是可以在诗歌里存在的,学生愚见。)还有就是学习的问题,学生以为不是没有学习的场所,诗歌报这个场所就不错啊,虽然好次都有,但就学习来说,可能会更好,会发现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而不像消失朋友说的那样~我想诗歌原创是慢慢的积累和体验的吧。祝老师安好!

[ 本帖最后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7 1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0-7-7 10:01 发表

我支持剑客无剑的说法 ,欣赏你的直率!

谢谢半遮面朋友支持!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1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