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3 15:58 发表 我已经说过了,对于赵姐的这两首诗歌的研讨,无论是赞美和批评,都会有放大的效应。 这两首诗歌的寓意,很简单。几乎大家一读就能看透的,几乎一目了然。我不觉得回味的空间有多大、现实的意义有多重。也许我不该 ...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3 16:03 发表 如果说,这两首诗歌很好很好的话,那么我读很多的小说章节里,都有这样的画面,不过是加一个契合的题目,就是了。 其实很多诗歌,是我们在解读中,无形提升了一首诗歌的内在意蕴和深度。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6:03 发表 在这个帖子里,到目前为止,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并没有将它打开。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6:06 发表 我坚决反对过度解读,而支持从文本的能指走向作者及作品的所指。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6:06 发表 我眼里的好诗:第一位的是真情真感受,然后才是诗的气息、韵律、现场的营造和精准的语言。如果不是第一位,我拿它当无病呻吟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6:07 发表 第一首诗歌,依然还是在遮蔽状态中,被我们所谈论。
原帖由 卷帘人 于 2011-11-23 16:09 发表 《细节决定爱情成败》:爱情需要共同的语言(如同样喜欢的球赛和球员)来支撑,一个不以为然的“吻”,可以为简单枯燥的生活,提升意想不到的诗意,你可以认为它很平常,也可以认为它很浪漫。 《风筝》:事物没有 ...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6:09 发表 再说句废话,对于诗歌,我有俩词:真实、真诚。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1-11-23 16:09 发表 那么你就先点出其中,关键的遮蔽吧,不需要很详细。就说一个点,也可以的。
原帖由 呆瓜 于 2011-11-23 16:13 发表 我认为,有些诗歌是不需要解读的,不需要去明白什么,只需要明白语言大致塑造的氛围。我也认为,功夫在语言,趣味也在诗外,说者或许无意,看者或许有情。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1-23 16:17 发表 这个很容易,一个词就够了。但我不能说,我还是那句话:看到了就看到了,看不到就是看到不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