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68|回复: 1

读禅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来源于佛而高于佛。中国的禅宗初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禅往往蕴含丰富而高深的道理,但形式极为简单,往往就是一则小故事,或一两句话。但是,千百年来,禅以它独特的理论和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近日,读到几首禅诗,觉得很有玩味。其一是: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作者是南北朝的善慧大师。从表面上来看,此诗的确让人费解。既然是“空手”,怎么“把锄头”;既然是“步行”,怎么“骑水牛”;“桥”怎么会“流”,而“水不流”。这充满了矛盾和不合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合逻辑的。但禅不是全部都要合乎逻辑,它是一种带有非常主观的意识形态(当然也有客观的一面),强调主观的认知和体验,其实就是内心(精神)。内心(精神)往往就是高于天地,是天地人的结合。所以,读禅一定要以内心(精神)为出发点和思考点,离开了内心(精神),禅就不是禅了,禅理也成不了禅理。这首诗告诫我们要从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去看待世界,从对比中来认识世界。“空”是禅宗认知世界的最高境界。在禅宗看来,世界是空的,所有的都是空的。所以心要空,如若不空,怎么能容下整个世界。空空两手,方能把握住世界,又岂只是一把锄头?追求真理好比骑在牛背上,一步接着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到。心若不动,世界都是静止的,流水哪里会流?心若动,世界就是运动的,何止桥?其实,桥流也好,水流也好,皆因心波动的缘故。
其二是:
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作者是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据说,马祖道一悟道之后,回到故乡,亲朋好友都来看他。其中也有一位在溪边浣纱的老婆婆来看他说:“原来是马家的小子回来了!”禅师俗姓马,老婆婆亲眼看见他出生成长,虽然禅师悟道了,但在老婆婆眼中,禅师还是那个懵懂孩童,因此他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不难理解,但做到真是很难。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光宗耀祖是最重要的,无论在外面做了多大官,发了多少财,一定要回到故乡,回到故乡才能光宗耀祖,得到乡人的敬重和崇拜。马祖道一悟道后,也要回到故乡,想让乡人知道他是已经是高深禅师了。这与禅宗是背道而驰的,像他这样的高深禅师依然还忘不了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真是滑稽。所以他说:“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这启示多么深刻啊!
其三是: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梦浮生是梦中?
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是诗人,不是禅师。但诗人具有禅师的慧质,写出的诗就是一首禅。空是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空并不好理解。空是什么,是什么都没有吗?当然不是,空是虚空,虚空包容万物。苦,人间万种苦,人间即苦海,苦海无边,佛法就是普渡苍生的诺亚方舟。对空与苦的认知和体会,基本上构成了对禅的觉悟。人生活在世上,有时很难区分空与不空。梦究竟是空,还是现实生活?梦与现实是一样的吗?梦是幻化的现实,现实又是稀释的梦。梦中的一切和现实中的一切都不能长久停留,只有心中的禅真是永恒的。白居易还写过:“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说处!”花与雾都不是现实存在的花与雾,只不过是禅的世界幻化的物象,这些物象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只不过是心将它们幻化。所以它们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心在作用。世间的万物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最终复归于空无。
发表于 2008-2-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它们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心在作用。世间的万物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最终复归于空无。
------ 老了之后就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0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