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23 15:46 发表 我追求:脱离词义的遮蔽,全新的结构逻辑及若无旁人的言说,所产生的空间通感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3-23 18:29 发表 阳光所说的词与词性与造意或造境的问题,其实还有一问题存在 比如你所说的,最好是名词直接动词化,但写作者可能在转化的过程,把形容词动词化,而读者卻读不出来,乃至名词动词化,阅读者也体悟不到 这都是直接间 ...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3-23 18:34 发表 支持千千的观点! “词与词性与造意或造境的问题”这个好像是我要说的,好不好
原帖由 海凌风 于 2012-3-23 18:37 发表 这个我十分赞成,也追求,但是做好太不容易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23 18:40 发表 是。这就是需要挑战的,而不是去回避的。你说是不是。
原帖由 千白羽 于 2012-3-19 19:36 发表 白羽: 我觉得深刻却又细腻,一直是千朔的风格。这首诗就很有她自己的特色,前段是内心构造,第二段是现场象征。相当成熟且超越了性别的语言,整首诗除了个别细碎了些,我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24 15:18 发表 我认为是。 海鸥周末快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