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方悄

读诗记忆之一二、《关于海子的几句话》的回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9-7-4 00:54 发表


呵呵,八十年代末的事,我也在场。而九十年代,俺仍然读书,当然,现在不太读了。所以我习惯说八九十年代是个读书的年代。
请相信我和你一样怀念八十年代,那曾经短暂的百花齐放的几个年份



是的。也许近500年来最精彩20年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和80年代,绝对的光芒万丈,亘古不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7-4 01:20 发表



是的。也许近500年来最精彩20年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和80年代,绝对的光芒万丈,亘古不灭。

当然,两个时代都出了一大批真正有文人风骨的人。再向上推,就只有春秋了,大唐在我心里都不算,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那一套上百本的《走向未来》丛书,怀念电视片《河·殇》,怀念胡绩伟的《民·主论》,怀念严*家*其的〈文革十年史〉,怀念崔文华的〈权力的祭坛〉,甚至怀念五角从书,怀念〈一个女大学生手记〉的曹明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9-7-4 01:27 发表
怀念那一套上百本的《走向未来》丛书,怀念电视片《河·殇》,怀念胡绩伟的《民·主论》,怀念严*家*其的〈文革十年史〉,怀念崔文华的〈权力的祭坛〉,甚至怀念五角从书,怀念〈一个女大学生手记〉的曹明华……


最后一本书我没读过。此话题不宜深入讨论了,到此为止,心照不宣——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陌秋桐 于 2009-7-4 01:18 发表
方悄和风筝,都写这么精彩的文字。我静静地读。



风筝更精彩,所以要改为“风筝和方悄”,读完了风筝,如有要事,方悄就可以不读了,但你如意外地读了,我会高兴得抓耳挠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9-7-4 01:24 发表

当然,两个时代都出了一大批真正有文人风骨的人。再向上推,就只有春秋了,大唐在我心里都不算,呵呵



大汉大唐已是思想统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兄客气,风筝若放三国,也只能是魏延,五虎上将轮不到俺的,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海子的诗,有其非同一般的魅力。而他的死,也许是必然的吧。局外人,怎么都说不清的呵~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完美的日子,不仅葡萄渐成褐色而是当一切事物都在成熟的时候,我的生命碰见一缕阳光:我向后回顾,也向前瞻望,我从来没有一下子看到过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术才有发达昌盛之日,道理是不争不明的。为什么战国时代会产生那么多大学者(或者说思想家,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种说法),一是因为诸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来管制人们的思想;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而且每个人都肯说话,所以才出现了一去不复返的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思想也被统一了,人们的想法只能烂在肚里,学术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到后来人们连想法也没有了,只知道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弄个官儿做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近500年来最精彩20年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和80年代,绝对的光芒万丈,亘古不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09-7-4 18:58 发表
来看。海子的诗,有其非同一般的魅力。而他的死,也许是必然的吧。局外人,怎么都说不清的呵~  问好!



谢谢幻中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纸上悲欢 于 2009-7-4 21:24 发表
"在这个完美的日子,不仅葡萄渐成褐色而是当一切事物都在成熟的时候,我的生命碰见一缕阳光:我向后回顾,也向前瞻望,我从来没有一下子看到过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谢谢纸上悲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歌 于 2009-7-4 23:28 发表
只有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术才有发达昌盛之日,道理是不争不明的。为什么战国时代会产生那么多大学者(或者说思想家,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种说法),一是因为诸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来管制人们 ...



谢谢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