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988|回复: 62

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新添11、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刘家魁的诗

我在《非马飞马》一文中说“人是一团谜,比如,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生在这个家而不是那个家,为什么读这个学校而不是那个学校,为什么分在这个地方工作,而不是分在那个地方工作,为什么认识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有的人连做梦也没想到会直接交流的,结果居然交流了。飞马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这话也可移用于毛翰老师和刘家魁兄。毛翰老师的大名在他编《中国新诗年鉴》时就如雷贯耳,直到去年在西南大学参加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时才亲聆謦欬,在我编《情诗季刊》向毛翰老师约稿时,他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刘家魁兄,无论学识、名望、成就,与两位相比,我只能是萤火比星光,蒙两位不弃,把我当学生和朋友,方悄深感荣幸。我读了毛翰老师的书,曾写了一篇长文《飘然尘外的勇士》,早就想替刘家魁兄写点什么,主要是因为瞎忙,深觉在中国的土地上做一个正直的人和干净的人难于上青天,身心憔悴,近日我已辞去单位上担任的芝麻职务,更是懒得班也不想上,可又不得不上,因为人已老了,再无另谋生路的精力和本领,而且我已把我的青春和才智献给这个国家了,现在赖在单位上做一个不撞钟的和尚,白领薪水,也并不感到羞惭万分,君不见几多蟊贼正风光无限呢!正因为不撞钟,近几天才有空读了刘兄的一些诗,现会钞一处,供刘兄一哂,并请刘兄指教。题目取自洛兵的《晚钟》,这诗只有16行,我认为它会不朽。
刘家魁,一个一生追求写好诗、且写下不少好诗的好诗人;一个终身寻找精神家园、最终是“在家门前寻找家门/在故乡中寻找故乡”的无家可栖的精神流浪者,像汨罗江边的屈原一样“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一个“我已在此岸生活得太久/这里的一切/都陈旧得令我绝望”的赶海者,企图逃往彼岸,经过一生搏击,才发现苦海无边,彼岸只是梦幻!一个会当临绝顶、一览众人小的傲世者,做人深刻率直,颇有大江东去之气概,讨厌嗲声嗲气和云里雾里的诗文和文人。同时还是知名编辑,曾任《短篇小说》编辑部主任,现任《楚苑》主编。

1、《母爱》

“母爱就是一块棉絮
就是大雪纷飞时
瑟瑟发抖的母亲
从她的破棉袄中
掏出最后的一块棉絮
塞进我的破棉袄里……”

个人觉得第一节可以不要,那样的比喻太甜熟了,即使不要,也不影响整首诗的感人程度,而、二三两节很好,好在细节。由于选稿,我近日读了于坚和伊沙的近作,好处是能看懂,比看不懂的好多了,但说到感人,我还是喜欢刘兄的诗,我越来越觉得诗只能是气味相投的人才能真正欣赏。


2、《妈妈啊,你不要再老了》

“妈妈啊,你不要再老了
你再老下去
我就成了孤儿了”

“稍待你也 /安息”,这是歌德的《浪游者的夜歌》的最后两行,是31岁时登吉息尔汗山时所写,并刻在山顶木屋的墙上,62随时重登此山,将已经淡化的墨迹添浓,82岁时三登此山,对着墙上的诗,轻轻念着,念到这两行,默默流泪了,第二年就永远休息了!是的,父母总要休息,我们也会在弹指一挥间后永远休息,正是陆游说的“死去原知万事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和无无穷无尽的轮回。虽然如此,活着时还是尽量快乐些,我感觉刘兄近日的苦闷好像春草在滋长,知音难求,不如上网玩玩游戏,比如我这周公休假,就天天在网上下象棋,快到“一级大师了”,真是不亦乐乎,诗能写到刘兄这样,不知周筱赟先生是否会改变看法,容许文学暂时不死,天理暂时能容呢?(周筱赟曾写有《文学不死,天理难容》)


3、《尴尬中年》

我常想到艾略特《荒原》中的诗句,他看见伦敦的上班人流,当成一群地域的鬼影,居然说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这是一个无人活着又无人死去的时代,除了动物性的需要外,活着与死亡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也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了”,当年读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很是震撼,应该说是卞之琳先生的再创造功劳也不小,读其他人翻译的这首诗,就没有这种感觉。


4、《大海 . 小船》

“哦,我已在此岸生活得太久
这里的一切
都陈旧得令我绝望”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彼岸的人或许向往着我们这此岸呢,唯有活着,唯有苦住,我曾有拙句云:“生活是宁静的心境/和对未知的想象”。如兄到彼岸了,我们到哪儿找刘兄喝酒呢?


