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23 15:49 发表 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去掉所有的“比如”,比如像画画,比如像音乐的话:就纯文字来说,呈现只是呈现了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呈现共性的结果。比如呈现了模糊的梦,完全不清晰的意识状态,只要是呈现了,文字的 ...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5:49 发表 能不能不要理论来理论去?我觉得文本一直还在遮蔽状态中,文本没弄清楚,讲话难免无的放矢。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1 发表 语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图像要发挥图像的作用。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5:52 发表 类比不是最好的推理类型,但国人用得最多。这是我教了近20年逻辑学得到的结论,也是我经常不厌其烦举证给学生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慎用。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4 发表 哈哈,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是看到前面有人说讨论口语诗没有意义,才瞎说的。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7 发表 只要传达的好,无论什么语言都是好的。是语言在呈现图像,而不是图象在呈现语言。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23 15:55 发表 语言只要呈现了(无论是什么),它的作用就实现了,重要的是呈现出诗意和境界,而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最清晰的呈现是新闻报道。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9 发表 那感情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