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022|回复: 58

赏析阳光经典作品同题第二期】《冬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在海面撞碎初冬的第一场冰
卢沟桥的弹痕里
有一只诡秘的眼睛,当年

我贴上咒语,用泥灰封死
雨花石的血与神社的红,彼此永不穿越

谁在预测海岛的高度
和跨跃的距离
在这个初冬的早晨
我的前颚长出獠牙


       自来论坛,笔者就一直很喜欢读阳光的诗。也一直试想解读一下,但限于时间以及他诗歌本身隐深的特点,所以就一搁再搁。
      读阳光的诗,无论你读懂或没有读懂,或半懂不懂,但你都会为他诗歌震撼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所征服。这就是他诗歌的魅力。
    为了与大家分享,我特地选了一首自认为他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赏析。
    《冬晨》,无疑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馈献之作。这首诗取材的背景是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和现在,时空跨度极大,前后80年时间跨度,在表现视角上,分别截取了几个不同历史镜头:海面、卢沟桥、雨花石、海岛、冬晨。这几个意象的链接理清了中日之间近代史上的恩怨关系。诗中不仅阐述了自己不忘屈辱的民族历史以及与外族侵略者水火不容的观点,同时也讴歌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第一个镜头:铁蹄过江               
谁在海面撞碎初冬的第一场冰。
         这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一个历史镜头:这个镜头可能是指九一八事件,远点可能是日俄战争,更远一点,可能是指黄海甲午中日战争,再更远一点可能是戚继光沿海抗击倭寇骚扰等,这里作者没有说明,正如此,才给读者很大的联想空间。这正是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是作者处理的高明处。总之,这个海面,是链接中日往来的界点,也是中日历史恩怨的见证者。
      撞碎初冬的第一场冰,这里的初冬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撞碎,可以象征越过海面的侵略者的铁蹄;初冬,象征中国人民进入了灾难的开始;如果说实指为九一八事变,东北则正好刚刚进入了寒冷时节,讲得去;虚指,时空可以推得的更远更宽,就是上面所说读者可以联想的空间。
      第二个镜头:切齿痛恨
       卢沟桥的弹痕里/有一只诡秘的眼睛,当年/我贴上咒语,用泥灰封死。   
       这里写的著名的卢沟桥事件以及之后的抗日战争,表达了“我的愤怒与仇恨”。 有一只诡秘的眼睛——————象征历史的见证者,诡秘,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嘲笑与蔑视。当年/我贴上咒语,用泥灰封死————表达了铁蹄下的人民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并祈望永远的和平。同时,也似乎隐隐透达出弱者无力反抗法西斯暴力的一种无奈之举。
      第三个镜头:历史评判
雨花石的血与神社的红,彼此永不穿越。
        这句是对倭寇的宣判,也是诗人对历史的评判。
     雨花石这里只能这样说,作为南京的特产,借代南京(但现在实际是***烈士纪念碑);抗日军民的鲜血与“靖国神社的红”,象征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作为历史受害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容忍倭人朝拜这个沾满鲜血的神社。
     但这里我觉得雨花石一词,从真实的历史角度而言,很不合适,容易理解为内战以及***的单独抗日,不太符合历史事实。作为如此出色的一首诗,放在历史天平山,这里就成了一个疵点。
第四个镜头:钓鱼岛之争
谁在预测海岛的高度/和跨跃的距离。   
      这是诗人联系当前所发生的钓鱼岛扣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这里是说从地理位置(海岛高度)和历史角度(跨越的距离)而言,钓鱼岛究竟属于日国还是中国?  
第五个镜头:民族精神
在这个初冬的早晨/我的前颚长出獠牙。
      这句极具语言张力和艺术张力。“我的前颚长出獠牙”这句直教人拍手称妙,像一幅漫画的夸张。这两句也是全诗的升华。
     在这个初冬的早晨,是与历史事件的那个初冬的早晨,是时间点上的重合。这是诗人触景生情的因由。
我的前颚长出獠牙————这句最不好理解。但实际看作是中国古代神话““刑天复仇”与“精卫填海”的现代创新版本。
    “刑天舞干戚, 猛志故常在”。 刑天被皇帝斩杀,没了头颅,却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又冲了上去,与黄帝继续战斗。
精卫填海,炎帝宠爱的女儿被东海淹死后,化作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要把东海填平。
      前额,象征智慧与视界;獠牙,象征勇敢的护卫。
      正是这个怪异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思想,阐释了诗人爱国的理念与方式,讴歌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综合上述和阳光其他诗歌,笔者特总结如下————
      阳光诗歌特征:   
      1、构思诡异、想象奇特,语言奇峭,意象瑰丽,像看高科技美国大片,以其雄浑的气势征服读者;
      2、善于打破常态物理结构,以“漫画式”的真实与“哈哈镜”的虚幻交织在一起,重新筑建自己的诗歌逻辑结构,再以奇异的物理结构外观呈现出来,使诗歌透释出一种朦胧色彩和魔幻色彩,所以阳光是一个古怪高明的工匠。
     3、语言风格质朴简练,但寓意含蓄蕴藉,甚至深奥隐涩难懂。其实阳光的语言并没有深奥的词语,而是采用了很寻常的语言来抒发他的感情的,但经他重新组合、整合之后,就发生了强大的语言效力:你会为某一个怪异的意象而费尽脑汁地想。但他的诗又不是晦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的那种,你想了很久,终于悟出明晓了,有一种痛快感觉。
      4、手法独特,多运用蒙太奇和意识流进行空间转换,跨度大,意境开阔。
      5、诗歌象征意味浓郁,极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先锋性,并自成一格。
   