5、《知音啊知音》

“他们还说:即使我吹出了调调
也对任何一个主旋律
都起不到烘托、补充的作用
即使有作用,也是帮倒忙……”

据说杭州某音像店的一只狗,听见腾格尔的《天堂》,就会跳舞,而且只对这首歌跳舞,与老兄这首诗中的猪一样的妙得不可说。我也很喜欢腾格尔的歌,一般的人只喜欢似唱非唱、似有意思非有意思的歌,看来我已降为狗一般的欣赏水平了,不知比老兄那只猪是否聪明一点,我没有把握。




6、《中国的事儿》

“你怎么看待……?
——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
——说不好……
你怎么看待……?
——不说好……”

经典!你大概不是作协主席吧?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大人,面对汶川地震若干万死难者,居然因为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得出结论说“纵做鬼,也幸福。”正如周筱赟说的“文学不死,天理难容!”,大家还侈谈什么鲁迅文学奖!



7、读《往日的祈祷》

“我知道蝗虫也叫天虫
天虫也是虫呀,它们不会
不受谁的指使就随意降临
…………
我听说蝗虫
只在乱用兵马杀人夺权时才生
…………
我们就差没把皮剥下来交税了
我们都无力扑打蝗虫了
只在官家堕落贿赂买官时才生”

刘兄说:“那是一个县令的祷告,很有趣,读了产生一点灵感,因有此诗……”
这是翻译与创造。一般说来,县令想不到那么远,除非是郑板桥。今天毛教授发了三首狼与狗,很好,我选了,我准备明年夏季卷与你同期推出。现在不少人说现代诗看不懂,难道我们三个就不是写的现代诗?这种人真是奇怪,看得懂的诗偏不看,看不懂的又发牢骚。毛教授就不这样,当年慧眼选择那时名气不大的洛兵的《晚钟》入新诗年鉴,让我很佩服他的编选家的眼力,这首诗绝对可以入选百年百首好诗。现在人们经常犯着泾渭过于分明的错误,诗分自由体、办格律体和格律体,用古诗词的形式写出的只不过是严格的格律体,我认为现代人哪怕是用古诗词的形式写出的诗,也是现代诗。所以明年夏季卷我准备把你的格律诗和自由诗发在一起,打破现在惯常的编诗体例。


8、《唢呐》

“如果把唢呐
插进黄土里
大地吹出的声音
会比我吹出的
    悲凉千倍
    嘹亮万倍”


沉默的大地

专制的苦雨
让她病得深沉
她只是懒着
深知一切都白费神
如今的大地
默不出声
她将与我们在死亡的
另一国度一同新生



9、《回不到的故乡》
  
“在家门前寻找家门
在故乡中寻找故乡”

如果这诗只有这两行,完全可与顾城的《一代人》媲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0、《水调歌头》

旧瓶装新酒能装成这样,在当代除聂绀弩、启功、张中行、钟叔河、邵燕祥几位先生外,就数这首给我印象深刻了!佩服佩服!此诗可作为国庆献礼,这是一个关心民瘼的真正的人民诗人!当年歌德与贝多芬同行,路遇魏玛高官,贝多芬赶紧转身假装没看见,而歌德却脱帽致敬,从此贝多芬与歌德绝交,所谓道不同不相谋也。当年是谁不把这位大诗人翻译成戈得而译成歌德——歌功颂德,真是知人善名(善于命名)。如果一个舞文弄墨的人以看见高官为一生荣耀,甚至写成日记传诸子孙,更甚至写成文章公布于世;或者如《红楼梦》中的阿桂看见老爷就脚发软,自由落体般不可控制地双膝下跪,屁就不敢放一个,甭提说一句真话了;那不如干脆改行当官,如果不是贵二代,又没有跑官要官买官的本钱和厚黑功夫,最终没有人给一个哪怕是芝麻官,一番当官的抱负终成黄梁一梦怎么办呢?我可以指一条路,那就是去当义务喉舌,生前有可能成为精神文明的标兵,死后有可能进无名英雄纪念碑,赶快试试看吧!不过我还是坚决站在刘家魁先生一边,固然我知道他的诗对强大粗鲁的现实来说,是毫无作用的牢骚,其实真正的文学无不是毫无作用的牢骚,就连文人也是毫无作用的人,但愿作毫无作用的人古今不少:
比如古人贾凫西说——
太仓里的老鼠吃的撑撑饱,
老牛耕地使死倒把皮来剥!
河里的游鱼犯下什么罪?
刮净鲜鳞还嫌刺扎。
那老虎前生修下几般福?
生嚼人肉不怕塞牙。
野鸡兔子不敢惹祸,
剁成肉酱还加上葱花。

