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哑榴

【探索者客栈】哑哑刀劈《沧浪之水》。莫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其实我的自我解读里,就有他说的一部分。因为他读懂了我写下此诗的真实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诗人,必须是认真的,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敬和爱。
我就从没认真过,证明我仍未走入诗歌的大门,还沉迷在浅白的抒情。
我爱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读诗]:读诗一般读一个大概,仔细读诗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从内容上仔细读诗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读诗,一般不解读到内容的每一个细节上,因为那样难以准确。所以下面试着大概的读一读作者这一首《沧浪之水》,不当之处无怪我。
作者,紫穗穗,我感觉她在读很多的书,并善于用诗歌去架起书的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桥梁,让自已在上面深刻的行走。在《沧浪之水》这一组中,用很多诗歌都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给苦于诗歌道路的人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沧浪之水”出自屈原的《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世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作者,从生命之道,对此作了重新理解。
在水中,独处,感恩,放置世俗的尘埃,作者断决这不是“深思高举”,是安于溺亡。但是,这是作者带着世俗的痴情初步的决定。最新的发现是,“水中者”也成不了“鱼”。可是渔夫们可以。他们是自然的,长期的,如鱼得水。两种人,两种生命,在水中对峙着。“上善若水”,水是最好的品质。而渔夫们以自然之道只能长出“鳍和鳃,与膳鱼为伍”。要知道在“逝水”中还能迎风高歌的应是“水中人”--------屈原。屈原以社会之道消亡为水,以他的“无”换取了今天的“有”。“秋日胜春朝”,屈原才是最终的秋天的收获者。
作者,思维锋利而不刻意,节奏和心态吻合,用世俗的痴情超越体验,感觉到位而又能延伸,有感而发,思考深刻,意义重大。



穗穗之补充:



谢谢深圳欲望。你解读的非常精彩。这首诗,是我内心之歌,也创作之叹。

“秋日胜春朝”本也化刘禹锡之诗《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而是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氛。这不仅是现实秋景的客观描绘,而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形象写照。我或许也渴望着这样的豪迈情怀吧

我愿效仿屈原之气节,走自己之荆路,也决不选欺世之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人,既是屈原,也是自我的化身,更是人世间,所有诗者的骨气。

不同流合污,也不仅仅愤世嫉俗。所以我才会在后面继续用典,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并且用了刘的诗中的五个字——秋日胜春朝。读读每一个字,就能想明白,为什么秋日,比春天还要好呢?这就是心境和领悟。

我这首诗歌里,只有~~逼割兄说到了点子上,也就是诗歌的“脆”和姿态的正。但是没办法,有时结构和语言既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枷锁和牢笼。所以你写完的一首诗作,其内涵和诗意,必然会落到实处,也就是语言、结构选择呈现的方式和风格。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 22: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的杨亿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O0o 于 2011-12-2 22:04 发表
真正的诗人,必须是认真的,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敬和爱。
我就从没认真过,证明我仍未走入诗歌的大门,还沉迷在浅白的抒情。
我爱你们!


是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曾经有一度,和你一样,我可以尽情地写作,随便什么题目都可以写,十分写意和抒情。

但这不是诗歌的正途,或者说不是诗歌的唯一途径,还有,你不能写到了50-60岁,还如此自顾自地写下去吧。

我的许多诗歌,都有典故和由来。很多时候,写作的过程,的确是愉悦和严肃并而行之的。

可以玩,不可以不认真。不认真的玩,还不如不玩。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 22: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林雨 于 2011-12-2 22:12 发表
后来的杨亿也是。


他的我读得很少,北宋的吧。我自己小时候,最爱读的是宋词和元明清词。呵呵~~那十几岁时背诵的,至今不忘。而现在再怎么记忆,都无法长久地记忆。为此,很是悲哀,我羡慕一个好朋友,他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而我呢,只能是笨办法,反复地读,理解融汇贯通,再记忆,就要好多了。

为了锻炼记忆,我就反复读许多古诗词。其实自己的诗歌功底和语言底蕴,都来自古诗词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我不写古诗词,但我知道什么是好诗,什么俗词滥调。

呵呵~~~诗歌是分上、中、下品的。古诗是,新诗也是。很多东西,比如技法,不过是万变不离其宗。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 22: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之水》——答紫穗穗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渔父》


屈原抱石沉没
沧浪之水洗涤千年风骚
一种风骨容不得半点污迹
渔夫笑也唱沧浪之水
搅乱泥水助长浊流捕鱼
醉醺醺与世同醉,与狼共舞

千年沧浪之水
清了又浊 浊了又清
时光流淌到了今天
“日月之行,出于洪波。”——
生命轨迹片刻不停
世道沧桑变幻,灵魂大起大落
大智大勇层出不穷,大善大举风起云涌
在浅岸,在深潭,在一条条人生长河
沧浪之水清也罢浊也罢
大灵,睿智,隐隐出没


[ 本帖最后由 哑榴 于 2011-12-2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 22:17 发表


是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曾经有一度,和你一样,我可以尽情地写作,随便什么题目都可以写,十分写意和抒情。

但这不是诗歌的正途,或者说不是诗歌的唯一途径,还有,你不能写到了50-60岁,还如此自顾自地写下去 ...

又一个老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2-2 22:17 发表


是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曾经有一度,和你一样,我可以尽情地写作,随便什么题目都可以写,十分写意和抒情。

但这不是诗歌的正途,或者说不是诗歌的唯一途径,还有,你不能写到了50-60岁,还如此自顾自地写下去 ...

谢穗穗老师指点。
我也觉得,写作必须表达作者本身所能承载的,而不是故作些什么,比如很多关于社会的、人性的、历史的。
于我本身,确实太过缺乏类似的沉淀,所以我绝少碰触这些,以免贻笑。
想要表达的是,不管是什么风格,我都会认真地去寻觅到某种情感并沉溺进去,然后下笔。也许,随着生命轨迹的前移,我会懂得更多,且行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中巷那丫头了,人才正在流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中巷那丫头了,人才正在流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困,先睡了。谢谢穗穗!
只想说——
唯有说真话,才是真兄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造访,真的很困。先休息了,谢谢大家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说对与错,说对错本身就是错的。紫老师这性格我到是蛮喜爱的,真性情人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