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89|回复: 1

横。竖。撇。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竖。撇。捺



易  航



横亘的一道鸿沟;竖起的一道标牌;撇下的一种生活;捺下的一种心态。



(序)



“横。竖。撇。捺”,茗土有约,一壶清茶,写意人生。

世界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页。茗土将地球深处吸收的点滴灵感,托付夜梦,付于“横。竖。撇。捺”。

也许点滴感悟,不足以撼动什么,然滴水归海,蘸取自己心血点染给世人一丝清凉,是灵魂的最好归宿。

泥土深处的期待被埋的太久,萌动也异常沉重。“横。竖。撇。捺”乘载心灵的丝丝醒悟。

如您不弃,一起脚踏生活的腥土。茗土不知何时在您的窗台放上一枝红玫瑰,倾听您心灵的博动。

(一)

我悟:人生如茶。人不应为失去而悲伤,不必为得到而亢奋。一切得到都会失去,一切失去也会复得。



“秋天的红叶,红极了也只好落下,与荒草同葬在一起。”读来品三遍,不忍弃,摘录与朋友共勉。

(二)



付出了情感的东西,倾注心血之作,终会有报。

半生清平,不恋酒,色,赌。。。,未尝富贵,只爱书,茶,乐。。。书是廉价多,茶是低档品,乐听。。。

无功利之欲,故而茶是最好的良伴。一杯在手,只见沸水冲下,绿叶翻滚,或上或下,亦浮亦停。渐渐水染绿色,叶缓缓沉下,满杯晶莹碧透,清彻可人。杯口徐徐袅起白雾,馨香悄然散出,诱出无数诗欲。

捧杯细品,丝丝淡淡的清苦沁入口唇,洗去污浊,不一会品出似有似无的甜味。几口之后,顿感余香满口,不忍舍杯。

常引茶为师,自甘这淡淡的生活清苦,不受诱惑。

扭曲的世态,变形的人生,也曾乱我方寸。我也有过让钱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曾迷恋过。。。

只要一杯茶,仅仅是一杯清茶,又可清醒地走我的路。

(三)





艺术最要命的时候,就是有人划好了圈子让你去套。这不是艺术。

艺术的本源是自然,艺术的情感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自然本身不是艺术,艺术是被人赋予灵魂的自然。

耳聋的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交响曲,那是他心与自然的交融;常有人讥笑舞场的老者是“老不正经”,可我发现舞姿最佳者多是老者;园林中有“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诗人“诗言志”;画家山水为师,花草为伴。。。都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人本是自然中的一分,却在破坏自然,改变自然,使自然失去和谐。人忘了自然的痛苦呻吟。为艺的人本应是最先傾听到自然独白的人,而今忘却了这种傾听,艺从何生?

为艺者最高境界,与自然和谐交流。



(四)





因为有了海,人们发明了船;因为有了船,人们想到了彼岸。有了风,有了帆,乘风破浪,触礁,搁浅,沉船。。。后来者扯帆向前。没有千倾碧波,急流漩涡,哪有这幸福的港湾。

(五)



我的职业是景观园林,工作与诗文,音乐随可联然又风马牛不相及。但写诗玩博两月余,却痴恋上了这个家。

写诗,作文是我的业余,虽说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终成不了气候。

从小爱读,读多了就想写。可既无家传,更缺师教,虽努力半生,收获甚微。早年信奉“只问耕耘,不计收获”,走的是一条无边的路,一路都是盲点。

博客伴我知天命。有众博友娘家人作后盾,这对经历春绿已入秋黄的人是何等的激愤。

至知天命,换一种活法。既非以文沽名钓誉,也非政余弄文愚弄百姓,而是心的呼唤,生命之梦的暇想。写作真的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博友点拨,正是这无数的点拨,改变了我后半生的轨迹。华年已去却更发愤读书以补知识盲点;倍加勤奋工作以文正己作人。虽不合时宜,清白贫寒,然精神内函的丰富是常人无法品味的。

忠情就忠情脚下的土地;选择就选择红红的玫瑰。在春的季节,我们播种温馨。用梦中的野蔷薇,嫁接上一株红红的玫瑰,献给我的娘家人——亲爱的博友们!



