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065|回复: 101

晚上的两个,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时】

孩子手中的线脱开了
风筝越飞越远
父亲对孩子说
“明天,给你再买一个更大更漂亮的”
他们离去的背影立刻欢快起来

不远处,一只蚂蚁爬到放大镜前
看到另一只蚂蚁

【冒失鬼】

他推开门
看见男人从床上惊愕地坐起
“昨晚,我就是这样打碎了一只玉手镯
现在是第二只了”
他看着地板上断成两截的玉手镯
一脸的尴尬和歉意。然后
他看清坐在床上的,分明就是他自己

[ 本帖最后由 李显 于 2011-10-31 21:3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3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沙发了,跑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有晚上两个。
初读一遍,感觉挺好的,喜欢。
忙,晚上回家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前面一段的昨晚上是没有的
我也喜欢第二个,玉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穿越与构建的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离去的背影立刻欢快起来

这个有点卡。

第一个题目好像还可以下点功夫。

第二个,我没有想,只是觉得有点离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0-31 15:29 发表
他们离去的背影立刻欢快起来

这个有点卡。

第一个题目好像还可以下点功夫。

第二个,我没有想,只是觉得有点离奇:)

其实我还在一直想你的那个潜意识和故意,这两者不矛盾啊,潜意识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的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0-31 15:26 发表
这两个穿越与构建的很精彩!

看来你是不想让我学到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显 于 2011-10-31 15:35 发表

看来你是不想让我学到东西了

嗯。要打倒。
我曾说过吧:“真正卑鄙无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冒失鬼】

他推开一扇门
看见一个男人从床上惊愕地坐起
“昨晚,我就是这样打碎了一只玉手镯
现在是第二只了”
他看着地板上断成两截的玉手镯
一脸的尴尬和歉意。然后
他看清坐在床上的,分明就是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维好敏锐,一天之中能写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苍茫yu孤独——评析李显:

【有时】

孩子手中的线脱开了
风筝越飞越远
父亲对孩子说
“明天,给你再买一个更大更漂亮的”
他们离去的背影立刻欢快起来

不远处,一只蚂蚁爬到放大镜前
看到另一只蚂蚁

——————这一首设置了两个似乎毫无关联的场景:孩子放风筝与蚂蚁照放大镜。风筝与放大镜究竟有何关系呢?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关。但我们知道,诗歌除了表象之间(意象与意象,意象群与意象群)所呈现的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悖逆关系等之外,最关键的是其所表现的内在逻辑联系,也就是常说的内在线索,这种内在线索,总是若隐若现,在表象关系明显时候,这种线索也往往很明朗,但在特殊情况下,就比如李显所处理的这种情况,它就很隐约深伏,不易让读者一下能抓住。
     诗歌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首诗的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孩子放风筝脱线的特定场景。而孩子放风筝是在“天空”这一特定的情景之下的进行时。紧接着下一段,蚂蚁鉴照的“放大镜”,作为特定情景下和诗歌语境下的“特定意象”,它有超越原物质的意义,在这里,它的形状、情状与意蕴,都与“太空”产生了联系,这是诗歌联想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于是,我们找到了彼此内在联系的线索,打开了理解这首诗歌的钥匙。
      这一首所要表现的是“人生渺小与渺茫的怅失感觉”。孩子放风筝脱线,在诗人自己看来,在无垠无极的天空中,失去依靠的风筝,就像飘离不定的人生,随风起伏,无所归宿,凸显一种游子般的孤独与苍茫。 但是,可爱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也不知道,所以,他们还要要新的,父母也答应给买更大更漂亮的。这里也抒发另外一种人生的怡然自得或麻木情态。但是诗人的心是敏感而雪亮的,他继续说,蚂蚁鉴照放大镜而发现了另外的蚂蚁。这里的蚂蚁是渺小的,被人所忽视的,这就好比人,就起历史长河而言,仅是弹指一挥间。其实,这里蚂蚁就是“渺小的人”或“渺小人生”的暗示与象征,因为渺小,所以就容易“人微言轻”,而彼此忽视。尤其在更加物化与钱化的中国现代社会,这种忽视更近乎残忍,君不见小悦悦被车碾死,就是现实活生生一例。但当借助“放大镜”这样的外物将自己放大,将生命放大,我们就会彻底以另外的心态与眼光去洞察世界,我们不再仅拘囿于自我,而可能关注的更多的是“他我” ,彻然从“小我”  走向“大我”,这是人生境界的升华,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李显这首诗,第一个片段结合第二片段,从意义的整合上,上下阙似乎在一定指向上构成了悖逆关系:上段似乎批评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而没有更好的方法,因为最大最漂亮的风筝,最终难免是终将脱线的;下一阙似乎是想表明一种“拯世 ”的哲理,寄予了诗人的某种理想。
     整体上看,这首诗是很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的,在构思与写作上都很大胆和冒险。构思奇特,语言简洁,空间跨度大 ,大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尤其结尾,平中见奇崛。
    但第一阙如果 能更好地为第二阙做铺垫,也就是事理靠的更亲近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独这一句:他们离去的背影立刻欢快起来————似乎觉得多余,或啰嗦。可商榷。
    问好,显显。谨祝佳作不断。

[ 本帖最后由 廖孚嘉 于 2011-10-31 17: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冒失鬼】

他推开一扇门
看见一个男人从床上惊愕地坐起
“昨晚,我就是这样打碎了一只玉手镯
现在是第二只了”
他看着地板上断成两截的玉手镯
一脸的尴尬和歉意。然后
他看清坐在床上的,分明就是他自己
————这首也写的很出色。鉴于时间原因,暂不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第一阙如果 能更好地为第二阙做铺垫,也就是事理靠的更亲近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同意!如果我能做好这点,我想,是不是就是诗人了。呵呵

感谢加加的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