          鉴于时间问题,对以上特征不展开详细阐述。
      以上对与不对,愿与作者及诗友广泛讨论。不当之处,请作者原谅。

[ 本帖最后由 廖孚嘉 于 2010-11-21 23: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阳光的诗,总算完成了我的一件心愿。现在心里轻松了许多。还有个别错误的地方,待后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这里的 “谁在”,作为首段与末段的起笔,其实很好的,有一种强调、提示的语气,还隐含着谁对谁错的辩论语气:究竟是你日本还是我们中国........?我这样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嘉用心,阳光兄的诗不容易评呢;而且你还分析了他个人写诗的风格与特色,挂起来,让大家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好,评好!支持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很深刻的感触,只是一个感觉:很震撼.那是一种气魄,一种精邃.尤其是这一句:我的头上长出僚牙.势如破竹.现在似乎理诗哥的诗的意象的独特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诗不评读着很诡秘,似乎有东西只可意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加加阅读并评论我的作品,要感谢的是你能耐心的阅读和理解我的想法,这种尊重首先打动了我。确实你像你所说,我写东西在朦胧和意识流状态下来刻画思想与事物,我觉得除了诗歌之外,没有哪种文学形式能让我这样放纵我的思想和情感。虽然我自己很过瘾,但给阅读者带来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或许很对不起读者,或许这样很自私,但我却又是那么期待理解。嘿嘿,总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对和错,喜欢着就这么着。

再次谢谢,至少你给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继续写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1-18 21:09 发表
解析阳光的诗,总算完成了我的一件心愿。现在心里轻松了许多。还有个别错误的地方,待后修改!



我感觉很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8 21:17 发表
阳光快来,说声感谢。。。。。



嘿嘿,鱼儿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8 21:21 发表
还是千水妹妹小脚丫跑的快。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叙述的断裂制造出来的诗意。不好的地方是用了两个问句“谁在。。。。”我是这么想的。



恩,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廖孚嘉 于 2010-11-18 21:31 发表
阳光这里的 “谁在”,作为首段与末段的起笔,其实很好的,有一种强调、提示的语气,还隐含着谁对谁错的辩论语气:究竟是你日本还是我们中国........?我这样认为。



恩,我确实是这个意思,是强调一种责任或是迷惑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0-11-18 21:32 发表
嘉嘉用心,阳光兄的诗不容易评呢;而且你还分析了他个人写诗的风格与特色,挂起来,让大家读读~


谢谢千,多保重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逮谁灌谁 于 2010-11-18 21:42 发表


我不这样认为,所有都在叙述中。我理解的谁在其实是“我在”,特别是最后一个。我在什么什么之后,我才长出什么什么,这应该是抒怀的诗。


《冬晨》

我在海面撞碎初冬的第一场冰
卢沟桥的弹痕里
有一只诡秘的眼睛,当年

我贴上咒语,用泥灰封死
雨花石的血与神社的红,彼此永不穿越

我在预测海岛的高度
和跨跃的距离
在这个初冬的早晨
我的前颚长出獠牙



---------------------恩,这样有这样的特色,似乎力量更强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茜然 于 2010-11-18 21:58 发表
诗好,评好!支持一个!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