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廖孚嘉

整理并关注讨论话题:我们应该写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文化必须是健康积极先进的,也必须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包括外来文化(尤其为资本主义),中国本土文化(民族、区域、民俗等文化),宗教文化(道,佛,基督,伊斯兰)等等一切文化中的‘精’的结合。这样的文化才能创新进步,而没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也只能是一滩死水!诗也不会繁荣!
  2、没有物质基础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特定环境,特定社会背景基础下,思想的觉醒是大于物质的。)物质和文化是相互促进和结合的,没有先后之分,如果真要分出,就像‘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问题一样,没有很大意义。而现在物质有一定基础了,可是文化与诗的发展真的同步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一地 于 2010-11-26 23:54 发表
(二)接着上面的讲,诗的发展是不会像有引导规范的市场,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似的。诗的发展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有四点
1、自发性
2、自由性
3、盲目性
4、矛盾性
等等这一切都需要诗人自身去探索,能依靠 ...

我还要添加两点
5、物质性
6、时代性
何为这两点呢?物质性上面我已说了。那何为时代性?就比如说出现了所谓的‘离滑踢’和‘羊羔体’这就具有反面的时代特征,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其他的几点‘物质、自发、盲目’等,也是分不开的,是综合作用导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中写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之间的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文人间“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总是爱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对方的不足。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至少有细微的差别,文人们因为思想、文体、用辞等的不同,相互轻视。归根结蒂,还是认为,只有自己的是对的、好的,其他人比不上,不超出《典论》上提到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真正的宽容,是要认可文化上的多元化,世间的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有各自的美丽。文无第一,或者说在文学上,可以有很多并列的最好。
        所以,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思想状况、情感经历都不一样。诗、文,没有绝对的好,只有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的好。
        比如诗,符合读者品味的诗,就是好诗。符合一万个读者喜好的诗,是属于一万个人的好诗。符合十个读者喜好的诗,是属于十个人的好诗。不能因为十万人比十个人的数量大,就认为十万人的诗比十个人诗绝对要好。因为,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何况另外还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说法。如果只说喜好者的数量决定优劣,下里巴人的诗永远要好过阳春白雪的诗。
        而且,文学也不应该是象牙塔中人的专利,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一样美丽。
        词达而已矣(《论语》),言辞能够表达出心意就够了,在这个基础上尽情的把情感抒发出来、思想表达出来、故事叙述出来,这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并不是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唯一正确的,他人的思想未必比自己境界低。明白了这一点,才真正打开了宽容之门。
        一般性的思维模式是二元对立,不是好,就是坏,不是高,就是低。
        世间一切美丑、善恶等二元对立,都是空无的概念。其实善恶不二,美丑不二,善即是恶,恶即是善,美不异丑,丑不异美。
        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不是对立的,而是超二元对立的。一切事物都是互和而有,此有即彼有,此灭则彼灭,此生故彼生。
        执着于种种二元对立,阻碍了人认识事物的真如本性。

  (本来想专门写一篇的,后来还是从以前的随笔《关于宽容的一些观点》中截取了一段。)

  我的观点是多元化。世间的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有各自的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也不应该是象牙塔中人的专利,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一样美丽。
————嗯,非树说的很对,我们要包容,要超二元对立,才能认识事物的真如本性。这篇文章有深度,多谢非树的支持,谨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该写什么,我想依我个人较直观的想法,我一直认为写诗就像是做人,我们平日对什么关心,我们平常对什么有感触,那么就写什么。也就是说,写诗的根源本来就是来自对生命的承载,与对生活的感触;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情感的载体。

写诗是人们对情的抒发,不管是理想或梦想,不管是喜怒哀乐,或爱恶憎怨,古人言「诗言志」,志者士之心,士者读书之人(古时可人是做官之人,但随时代改变,士已是读书人的通称),但「士之心」有什庅,拿两句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自有颜如玉」,前者是远大的前程,后着心中柔软之情感;再加诗从远古流传至今,不管它是属于民间俚俗的游戏说,还是后来的创作说,都已被人们归于艺术的范畴,那么既是一种生命艺术的表现,就跳脱不了「真善美」的写作,我想很多文学的审视的眼光里,「真善美」也是一种普世的标准,甚至诺贝尔文学讲,也是依此标在审核文学奖的。

诗在中国文学的地位是个翘楚,它流变至今或许不能成为大众的普读文学,但却不能抺灭它在人们心中是第一文学,不管是来自它的发展或是它内涵的情感表现。多数的人们还是认为诗是情感最真的载体,它可抒写的就是来自写作者生命最直观的部分;而人的生命是立体的,可以政治、可以居家,是博爱的,也是个人纯情私爱的;是勇敢的,但也能胆小怕事的,只要这些都是来自真诚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诗该写什么?该是写关爱自己的,也关爱这个世界的,只要是真诚和美善的,应该都好题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这样的讨论
也钦佩孚嘉的认真和见识
面对诗,凉风以为还是从低处着眼比较好
我想,没有什麽风格是最好的
适应自己是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譬如阳光同学那种灵魂出窍的风格
还真能使他眼镜片里那对小媚眼更加迷人
这一点,凉风就只有羡慕的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阳光同学那种灵魂出窍的风格
还真能使他眼镜片里那对小媚眼更加迷人
这一点,凉风就只有羡慕的份


砍人有水平啊~~


问候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凉风 于 2010-11-28 发表
譬如阳光同学那种灵魂出窍的风格
还真能使他眼镜片里那对小媚眼更加迷人
这一点,凉风就只有羡慕的份

大叔把阳光看得真是仔细啊,让水水叹为观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凉风 于 2010-11-28 14:12 发表
面对诗,凉风以为还是从低处着眼比较好
我想,没有什麽风格是最好的
适应自己是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嗯~认同大叔的话,写诗写自己,把自己当诗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来不了了

我手机被老师抄走了,只能上微机课或网吧来了,挺无奈,关于理论的事先放下吧,对不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继续支持,到12月5日,就收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一地 于 2010-11-28 18:09 发表
我手机被老师抄走了,只能上微机课或网吧来了,挺无奈,关于理论的事先放下吧,对不住了

一地的手机应该可以跟老师要回,不过你以后可別在上课用手机,这样才不会对不起上课的老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区挂三天支持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27 11:10 发表
很小资:spit :spit :spit


我是老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