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青槐

眼睛的诗意--读赵丽华《磨刀霍霍》诗的乱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到认为,口语如诗,倒是无可厚非,我在一个论坛看了一篇关于口语如诗的论述,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说得倒是精妙。
===============(下面是我复制的部分内容,作者:鸿硕)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粗略开列一下诗目:《短歌行》(对酒当歌)、《龟虽寿》(神龟虽寿)、《不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美女篇》(美女妖且闲)、《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归园田居三首(一、少无适俗韵 二、野外罕人事   三、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咏鹅》(鹅,鹅。鹅)《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春晓》(春眠不知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久在异乡为异客)、《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鹿柴》(空山不见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古风二》(锄禾日当午)、《夜静思》(床前明月光)、《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兵车行》(车辚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三吏”、“三别”、《卖炭翁》(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江雪》(千山鸟飞绝)、《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雨淋铃》(寒蝉凄切)《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乙亥杂诗》(九州大地恃风雷)......还有新诗、《红烛》、《死水》、《采莲曲》《大堰河——我的保姆》、《老马》、《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醉酒歌》......
     够了,这些诗都是用口语写的,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浅薄吗?无诗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木芙蓉 的帖子

芙蓉大姐太谦虚了哦,爱诗人个人看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亚拉索 的帖子

这些诗,大部分都会背,不错,这些都是精典。
诗味,不是单个文字的表述,而是文字的组合,平常的字不同组合,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口语,是约定俗成的大众喜爱,是绝大多数人的语言。
用绝大多数人喜爱的语言,写出诗意,能不被大众喜欢吗?能不算精典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赵丽华无可厚非,在目前的诗歌环境里,她是一个勇士。
支持亚拉索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本人不才,现在很多诗歌,包括论坛上的,我确实读懂不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亚拉索 的帖子

呵呵,读不懂没关系,象我一样看热闹,挑喜欢且看得懂的欣赏。
有些,我弱弱地说,估计自己写完,也搞不懂要表达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