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廖孚嘉

《挑战者探索论坛》(第二期)《圣诞夜的黄土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嘉,我提个疑问,呵呵 ,只是疑问~
因为我自己也一直思考 ~
是的,就你这一首来说,视觉的冲击力很强~
文本的内涵也好,但有时会觉得堆砌了些~
这样无形中会分散读者的视线~
又或者在视觉的强烈冲击力,当时很畅快~
但实际上接受度反而差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化之间的碰撞立意,保持了清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倒觉得,隐入些完成呈现,也许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若尘 于 2010-12-19 18:01 发表
看望嘉嘉,问好并学习。

————谢谢若尘,问候,谨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文才 于 2010-12-19 18:07 发表
:haze  前来学习 我不大懂诗 不敢乱说 但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

——————谢谢文才,问好,望多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12-19 21:22 发表
这样的诗歌我不太擅长。这个需要心有波涛才能写出汹涌之势
最好要有起伏。呼应。

——————是的,这样写作,起承转合,上下文呼应,至关重要。但我在诗中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做了前后呼应。在诗文逻辑与意象转程上,都很注意,做了链接。谢谢,菩提。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0-12-19 21:33 发表
嘉嘉,我提个疑问,呵呵 ,只是疑问~
因为我自己也一直思考 ~
是的,就你这一首来说,视觉的冲击力很强~
文本的内涵也好,但有时会觉得堆砌了些~
这样无形中会分散读者的视线~
又或者在视觉的强烈冲击力,当时很 ...

——————木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这首诗最具争论性的焦点。我昨晚一直都在思考着,究竟是读者不理解,还是我自己对于自己的理解错了。我一直坚持,诗歌意象的营造以及其结构,都要有内在的线索串起来,譬如抒情线索、历史线索、人物线索、形象逻辑线索等,否则,就是堆积木的游戏。不管诗歌结构的单元看起来如何的“散漫”,也就是跨度太大,但只有线索连起来,串起每个意象的灯泡发亮,就会产生艺术效果。
      当我思索很久之后,我来到电脑前,再次读我的这首诗的时候,我只能改掉几个字和删掉一句话。我想,或许我的想法是对的。既是不对,也待着些时候,再来研读,看又有如何的想法。
     我暂时觉得读者是对我在诗歌中埋伏线索,喜欢埋伏多种线索的不了解,以致觉得难读、难懂。可能好也不好。我只此愿意这样去探索。
     谢谢木木。我还会继续思考你和千朔、香芷、深圳等共同提出的这个问题。总之,谢谢了。要多保重,谨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石 于 2010-12-20 07:18 发表
俺倒觉得,隐入些完成呈现,也许更好。

——————谢谢匪石来读,问好,望多佳作。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圳欲望 于 2010-12-19 23:40 发表


这个也觉得值得嘉嘉思考。有人说,这是一种呈现。。。。。。线在于读者通过联想寻找。可是呈现一定是不类同的。比如顾城的《弧线》。。。。。。。商量。

——————谢谢深圳,我会认真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的。这其实是我一下面临的一个写作困惑的问题,是很具有探讨性的。但暂时我会坚持。并致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石 于 2010-12-20 07:18 发表
俺倒觉得,隐入些完成呈现,也许更好。

————嗯,匪石说的有道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2-20 11:58 发表

——————谢谢匪石来读,问好,望多佳作。保重!

俺还在昆明出差,佳作不了。读大家的好东东,倒让俺学到不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2-17 21:39 发表
黄山黄河黄土地
长出了黄帝黄皮肤的方块象形字
我曾坐在八卦谶辞与孔子对弈

侵染杜鹃红的几颗失眠的头颅
从崆峒山头横落在北京菜市口
让满袋子发财梦的三鹿奶粉泼成大白花脸

清明上河图上的龙马腾空而去
...



写作特色:
1、历史线索、抒情线索、人物线索立体交错,形成磅礴雄浑气势;2、借用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理念,以其内在逻辑统领全文;3、采用参差不一的长短句,凸显诗体变化姿态。



-----------------加这个,我也读了好多遍。总体感觉,按照你自己的要求,在气势和交错以及逻辑上基本是做到的,特别在交错上,延展的开,发散的也有想象的支持。只是感觉“神不散”这点上有些问题,或许是句式上的节奏,感觉弹性上少了些,封闭的句式多了些,或许我再看看,问候,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高绾起我的发髻
我不是诗人,是道者
搀扶我年老孱弱的阿母
默默穿行在大街的风中

--------------嘿嘿,情结气节都在这里呢,不一样的孚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来看你, ,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