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1-21 13:22 发表 她确实用智慧和诗意覆盖了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1 13:36 发表 这样说容易得到认同,但你这样说的时候,别人也会一样说你——在诗歌报或某个地方的你,跟赵丽华是一样的。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1 13:41 发表 这个诗我不会去论证的,看到了就看到了,看不到就是看不到。 梨花体很烂吗? 因为题目和内容,很契合,一首诗歌就不会很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1 14:04 发表 没有关系,我有许多诗歌,本就是垃圾和这样瞬间的小聪慧。不值得一提。若有人批评,实在还是我的荣幸了。 本来也是事实,是事实,就不怕被人说。你我的认知不同,可以坦诚地说。我听着呢!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1 14:08 发表 梨花体烂不烂,已经不需要我来说什么,而且,实在不该再去说。一首诗歌写出来,就独立于作者存在。别人如何说,都是可以的。不认可,也可以自我辩论,也可以沉默,各自喜欢。 一首题目和内容契合的诗歌,当然 ...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1 13:21 发表 呵呵,好,期待柳鸣的反方论点。 先申明,没说这首诗歌很烂,如梨花体般。 因为题目和内容,很契合。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1 13:45 发表 你是要讨论它的思想还是要讨论它的技术?赵丽华许多诗歌思想都很好,技术上有参差。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1 14:11 发表 我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就诗歌论诗歌,一首诗歌是好是坏这样来说,不要延伸得太远。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1 14:17 发表 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看过她的诗歌,喜欢过,自己赏析过。 我一直敬重她,只是她未必知晓。我对自己的许多诗歌前辈,都是十分尊敬的。但这些尊敬,不妨碍,我面对诗歌文本,诚实地说话。 而且我认同赵的 ...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1 14:28 发表 你把梨花体理解成是别人对赵丽华诗歌的恶作剧习作,那你说的没错。名正言顺,正完名,就有了正常交流的前提。我理解的梨花体是跟赵丽华有关的,是赵丽华以《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代表的一批口语短诗,诗句短、分行 ...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11-21 15:13 发表 很多时候读诗,我关注的侧重点是语言的合理性、用词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把握性。口语诗也不乏很多动人的诗篇,这两篇不是她最好的。无论什么语言,我觉得恰当胜于一切。中诗是字的诗,是字的庄园。西诗是词的诗,词的庄 ...
原帖由 半块橡皮擦 于 2011-11-21 15:07 发表 我喜欢的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语言,暂且叫它半口语吧。半口语,既有生活的鲜活、气息的自然、节奏的从容,又不失语言的陌生感。我认为这样的语言弹性很高、张力极大,叫人进入的快,并且个性十足。我承认,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