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白小宇

小二黑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2-3-17 17:56 发表

哦?大叔这个点评,让我感到很意外!至少我觉得这首没有修饰和纯粹的想象,只是在生活体验上的暗喻。而暗喻在这首诗歌里,充当的就是骨架本身,是不可以抽离的。谢谢大叔!我会好好想想的。



你以暗喻来作为结构建设文字的想法,我能够理解。问题在于还原。你现在的建设过程是

1、拆解你想说的。
2、用暗喻来替代事件本身
3、在暗喻的结构上附着想象和修饰
4、完成整体写作。
但问题在于还原,如何越过你的修饰和想象力,再通过暗喻来还原事物或是情绪本身呢?



1
3月14日,一只鸟敲响整点的钟
18点整。办公室里,一下午的碎光阴掉在地板上
叽叽喳喳:“已经下雪了”
光线说黑不黑,说白不白
而客人,还在路上
乌鸦还在我体内“kissingfire  "

其实我很讨厌,这样隐喻夜行人六角形的呼吸
因我最终要说的,只是那只乌鸦



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这是在挑战版的好处,这个版重在探索和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先否定“修饰”。诗歌句子的暗喻,有时候不可定性为修饰。
2大叔是否认为最后的乌鸦还在暗喻着什么?
情绪本身在最后一句已经说明了。“只是那只乌鸦”中的乌鸦。
时间——光——客人——吻火的乌鸦——夜行人的呼吸——这些都是叙述过程.。而这些都不是我最终要表达的,我说得是:这环境下的一切,都像那只乌鸦,包括“我”自己在内。最后乌鸦已经不再是上句中“吻火的乌鸦”,而是一只具体的乌鸦,不再有暗喻存在。这是我构建后的还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就在此:
你的这个“时间——光——客人——吻火的乌鸦——夜行人的呼吸——这些都是叙述过程”线索,并不是一个清晰的事件,因此还原日记本身的时候,是模糊的,我并不清楚你在陈述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无法还原(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那整个建设过程就有问题。

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大家继续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句的乌鸦在吻火,而下句的乌鸦是环境下的一切。这里是两个个体的存在
简说:这环境=一只乌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还在我体内“kissingfire  "



这句是模糊的焦点。我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7 18:47 发表
问题就在此:
你的这个“时间——光——客人——吻火的乌鸦——夜行人的呼吸——这些都是叙述过程”线索,并不是一个清晰的事件,因此还原日记本身的时候,是模糊的,我并不清楚你在陈述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无法还 ...

事件是很简单的,就是用一天的时间等一个人。但我陈述的重点不在事件本身,而是等待下的环境带给我的情绪。就这节来说,
简说:这环境下的人和情绪=一只乌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7 18:54 发表
乌鸦还在我体内“kissingfire  "



这句是模糊的焦点。我觉得。

客人还在路上,而客人路上的乌鸦提前到达我的内心,表示我期待的心情。在句子上,还用上“kissingfire ”。
而不是用中文——吻火。
kissing fire是关于徐志摩的一段很“有名”友谊。也是对爱、对美、对人生的信仰。这个信仰厉害在,面对“fire”还能有“kissing”的主动性。我想这个不难理解。不存在模糊的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大家来讨论一下吧。练笔的过程是讨论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3-17 19:07 发表

客人还在路上,而客人路上的乌鸦提前到达我的内心,表示我期待的心情。在句子上,还用上“kissingfire ”。
而不是用中文——吻火。
kissing fire是关于徐志摩的一段很“有名”友谊。也是对爱、对美、对人生的信 ...

从上述所言,综合其意就是小白天那天是闷得发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遇春在回忆徐志摩的文章《Kissing the  Fire》《吻火》中说,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了一句话:“Kissing the Fire。”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而远之,隔岸观火,以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却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着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计算着怎么样才不会上当,结果仍上了个大当。徐志摩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喊出“kissing the fire”,火光一照,化腐臭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蓝蓝 于 2012-3-17 19:12 发表

从上述所言,综合其意就是小白天那天是闷得发火了。

呵呵。闷得像一只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7 19:16 发表
梁遇春在回忆徐志摩的文章《Kissing the  Fire》《吻火》中说,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了一句话:“Kissing the Fire。”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而远之,隔岸观火,以 ...

就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3-17 19:10 发表
恩。大家来讨论一下吧。练笔的过程是讨论的过程。

我就说这么多吧。已经没少说了 。。还是大家批评吧。我好好想想去。
这样感觉好像怪怪的。大家会不会以为我具有为自己辩解的味道并不肯接受批评啊?
楼下的,是你呢,不许说谎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咋这么担心。能交流的都是会进步的。我也没说我说的都对呀。这是交流

我出门了,晚上回来看。
我的那几个你要批批,这才见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怯怯滴问句怎么想起来冠题以“小二黑日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