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猪猪,我们写多声部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几遍,似乎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虽然场面宠大,思维开阔,架构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内在线索的处理上,会让人觉得有些停顿?
那么,是不是,需要加强内里的气息,
从而使内在的衔接更紧致,整体更融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开来,就是一个个小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15 00:13 发表

谢谢谢谢,这次赚了25万,还不带三个月后的奖金:)
开心ing~

这要请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15 00:10 发表

说在了在点子上。
线索不多但空心的部分太多就漏风漏雨了。





空的问题到不是问题,结构里还是实在的,透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阅读者阅读不进去,或是只有先锋群体愿意阅读,这些也是需要改进的,我在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钟 于 2011-9-15 01:06 发表
没事的时候一般都有事。。。这是哲学。。。不信你问阳光,,,他用诗歌证明。




没事的时候,是正在计划发生事情的时候,然后又会没事了,总是这样总结的,因此,人的一生是总结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的马车
如无声电影的划痕,从天空背面
缓缓驶来。《国际歌》与《圆舞曲》的区别在于
贝多芬将圆形的休止置入黄河,它旋转的像姬的发髻
而欧仁·鲍狄埃的小榔头
正在敲击刘文彩的水牢。它们共同组成广场喷泉
有节奏地
喷射雄性的液体。上世纪的案卷



读这样的诗歌,血液会慢慢沸腾起来,这一组,读来,感觉上偏空了,比如起句,将现实与虚构出来的景象叠合在一起,这样的的建设性思维与想象是值的肯定定的,我读到第三句,“如无声电影的划痕,”在这里句子气息的力量就弱了,关键在与“划痕”两个字,这两个字,太静与太轻微。承建不了你后面的雄壮。而接下来,诗歌的骨头与血性才开始慢慢的呈现出来。

和来自南方的革命者
在卷宗和车轴里
隐藏了李白错版的月亮
“晚安,钟山”。他们相互交换袖口上丝绸的质感
鞋跟的声音,丝绸的声音,蹦擦擦

“革命者的月亮不是鲜红的”老人柱着拐棍站起来
“密斯蒋,你是浪漫的”他说。
广场西部的角落,流亡者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游牧民族
被遣散的泥瓦匠
与一个真正的黄河之女,在《国际歌》与《圆舞曲》繁殖的三角形音乐里
分享面包和月亮(无产阶级的)

这一段的构建,让容易将一份平白的描述走向枯萎。和来自南方的革命者/在卷宗和车轴里/隐藏了李白错版的月亮/这一段的铺垫,很显然是的不是诗歌的血与肉,而是汗毛,气息弱不说,所承建的也无益处。而后面的气息,开始急奏,甚至像缓缓流动的河水,突然遭遇了瀑布,气息扭转时,句子与句子的平衡与衔接出现了裂缝,而句子出现过的断点。开始向新高峰攀登,而句子的尾句,(无产阶级的)这一句,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割舍掉,这里有面包与月亮以足以承载上面的画面。

两个小屁孩在广场的东部拥在一起
他们背后是中心医院,手术室正在抢救一部
垂死的电机,它无法驱动老电影里最关键的镜头
小屁孩像难以估计的早春艺术品
在喷泉的顶端忽隐忽现,他们说三种语言
像鸟一样的声音。

从天空望去,广场有一双巨大的杏眼
它的头顶与革命者一样
有两个相同方向的漩,更符合颠沛流离的圆舞。
老人用拐棍点着地面,嘟嘟嘟嘟
像早年的马蹄声。
他食指最有力量的部分
习惯地扣动扳机
“妈妈的贝多芬”他说。

这一段,句子终于开始自我平衡下来,显的生动而理性。
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9-15 06:19 发表
有时,读者也二世旁观者,你一句我一句,很乱,关键的是坚持自己,按自己的思路走,因为这是你的创作和突破,探索,我们未必都能理解,解构你的方向,感情,以及你的社会经验和视角,和再创作的异质变动,以及表现手 ...




你说的很对,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心态来对待探索,共识的就不是探索的。我需要思考的是:要有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绪、和有效的诊断性和预见性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9-15 06:20 发表

坚持!
继续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1-9-15 10:10 发表
块状结构其实阳光早就探索过,记得以前的《草帽》就是。但这次块块更多更复杂了




努力中,我能写出好诗,我觉得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想,如果阳光先写几首唯美(一定要加唯美的)抒情诗,再来写一个,会是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片刻 于 2011-9-15 10:10 发表
读了几遍,似乎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虽然场面宠大,思维开阔,架构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内在线索的处理上,会让人觉得有些停顿?
那么,是不是,需要加强内里的气息,
从而使内在的衔接更紧致,整体更融合呢?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我们需要把不相关的相关起来,如何去做————这是瓶颈,我在努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1-9-15 10:18 发表




努力中,我能写出好诗,我觉得是。

肯定的。
这个,我也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片刻 于 2011-9-15 10:19 发表
我一直在想,如果阳光先写几首唯美(一定要加唯美的)抒情诗,再来写一个,会是怎么样





哈哈,我也想试试看,但我担心把自己肉麻死掉嘿(我绝对不是说唯美就是肉麻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1-9-15 10:10 发表
切开来,就是一个个小场景




没错,有几个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起近来看到的一组影像,阳光近来的作品镜头感很强。不敢乱评,觉得还可以稍作些艺术化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