(六)



读“距离”,这是个老问题。拉开距离看画,近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远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有在一个恰当的距离上方可醉视细品。园林中“步移景异”就是一种距离的妙用。

故而我想到了人。人与人,如果失却了距离或在同一距离待久了,则乏味而至。有“小别胜新婚”,就是距离改变,情随之变的典例。试着改变一下生活,调整一下与他人僵化的距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



后悔选择景观工程师的职业。由于职业的原因,对花卉作了理论研究,又亲手栽培。然天天把花打碎了又合上,合上又打开,永远无法享受到“雾里看花”的美感。这是今天买来诗人顾城遗作〈英儿〉后的一点随感,我把它题在书的扉页。

诗人之死其悲剧在于看破红尘而无力为。凡事一经看破,也就到了终点,不死何存?诗人理想中的桃花园太虚幻境被看破的现实击毁。那无法实现的爱,那无法达到的天国之路将他逼到绝境。

我不是诗人,却有诗情,诗心,那时时涌入心中的美好与丑恶;那欲得又失的情爱。。。常常搅的周天寒彻。实实在在的生活和那幻想的梦境距离一天天的拉大,不知哪一天我也会踏上天国之路。是的,我不是诗人,死不足惜。可那分不灭的诗情又使我不甘心什么也没留下就这样悄悄离去。真要感谢这分诗情和那懒惰的手,是她们弥留了我的躯壳。

这种矛盾的心境,促我编织了无数美好的梦去骗自己,骗妻子,骗家人,骗朋友。。。不忍心伤害一个人却又真正伤害了一切人。

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生活在现实里。忠实地尽自己的责任。自认为问心无愧,可又实实在在常怀恶心。每天都在矛盾中煎熬。想学的深沉,想活的轻松,可能学会吗?


(八)



时光告诉我这样一个答案:母亲是一杯汗水酿成的酒,父亲是一片茫茫的沃土。酒渗入了血液中,足跟会稳稳地立在沃土中。


(九)



诗的国度,几近无诗。诗人哪里去了?诗刊哪里去了?诗哪里去了。。。问天,问地,问自己。泱泱诗国的诗史中,此为何期?

在广告如云的城市;在“伊妹儿”横扫的人群;在小贩沿街的乡镇;在日夜为钱奔波的沃土上。。。人心浮动,纵有飞流直下,也难觅李白,杜甫的身影。

早丢了小桥流水,更难寻 “古道,西风,瘦马”。“黄河之水天上来”,涛涛至今却断流。

心沉重,还在买诗,读诗,写诗。真不知是苹果砸了牛顿的头,还是牛顿的头撞了苹果?早没了产生万有引力的气候。也许今天一个苹果砸在头上,会引出一桩民事诉讼,但绝不会产生诗的激情与感动。

真的好想哭,哭我在生活中仅存的孤独诗心,还在寻找心灵的碰撞。可除了阳光下的阴影,灯光下的自怜,早已没了谈诗的知音。这种闹市中的孤独,是一种寒彻心底之冷。也许心寒至极的我会悄然产生惊世之作也未可知,那才是不幸中之大幸。

古今中外,真正的诗人都贫寒;天才诗人多短命。我至今未富,可我还好好活着。每一个今天都在为明天的生活发愁,然却在自愁中读书,听乐,写诗。。。哈,哈,哈,看来此生非成诗人不可。



(十)



一个天才就象一支蜡烛,关键是要有人点火。一经点燃,烛光闪闪,照前程。而被点者毕竟有限。

如果无人点燃,则终身不明者众。纵然浑身是蜡可燃尽自己,也是枉然。

光明者在庆幸自己燃烧时,千万不要忽视了给您点燃引信之人。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就象一支未被点燃的蜡烛,悄悄活在人间;另一个是理想,追求,希望,燃烧,发光,用生命去光照人间。这机会就是点燃。当然,要发光,不管有无点燃的机会,您首先得是一支蜡烛。



