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白小宇

发2个口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白小宇 的帖子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条小溪像分叉的旗袍
四边的油菜花齐腰深
躲进去,十八岁种过的土豆
(蚯蚓一样爬在)我的血管里。


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这里有阳光 的帖子

写那个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你的水平,这样的句式,早就该消灭了
继续闪,这次是真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小宇,水水也说一句快闪的话哈
这个还不夠口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2-4-10 17:34 发表
小白小宇,水水也说一句快闪的话哈
这个还不夠口语

有些抒情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婶子说,咱村现在就剩些不利索的老家伙了
像爬行的动物
伺候着家家们小蝌蚪般的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4-10 17:35 发表

有些抒情是吧?

就句子的阅读而言,不夠口语化,至少水水读来是这样的感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2-4-10 17:34 发表
小白小宇,水水也说一句快闪的话哈
这个还不夠口语

你要闪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2-4-10 17:38 发表

就句子的阅读而言,不夠口语化,至少水水读来是这样的感覚

哦。 怎么才是口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故乡(外三首

文/梅树林

把一瓶酒
喝到三分之二
然后,从桌前踱到
窗前。搬去
心里的杂物
掸去一些琐碎之事

在空旷的心境里
撒三四把竹叶声
浇洒四五杯月光
放养二三只鸣虫......

故乡种进心田
天天滋滋生长
夜夜搂着故乡
随鼾声起伏荡漾


水水偷来的飯粒,这个是不是比你和阳光的读来更像口语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是绝对说是口语诗,但在阅读的感覚上,我个人覚得比较像口语诗,是个感哦,小宇參考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李白到白居易,他们都写下了大量的口语诗。包括现代口语诗歌,总是被误解中。口语诗歌中的口语不等同生活中说话的口语。口语诗歌中的口语也不是与诗语诗歌的对立,也不是非崇高、非传统、非抒情的叙述,叙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4-10 17:52 发表
唐诗李白到白居易,他们都写下了大量的口语诗。包括现代口语诗歌,总是被误解中。口语诗歌中的口语不等同生活中说话的口语。口语诗歌中的口语也不是与诗语诗歌的对立,也不是非崇高、非传统、非抒情的叙述,叙事。:s ...

这个我明白,口语诗的定义若从文學的角度来看,是较接近俗文學的范疇,所以我才说是阅读的感覚,或者说在阅读的节奏上~
当然,这也只能说是參考,至于要怎样才算口语诗,两岸的标准也有点不同,就像你们说裸诗,我们说无意象诗,以及纯诗的定义,有所差异那样,真的是纯个感地说出来參考,不是定论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滴水 于 2012-4-10 17:42 发表
文/梅树林

把一瓶酒
喝到三分之二
然后,从桌前踱到
窗前。搬去
心里的杂物
掸去一些琐碎之事

在空旷的心境里
撒三四把竹叶声
浇洒四五杯月光
放养二三只鸣虫......

故乡种进心田
天天滋滋生长
...

这是口语诗歌。但不能这样认定口语诗歌就是这样的。他这个还有些抒情成分,比如伊沙的《车过黄河》看起来比这更像。也从那时开始,口语诗歌演变成口水诗歌。甚至在很多年前就有人说过《车过黄河》式口语诗歌,不是真正的口语诗歌。口语相对书面语,“口语不断随时间与地方而变化,而书面语相对稳定。经过教育的人会从书面语学习采纳严谨的语法用于口语,而书面语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需要改变以适应口语的变化,否则懂书面语的人会越来越少,语言学家从书面语文献和现代口语的差别中可以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