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645|回复: 66

■格格,关于“旅店客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从淡淡的夜色中走来
      文:柳鸣

正是秋天时候,路边的野菊黄的
夺目。伴着它们的小石子,小小的蜘蛛和
更加细小的蛛丝,有的隐藏
有的裸露。野菊的香气一直在缠绕着

“看不出什么时候结束”,九期楼已经开始
旅店客满,刍草失去最后的角落

你不紧不慢走过来,想要告诉我什么
夜色这样稀薄,这样稀薄却覆盖了所有的一切


       晓钟:

       上面加下划线的两句我解开一下,因为我觉得“旅店客满”表达很准确。

       “‘看不出什么时候结束’,九期楼已经开始”。这里后半句对应前半句。前半句是貌似有个人在柳鸣的耳边,或者是在读着的耳边喃喃自语、警示提示(诗歌里叫第三者或者隐身人文学台本里叫“旁白”)。

       后半句是柳鸣或者读者在警醒,在找参照物,就是那个“九期楼”。房地产开发一般按一块一块开,低价开发第一块价值不高的地以吸引人气,叫一期,最后开发带商铺的临街的价值最高的地块,叫X期。一般是分三到四期开发,不可能超过四期,因为要考虑到附加值、风险率和资金效率问题。

       为什么是“九”期?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九”属最大(《易经》老阳),属于最老的,“九”后归零,月满则亏。所以这里的“九”已经满了,成为崩溃的前兆。意思是过度开发和使用资源的结果即将显现。

       “旅店客满,刍草()失去最后的角落”,(在原诗帖子中,柳鸣说担心读者所以将“刍狗”弄成“刍草”)。还原成“刍狗”,则“旅店客满”就可以结合后面半句看出使用是恰当的。刍狗--在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用草扎的狗,现在农村(比如我老家)道场也可看到,但我们不说“刍狗”,只说要扎狗、房子(四栋三间)等等。

       典籍里很多地方用到“刍狗”一词,如《三国志》里的那个“梦见刍狗”的故事,而最有名的“刍狗”使用在《道德经》,如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解释: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这里老子思想和儒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儒家认为天地有仁,所以“复礼”,“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老子认为:天地看万物和丢掉的草狗一样,人之所以对万物差,“不仁”,是因为人的主观先见,因为人的自私。(这个观点要参读《道德经》全文就可以明白。这里只说先贤们研究的结论

       从上面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旅店客满”了。天地如旅店而非家园,这是谁造成的?甚至连我们扔掉的“刍狗”都没有哪怕是一个角落安放了。 我们自私、贪婪的观念将天地当成了旅店(赚钱的工具),那么最终的结果,天地就是旅店,而当初绝大多数人却是渴望家园的。因此,事情一旦过度,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行走。“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列宁。这两句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映射了当前对自然索取无度的社会现象,并给出了系统崩溃告示。所以,又是一个警示恒言吧,综合全诗看的话,就是这样。

       六点要走街,和人约好了,所以匆匆说下。很多不当的地方请不要晕:)原则上就是这样。柳鸣老师教授古汉语,俺们只好重新回到从前,做回学生,坐在地板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呵呵。。。

昔格格,择邻处。猪一岁,能让梨……

[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11-10-31 06:10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3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店客满————住着炒房团和过渡房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0-30 18:19 发表
旅店客满————住着炒房团和过渡房的人。

如果没有后面这一句的开拓,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刍草失去最后的角落----------------田野逐渐被城市吞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10-30 18:24 发表
刍草失去最后的角落----------------田野逐渐被城市吞没。

没有田野了。。。。。。不是趋势,是结论。柳鸣经常这样下结论:)
当然,米国都喜欢说趋势。嘿嘿。

不说了,出去了,回来看你们的聊天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是呈现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还没来,就多说几句了:) 瞎聊勿怪哈。。。。。。。

中体诗歌好用典,用意大致是为了取得“官方正史”无可辩驳的效果。因为中国文人有“尊”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教育。所以,一旦你据经引典,别人就不好反驳。典仿如天经地义一般,如你批驳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就会离经叛道,就会十恶不赦。

毛先生引典的佳句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和“鲲鹏展翅九万里”。他在诗词里不批典,但批史,如他说“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BS君王即批了正史。又说“……进京赶考,但愿我们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所以,不学霸王,不做李自成,不当宋江的毛先生终为开国之人。说到哪去了?呵呵。。。。
有一首写毛先生的诗:

大家赏读下:

水调歌头·毛先生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
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
春满人间世,日照大地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
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见有奇雄。
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11-10-30 19: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弄明白这是在说哪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棹 于 2011-10-30 18:57 发表
没弄明白这是在说哪里的?

哦,要把原诗引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10-30 18:58 发表

哦,要把原诗引过来:)

:)嗯,引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棹 于 2011-10-30 18:59 发表

:)嗯,引来学习

晚上如果没事务,就排一下版,这只是一个聊天的引子话题。欢迎你参与。。。当这里是茶馆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珠啊,也许有人不相信柳鸣的诗歌里蕴涵了你所说的这些指向,但柳鸣知道,如果柳鸣自己来说,一定比珠珠所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相信在第一节中包含有比第一节更悲悯也更绝望的感想,我也相信我的文字的指向性足够把这些感想引导出来,只是珠珠,我不知道我们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十月已经快要结束了不是,热闹依然是他们的,我乐于。先生说过:在他们所以为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0-30 22:15 发表
珠珠啊,也许有人不相信柳鸣的诗歌里蕴涵了你所说的这些指向,但柳鸣知道,如果柳鸣自己来说,一定比珠珠所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相信在第一节中包含有比第一节更悲悯也更绝望的感想,我也相信我的文字的指向性足够 ...

把你送给我的一句话还给你:
你不相信读者还是不相信自己
?!


我没有做全诗的解读或导引。只是说了这两句话的内容。。。正如北岛的《回答》,现在的一些诗人怕将它作为情绪宣泄的东东,不值一提。因为这些人不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他们不懂:)

还有,这里叫做“挑战者”,原来叫做“挑战者--一千零一夜”。为什么?你找到北岛的《回答》就知道了,因为答案北岛已经《回答》了:)

[ 本帖最后由 晓钟 于 2011-10-31 06: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