(十一)

京剧的魅力在于,不听则已,一听上癮。当然倾
听者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因。
酒形同水,然饮则竭然天地。这就是为何有“李白斗酒诗千首”未见:杜甫丈水书百篇。静观灵取,不以形取而以行观,乃今日之要。
修养心性,不温不火,心灼而面冷,此乃高性。

(十二)

孤寂的人生是比贫穷更难忍受的,但也是更高一层次的对人品质的熔融。人的一生本来只是一个过程。你是水,难道非要作喷泉,让人们去欣赏你的飞沫。外力可以把你压的很高,让人欢呼雀跃,但终究要落下。
不能作喷泉,何不作瀑布。得不到上升的机遇,何不品尝一下跌落的无尽魅力。

(十三)

女人是本厚厚的交响乐谱,不同的演奏家会诠释出不同风格的乐音。而风格又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只有当你有了丰富的知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和愿望;有足够的勇气去冲破那些有关风格的枷锁,才谈的上创造风格。
由此,今日演奏失败,不是要更换乐谱,而是用心血和理智去入境地奏出心曲。


(十四)





哲人说:当晚上睡下的时候还和早晨一样无知,这一天就白过了。

茗土说:当疲乏不等天黑就袭来,能早一分钟躺下,这一天就没白过。


(十五)



如果昨日我注重的是自我感觉,那么今天我发现人生的现实比感觉更重要。

梦将相伴终身,否则无欲则老。

好象得喝咖啡了。

咖啡不加糖,我追求的人生。

(十六)



人就是这样,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便失去了永远。苦难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抛弃,寂寞便是一道馊了的隔夜茶。

现代人是手穷还是心穷?

(十七)



清贫二字为何联用,值得玩味。

思之:清则贫,也唯贫而能清,反之,浊则富。

人之欲望无穷,亦即“欲壑难填”。想清,则壑露何人愿示之?故把水搅混,浊则富。

欲富,则非浊不能达。

守清,则终身以贫为伴。

吾痴然!


(十八)



现实世界人们拥有太多的感情。大多是使生命理解爱情,却未必懂得让爱情理解死亡。

人为什么要在亲人死后去做十分的忏悔,而不能在相伴人生作五分的厚爱呢?


(十九)



很久没写月季了,因为很久没看见月季开花了。今夜仿佛闻到久违的月季芳香,仿佛看见风中的月季花正含苞欲放。

真想写诗,腹中常常涌入阵阵诗情,可又写不出。好累好疲惫。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真的好难受人。

我的《长江之恋》;

我的《园林色彩——一个园艺师对园林的哲学思考》;

我的《听乐外谈》;

。。。 。。。 。。。

梦一串一串。

曾写过《玫瑰开时,我们已不年轻》并获奖。而这玫瑰之梦,玫瑰之魂却久久萦绕心头。多次试图以恋土之情来总结半生的哲学思考。

写不出诗,推窗远眺。无星无月,仅见依稀灯光,是的心光犹存。

(二十)



艺术家都是神经病,经神有毛病?否则夜里2:40还在俯首简易小茶几上,神不二移地注目,沉思于赵鑫珊教授这本《建筑是首哲理诗——对世界建筑的哲学思考》干吗?它既不是我的专业,又换不来分文,倒是让我付出三十二元。但这本发行仅6000册的书,却让我付出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且越读越有味。这就是我的神经病。人活着,除了物质,精神是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志。对赵鑫珊,我是从读《贝多芬之魂》开始的。这本书让我同贝多芬结缘。一套8张32首钢琴奏鸣曲的CD让我一听就放不下,且理解日深。又买来《莫扎特之魂》,生活从此开始新的理解。

是的,自幼对诗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对书法的探索。。。总有一种梦幻式的神经兮兮的激情。没有了这种神经,梦幻又哪里来的艺术呢?

“一物能狂便少年”,童心不老。
发表于 2007-4-2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老是把这个帖子一再的发!~~请作者自己解释一下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9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