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千朔

探索者客栈-千朔掌柜-01菜单《街角》(补:掌櫃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谢谢千千好茶,闻到茶香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12-27 19:01 发表
读千千的评论:

第一个感觉是,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交代清楚,如果仅仅你自己知道而别人全然不明白,写作的目的就消失了。比如“十个战斗队”“开进院校”等,这些虽然在我的感受中很深刻,但大多数人并不明白。因此 ...

阳光觧读的沒错,写诗如果是纯呓语,可以不必去设想读者阅读的角度,比如情诗,只要收诗的人懂就可以了;但这首诗显然不是呓语的作品,所以在创作上就必需有这样的考量~

另外,我想你这里所提到的“十个战斗队”“开进院校”应是与革命有关的活动,因为从你所提到的这两个人都与革命有关,所以我假设这首诗与革命后的沧桑心情是相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2-27 19:20 发表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人物生平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省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  作家周立波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于益阳县(今 ...

搞错了吧,此周立波非彼周立波哈,海派清口小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0-12-27 19:22 发表

大禹嶺茶,台湾顶级的高山茶之一,比阿里山的更高级哦~

哦,呵呵 消化好了
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0-12-27 19:28 发表

阳光觧读的沒错,写诗如果是纯呓语,可以不必去设想读者阅读的角度,比如情诗,只要收诗的人懂就可以了;但这首诗显然不是呓语的作品,所以在创作上就必需有这样的考量~

另外,我想你这里所提到的“十个战斗队 ...



是的。对称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造反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劳秋千了,这菜单很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钓雪斋主 于 2010-12-27 21:00 发表

搞错了吧,此周立波非彼周立波哈,海派清口小开也

______诗文中:像烧不死的古巴————就是点笔的文化线索。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按此线索,自然没有必要把周立波理解为搞艺术的那个周立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千千评论2:


关于散文化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拿捏不准的问题,时常会与口语化混绕起来,有时候觉得铺垫中需要散文化来做平直的抵达,却忘记会出现散文化的问题,这个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很难把握好:


这是我的朋友,他曾经拥有十个战斗队
在一个清晨开进城市所有的院校
并且以切•格瓦拉的造型向远方眺望


----------------这里是比较典型的,以情节引导,忽略了诗的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12-27 21:07 发表
读千千评论2:


关于散文化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拿捏不准的问题,时常会与口语化混绕起来,有时候觉得铺垫中需要散文化来做平直的抵达,却忘记会出现散文化的问题,这个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很难把握好:


这是 ...

哦,是这样啊,散文化,自己一直都搞不懂,也就随其自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2-27 19:16 发表
这首诗很不好理解,给千千出了一个难题。尤其让一个在大河对岸长大的女孩,来解读具有红色象征意味的诗歌,本身就会很隔的,她是不了解周立波是谁的?也更难理解由周立波所联系的社会背景与联想的意蕴指向的———— ...



这首是涉及到革命,背景是文革时期的工人阶级进驻上层建筑,我感觉他和那时的他有些像,但最后我的同学还是去经商, 终生不问政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辛苦 了。
今天用眼太多了
累得很 。
明儿再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0-12-27 21:37 发表
千辛苦 了。
今天用眼太多了
累得很 。
明儿再来读。

妳写了那庅長的组诗~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段阅读感

从这首诗里,我所阅读的是经济主义与共產主义思想的一个对比,诗人以”切•格瓦拉”这位革命者具体象徵,透过老板手中的雪茄牽引至古巴,再以烟草和咖啡转至乌云和风,引发人们回想往昔革命的心情;但在第二段时則藉由诗人之友,从往昔回到现況;诗人引述街角情景,对比两种思想下,最后人们在大整个环境下的因素下,以及经济需求趋势下,还是走入了个人主义的经济环境;至于前者的革命精神与当时革命所发生的事件,在时间的遷移下,卻人事已非;且不管当年是多庅的少年壯志,而今也只是感慨~

ps:因为刚才要离开公司,所以沒来及写完整,所以再这裡补述一下,也同时补到正文裡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0-12-27 21: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12-27 21:12 发表
这首是涉及到革命,背景是文革时期的工人阶级进驻上层建筑,我感觉他和那时的他有些像,但最后我的同学还是去经商, 终生不问政治~

耶~看到阳光兄这段话,表示我想的沒有差很多哈~
所以,你原文本中的周立波,是现在大陸在演戏的周立波先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2-27 20:02 发表
比较详细和精致,学习之中

鹤太客气了,小桑点名你了,第二道菜单,期待你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