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霜儿

[讨论] 《那些年,那些人》呼喊刀斧手,不留意见的就别回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川有句话:农业之风吹凉了他的屁股。放在这里,聊供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贵州清江龙杉 于 2013-3-11 12:59 发表
  欣赏的叙述。  
  建议深入深出,沉潜一组,尤其典型鲜活具象,方有说服力。其他意见已删除,我可不想在这惹人不开心。


唉,刚看了一下,刚登陆上来想回复,怎么就编掉了?
本就是听取意见和真话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嘛,何来忌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贵州清江龙杉 于 2013-3-11 12:59 发表
  欣赏的叙述。  
  建议深入深出,沉潜一组,尤其典型鲜活具象,方有说服力。其他意见已删除,我可不想在这惹人不开心。


说起你说的具象,我倒还有一组这个版本的组诗,不知贴在这个帖子合适还是单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霜儿 于 2013-3-11 15:34 发表


说起你说的具象,我倒还有一组这个版本的组诗,不知贴在这个帖子合适还是单贴一下~

我觉得这里先跟,然后再单贴,两不误,更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贵州清江龙杉 于 2013-3-11 12:59 发表
  欣赏的叙述。  
  建议深入深出,沉潜一组,尤其典型鲜活具象,方有说服力。其他意见已删除,我可不想在这惹人不开心。

刚才那个帖子很有见识,清江兄不会是想秘而不宣吧?而且,霜儿应该是很高兴才对。问好清江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13-3-11 14:29 发表
西川有句话:农业之风吹凉了他的屁股。放在这里,聊供一笑。


跟着你这句话,我搜到陈超的一篇评论:重铸诗歌的“历史想像力”

90年代中后期先锋诗人写作状态还是有一些约略的“共性”: 扩大诗歌文体的包容力,由简单的抒情性转入深层经验的叙述性,由单向度的审美“升华”转入怀疑和反讽,由不容分说的“启蒙”变为平等的沟通和对话,并能有力而成功地处理被既往的狭隘理念看做是“非诗”的材料。相应地,其诗歌语型,也由单纯的隐喻或口语,发展为各种不同语型的异质扭结。如西川长诗《厄运》给我们提供的陌生化书写格局:
  ……他出生的省份遍布纵横的河道、碧绿的稻田。农业之风吹凉了他的屁股。他请求庙里的神仙对他多加照看。
  他努力学习,学习到半夜女鬼为他洗脚;他努力劳动,劳动到地里不再有收成。
  长庚星闪耀在天边,他的顺风船开到了长庚星下面。带着私奔的快感他敲开尼禄的家门,漫步在雄伟的广场,他的口臭让尼禄感到厌烦。
  另一个半球的神祗听见他的蠢话,另一个半球的蠢人招待他面包渣。可在故乡人看来他已经成功:一回到祖国他就在有限的范围里实行起小小的暴政。……
  ——《厄运·009734》
  很明显,诗人考虑的不是什么“文类规范”,像不像一首“好诗”,而是更深入的话语的活力和有效性问题。诗中的“他”,既是一个具体的个人,同时也是一个有足够承载力的“历史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霜儿 于 2013-3-11 15:42 发表


跟着你这句话,我搜到陈超的一篇评论:重铸诗歌的“历史想像力”

90年代中后期先锋诗人写作状态还是有一些约略的“共性”: 扩大诗歌文体的包容力,由简单的抒情性转入深层经验的叙述性,由单向度的审美“升华 ...

西川是把好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

【牟蓉丽】

以文学的名义,那年我们去搬砖
牟蓉丽扑哧笑了:搬砖以后,好像就没文学了
那天,春风正翻新杨柳枝
柳枝里的牟蓉丽
抬起的皓腕上,悬着一只葱心绿的镯子
戴水绿镯子的牟蓉丽
被那帮文兄文弟衔在嘴上一个春天

牟蓉丽居住的地方偏僻,却坚持一个人走
坑坑洼洼的夜里,后面有猫叫,一声连着一声
她张望的那扇门里,有灯火
和一个扎冲天辫的女孩。最后几步,她总要跑起来
熄灯后的窗外,猫叫声嘶力竭
狗吠高一声低一声,其间还夹杂着朗诵海子的声音

后来徐飞说,饶了人家孤儿寡母吧
要是闲的D疼,不如接着去搬砖

【天狗吃月亮】

从省里来的诗人笔名戈麦
戈麦——割脉,相熟的朋友这样戏谑他
割脉其貌不扬,长发旗帜一样竖在头顶
割脉和文学青年们天天推杯换盏
对男的称兄道弟
看女的时,眼睛总眯在一起
话题从诗歌左转,右转,再也转不回来

割脉那夜在文学青年山子家喝酒,肚子发胀
跑出去小解准备回来再战
屋前的槐树正开花,香气让割脉禁不住狠狠抽了几下鼻子
花下停着一盏月亮,银盆一样
割脉把月亮抱在怀里时,还在低低吟诗:月亮月亮,你是我的女神……

徐飞说,这酒真不是他妈的好东西
山子的女人没去割脉,醉酒后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山子却把诗人、酒席掀了一地
啊呸,鸟人原来都打着诗歌的幌子

【安能辨我是雄雌】

徐飞说,诗人和俗人的区别在于
可以把酒桌摆在任何地点。
譬如现在,有河水,有高过膝盖的野草
蜥蜴和蝴蝶隐匿其中,也可以忽而凸显
男的甩出鱼竿,女的拾干树枝
搭起土灶。剔除诗歌,不过都是些食色男女

只是面孔又多了几个未知
其中一个白面,着干净衬衫
清新得像徐飞刚钓出的鲫鱼
认识他的人喊他何远
赵霞突然想起一个同名的女孩
住在信封的那端,女何媛在信封里叫了她一年姐姐
文辞忧郁信笺香艳小楷优美
居住地和工作单位竟然和男何远如出一辙
徐飞笑道:不愧是写诗的,连猜疑都像故事

河滩上茅草深幽,窜出的蜥蜴总是让她误做壁虎
有一天她终于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同属蜥蜴目,壁虎大多借着文字的覆盖出没

【马蜂效应】

那年的文学讲座下面坐满了文学青年
马峰在台上念一句,赵霞就抬一次头
后来干脆不低头只抬头
会场很安静,赵霞耳内却充满了一种嗡嗡的声音
这声音后来总是在寂静的时候响起
她自嘲为马蜂效应

几年后的一个春末
赵霞散步时看见一个人在广场边呕吐
旁边是落了一地的紫荆花瓣
那人吐痰,擤鼻涕,然后从刺鼻的秽物里站起

夜黑着,马峰从几年前的讲台挪到和她一尺的对面
用了三年
赵霞奇怪耳边再没有嗡嗡的声音嘭起
灯下有蛾子,扑来扑去
离得远些,看起来有点像蝴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写得很活,够得上是精华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比前面的那个好。我喜欢后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