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花土
村野
有时候
翻越几座山,又倘过几条河
也未必能看见什么
看见什么
也未必能想起什么
竹外桃花,桃花外
三两棵桑树正张开毛茸茸的裂片
当你止步
埋身
侧后吱呀一声
一个九旬老翁,倚杖
门环似的看着你
====================================
物以类聚,一群诗友在一起久了,更彼此影响,刚才我评太白的那最大毛病,同样出现在花土的这篇作品里,整个文本中有一大半以上在铺陈,只为了点出真正想说而又有意味的某一个片段,看看这首诗的前七行,写了多余又食之无味,不写又少了前导,会让后面显得突兀
1 前5行的“说明“能不能别只是人云亦云呀,能不能用诗人的语言,诗人的审美以及诗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将这几行意思咀嚼后,用更诗更有创造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 九旬,五旬甚至百岁以上人瑞都是老翁,没有特别需要与指涉,这种画蛇添足的部分是可以再被精省掉的
3 最后一行,实在真是好,匠心独具的领悟,令我激赏
白世纪 读记
2012/11/27于桃园
====================================
后续讨论:
花土:
应该怎么说呢,有时候,这样写是欲擒故纵,有时候就是口水一番,我的看法是习惯了就好啦,就好比登山,我们不可能一路上都看到好风景,有时候,我们为了看到好风景,就必需看看那些不是风景的风景。又好比《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觉得这一句就是大废话,但是大废话有大废话的好处,这就好比引子,不说出这句话,后面有用的话就难以被引出,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抓不住什么,而是将什么抓得太紧了。这样考虑的话,还是先放开的好啊!哈哈!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来说,废话就好比调情。
磨豆腐不是还要先把豆子泡胀的嘛
太白酒桶:
新诗讲语境和事境讲气息讲语调语感讲气场讲韵味讲意味讲形式还讲新意。这种种是靠一个模式能整出来的么?
所以有些建议姑妄听之吧。能改变一些惯性当然更好啦!
花土:
因地制宜是最好的。
白世纪:
诗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精炼的语言,我们真应该去习惯口水一番吗?我建议与其如此我们不如改写散文小说去吧,呵呵
花土:
我让它散它就散,让它敛它就敛不是更好吗?张驰有度就好,不是非此即彼
白世纪:
那兄弟你改写一下本诗,用精炼的语言”收张”一次给愚兄我瞧瞧,别只会嘴把式,嘻嘻
太白酒桶:
下次写诗把最紧要的几句话写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比兴手法这些都不必要了。
白世纪:
赋─直陈其事,白描叙说。
比─比拟,以彼状此。
兴─扥物兴辞,因联想引起主题。
实在不愿吐槽太白兄,可是怕其它诗友受你误导,分不清何为赋,何为比,何为兴
以此诗为例,后面才是比兴,好吗?
[ 本帖最后由 白世纪 于 2012-11-28 19: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