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165|回复: 34

【大家一起来练笔31期】《 唐人街 》《 草人》《 教堂》 《 盛世》 《 吻火》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固定诗歌:唐人街


诞生异国他乡的;青石板、红绸缎。
一起成长的千年。闻名的火药、指南针
借以狮子的舞蹈走出棚屋,除了尘封后院的弓箭
他的一生被礳成一条街。打马他乡
汗水汇成了河;沏进茶里
铁观音在合适的温暖,指捻兰花

弃船中获得永生的囚徒,也有乡愁
他的故乡一直在酿酒;等他咕噜咕噜醉
醉过方知酒浓的明月,已爬出网结的窗角
着唐装、习惯攀爬方言。面朝大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阳光亮起招牌的笑容,穿过异域风情
甚至弓弩手;也扎营落阳背影


2、意象诗歌:吻火

吻火

铁锅、干柴
来自傣家记忆的柴门。糯米饭沾满了他乡
竹楼上下,牛郎在底层;反馈晨曦
衣兜轻沾春光,摘去那时的眼

嘴角斜长竹节,吹暖
下滑的西阳;火苗窜入那夜的黑



3、赏图诗:(自由命题)

① 草人


她的世界,生长粮食。谷粒假笑                              
子虚乌有的天色;首先以蓝为底色
故作多情的海;摇着帆
以填料的身体保持一些严肃。活着的
唬来唬去的鸟们,在异乡张望

她手中的竹子、曾经长着春天的绿
她赖以为生的肢节;在秋后联想
关于那块地头上的传说,有过熟稔的穗
指着鼻梁上停下来的阳光。“那就是鲜活的日子
站在这地上的姿色。是她束身的原形

有些禾秆,在燃烧的暮色
递上一粒饱满的谷子;她就站在篝火旁
等来春的雨水,洗掉尘垢



② 教堂

没有人会看见;她在那个季节走进门内
置身其中的夜,听心跳跨过风的枝条
买豆浆的老者,转过一抹黑影
她回头捡起足音;轻轻地擦。直到擦亮一枚夕阳

人群散去燥动,手缝里长出尖塔的灰鸽
用吻过爱的长啄,穿刺晚霞

她总能在和平的气息里,打探隐情
那个把虔诚捧在掌中的妇人;用一头的苍白
掩盖美丽。陷井愈深,疮痍愈是青黛的玉
闪动眸子。她攀上我们的平面
亮了一夜风流;包括背靠我们的冷


4、盛世.《清明上河图》



冰糖葫芦的酸甜;卖相
串串欲滴的口水流动,饿了吗?
早餐乱码了一根天津大麻花,午饭的时间
距离他是那么遥远。不能等着指针
扎眼,那时的沙漏初现春光



折扇时而打开,打开时是夏天的阳光
长袍预见了一首诗;在殿堂上步正、摇头
三甲高第。应了附凤攀龙的韵调



农人的肩头挑着牲畜;路人在问
阳光下的织女。眼里是星星的火;点不燃月亮

点燃正午的炊烟。竹筒长在嘴上
吹落了辛酸泪滴,枯燥的叶
风干的林子;送走了多少年少
披风得以掩过背影,挽髻、梳洗
扯过膝下娇儿。他是你上京图功名的父




有一句话没能说,直至马蹄声远离拱桥
回望家门;风也是打长襟边飘零的
她一会扬成荷花;一会摆成云霞
日子越长、儿也过肩
她想过卸下风雨,交出一片蓝天




数过星星、算错回家的日子
也算错了那个夜晚的怯。儿女情长
抚不平他乡温柔;远在山坡的树影
倒在路过。小河的水漂过雁鸣



岸边的乌篷船,排列
那时的韵律归属宋词,想象力
没有高出入云霄的大厦;没有横跨
黄河的豪情。窃夜卷帘
任由推出的月光,碎了这春江沿街的风景

繁华,用更深的秋吆喊
爬上辫子;累得只能看风俗的画
有些雕梁画栋,一次次遮住了阳光



跑马观花的、骑驴看唱本的
杂技团的小丑、小猴。岁月不饶人的围观者
铜板是掷进所有声音中的假象
那时分、毫、厘;加重日子的虚名
银子其次,金贵得等同光阴



借以扫墓者的心情,围绕
这个都市。离黄土更远的地方
菩提下飘香的身影,有一支画笔
勾起七尺状物;点破一些无边风月
甚至笔触那偏高的丘陵;为小草
争下春色。坟茔地
足迹显然陌生状,借清明走过



他找不到纯粹的色彩,蹲在地上
耳朵贴近吆喝的南腔北调;听说
淮河路边被掳走的黄袍,某日托梦
他先画出一条绎道;一辆马车
一座声色犬马的酒楼,醉生梦死


2012.03.30

[ 本帖最后由 人在湘江畔 于 2012-3-31 11:2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交赏图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我很看好。等着你的继续。湘江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2-3-16 08:48 发表
这两个我很看好。等着你的继续。湘江早上好。


偶们必须努力 写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街

诞生异国他乡的;青石板、红绸缎。
一起成长的5千年;闻名的火药、指南针
借以狮子的舞蹈走出棚屋,除了尘封后院的弓箭
成吉思汗的英俊、豪迈。打马他乡

弃船中获得永生的囚徒,也有乡愁
他的故乡一直在酿酒;等他咕噜咕噜醉过方知酒浓
那明月已爬出网结的窗角。并在来时的沃土安家立业

看到的唐人街前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

百度搜索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发展
  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总的来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起源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①各种风味的中餐厅②中国传统工艺品③虎鹤双形拳④有舞龙、舞狮、粤曲表演、游戏抽奖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立意的。但我觉得对词语的修饰重了些,这样会强调出虚无的状态。挺不错的,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6 10:22 发表
有立意的。但我觉得对词语的修饰重了些,这样会强调出虚无的状态。挺不错的,继续。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畔畔一边写诗,一边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节奏上比较统一,很平稳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朵拉 于 2012-3-17 09:16 发表
发现畔畔一边写诗,一边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朵拉 于 2012-3-17 09:24 发表
这两个节奏上比较统一,很平稳的感觉


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好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