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莫O0o 于 2011-10-28 13:49 发表 问候柳姑娘。 我依然似懂非懂,诗这玩意儿,确实不是看出来的,是积累出来的。不过我不喜欢看书,此生无幸了。
原帖由 小树苗 于 2011-10-28 13:49 发表 夜色这样稀薄,这样稀薄却覆盖了所有的一切 结尾有回味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0-28 13:56 发表 随便读吧,没什么懂不懂的。
原帖由 莫O0o 于 2011-10-28 14:20 发表 说心里话,当一知半解又想要费力去理解的时候,总感觉,为什么“大”的诗歌会如此隐晦、坚硬?好像念书的时候学的诗、词都琅琅上口,就算文言文,也有着鲜明的意境,于是陷入迷茫。 嗯,矛盾就这么产生的。 诗人 ...
原帖由 莫O0o 于 2011-10-28 14:27 发表 我越来越讨厌“隐喻”了,它是诗人的,不是大众的。
原帖由 柳鸣 于 2011-10-28 14:32 发表 有文化积淀或美学积淀的,有时不妨一用,但贪多就要不得。有积淀的“隐喻”(姑且用这个词)有理路可寻,有指向性,容易形成有效联想。
原帖由 莫O0o 于 2011-10-28 14:48 发表 是的,隐喻不是一个坏的事物,绝对不是。但对于很多很多读者而言,它的出现总是带着艰涩的味道,让人望而却步。 现代诗歌写作手法的提升与广大群众(不只是限于论坛)理解、喜好的差异,存在着太多的矛盾,现代诗 ...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1-10-28 17:33 发表 风先生其实是风格多样的。 这一首,算是中规中矩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