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讨论:赵丽华《细节决定爱情成败》《风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类比不是最好的推理类型,但国人用得最多。这是我教了近20年逻辑学得到的结论,也是我经常不厌其烦举证给学生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慎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23 15:49 发表



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去掉所有的“比如”,比如像画画,比如像音乐的话:就纯文字来说,呈现只是呈现了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呈现共性的结果。比如呈现了模糊的梦,完全不清晰的意识状态,只要是呈现了,文字的 ...


阳光,我觉得其实不必再研讨这两首诗歌的意义和语言了。每个人喜欢的诗歌风格和诗意能指,都是不同的。唯有达成共识的趋同,才是定性的“经”言诗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5:49 发表
能不能不要理论来理论去?我觉得文本一直还在遮蔽状态中,文本没弄清楚,讲话难免无的放矢。


哈哈,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是看到前面有人说讨论口语诗没有意义,才瞎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1 发表


语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图像要发挥图像的作用。



语言只要呈现了(无论是什么),它的作用就实现了,重要的是呈现出诗意和境界,而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最清晰的呈现是新闻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5:52 发表
类比不是最好的推理类型,但国人用得最多。这是我教了近20年逻辑学得到的结论,也是我经常不厌其烦举证给学生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慎用。



我同意不类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传达的好,无论什么语言都是好的。是语言在呈现图像,而不是图象在呈现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4 发表


哈哈,都是没有意义的。我是看到前面有人说讨论口语诗没有意义,才瞎说的。

我只好也说句废话了:用什么语言写出来的诗歌都有产生意义的可能性,所以,原因不在你用了什么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说过了,对于赵姐的这两首诗歌的研讨,无论是赞美和批评,都会有放大的效应。

这两首诗歌的寓意,很简单。几乎大家一读就能看透的,几乎一目了然。我不觉得回味的空间有多大、现实的意义有多重。也许我不该如此说,但所谓诗题和内容的契合,本就是小技巧,关键是她用得比一般人,处理起来更无痕,作为一个前辈写手,这本就是小技巧的日常练习。如柳鸣曾说,比那个田纳西州的坛子好,但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再有象征意味,这个更是我们自己都经常运用的小技法。不断在诗歌里,呈现的。我想其实不用过多去阐述其中的好吧。

当然这些仍是我个人的观感。只做意见,不覆盖,也不否定,其他人的认识和观点。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3 16: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7 发表
只要传达的好,无论什么语言都是好的。是语言在呈现图像,而不是图象在呈现语言。



慢慢在接近,我们都在东区325线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就是为了达成共识,继续,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23 15:55 发表



语言只要呈现了(无论是什么),它的作用就实现了,重要的是呈现出诗意和境界,而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最清晰的呈现是新闻报道。


那感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7 发表
只要传达的好,无论什么语言都是好的。是语言在呈现图像,而不是图象在呈现语言。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瞎说了,我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5:59 发表


那感情呢?



我们说:诗意和境界中,充满了有效的感情和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这两首诗歌很好很好的话,那么我读很多的小说章节里,都有这样的画面,不过是加一个契合的题目,就是了。

其实很多诗歌,是我们在解读中,无形提升了一首诗歌的内在意蕴和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