比如今人邵燕祥先生《咏史赠友人》云——
问谁医国管兴亡,煎药缘何用老汤?
禄蠹层高争老大,客卿班底属三帮(帮闲,帮忙,帮凶也)。
共和国变专权国,退位皇拟太上皇。
倦眼迷离歌盛世,不知何处是膏肓。

比如今人聂绀弩先生的《慎之来函论老与画甚辟赋此答之 》云——

四十岁人该杀头,
意谓世多老混蛋。
如老不死定为贼,
百年谁有两头半?
画家学诗理或然,
诗可使画脱庸暗。
天下恶诗岂少哉,
学诗亦反被诗乱。
真理每在偏激中,
不过正则枉难办。
吾今欲辨已忘言,
而所言者皆河汉。

最特出的是项鸿祚,公然宣称:“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景迁,结习不改。”不过,同为无益,恐怕今人的无益比古人的无益更加的无益罢了,因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之芜杂散乱以及漂泊无归宿远远超出古人十倍百倍,不得不惊叹当惊世界殊了!


11、《枯干的牵牛花》

“——那么多欲望的嫩梢
曾朝着每一个方向试探
而每一个远方
都远得没有尽头
仅凭短短的一生
根本来不及抵达终点……”

直达生命本质,可以称得上伟大的诗句。凡是伟大的东西,喜欢的人必定很少,庄子笔下的麻雀,讥讽鲲鹏飞那么高远,是一种愚蠢,司马迁割掉卵子后,受的讥讽更大,所以自慰似地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同样会说蠢货才要“志哉”,先行者的血很少能唤醒民众,倒是增添几个卖高价的“人血馒头”,救治气息奄奄的小老人,一个病入膏肓的种族,要多少“人血馒头”才能救治,要多少先行者的血?又有多少人用先行者的血换来升官发财,难怪知堂老人感叹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猴子的差距还大!



12、《老农告状歌》



要是当年朱镕.基读到这首诗,或许有救,他是个青天,但青天是专治的产物,我们更需要民治,朱自清诗云:“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张东荪说:“窃常读史,每当革命之起,其前必有一黑暗时期,无是非,无赏罚,固不仅贪婪无能而已……黑暗时代,是非美恶之辨,只在人民……盖未有贪污横行,是非不辨,赏罚不明,而能永临民上者也”(见钟叔河先生编订的《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后记)。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阻挡者早迟要葬身大海,秦始皇准备传万万代,项羽一把火,烧掉了他的美梦,只维持了几十年。谚语说,上帝要灭一个人,先要让他猖狂。我深以为然。

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诗人都不喜欢关心民生,为什么现在的大多数刊物都不发表关心民生的诗?一个个像缩头乌龟一样藏着自己的头,或者在主旋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恋自吟,或者大骂古人和外国政要,蚍蜉撼树,无知狂妄,何其丑陋!何其扯淡!何其混账!如果写当代中国诗歌史的人,不专节介绍刘家魁,那就像《钟山》请十二位知名专家学者评选近30年的十位优秀诗人一样,名是知名,可惜是肚内无货的睁眼瞎,他们以为看得懂诗一定不是好诗,看不懂的诗才是好诗,这是什么星球上的逻辑?!真是一起“怪哉”,如果鲁迅还活着,我敢保证他还会追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链接刘家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05674037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10-11-27 02: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们江苏的骄傲,也许未来你也会是江苏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忙,回头细看,先问好方家,感谢贴来好诗歌来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不到的故乡》
  
“在家门前寻找家门
在故乡中寻找故乡”

如果这诗只有这两行,完全可与顾城的《一代人》媲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个人不那么认为,这两个诗艺上都很失败。顾城的〈一代人〉我觉得更像警句。

“在家门前寻找家门
在故乡中寻找故乡”
——如果没有语境,则很平庸。

我觉得还是把整首诗歌拿出来,大家看,一家之言往往片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偶把这句话念给同事听后,她却说这也叫诗?真不明白,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燕祥先生《咏史赠友人》云——
问谁医国管兴亡,煎药缘何用老汤?
禄蠹层高争老大,客卿班底属三帮(帮闲,帮忙,帮凶也)。
共和国变专权国,退位皇拟太上皇。
倦眼迷离歌盛世,不知何处是膏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5 15:48 发表
-------呵呵,我籍贯安徽!

只要不做江苏经济文化发展的绊脚石,也就足够了,--------还真狂妄


无锡是你的二故乡,那儿不错,我有个朋友在那儿做官,官还不小,曾经也是写诗的,可惜我已忘记他的姓名了,如果他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我也许会记起他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郁郁香芷 于 2010-11-5 15:49 发表
在忙,回头细看,先问好方家,感谢贴来好诗歌来分享


希望你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5 15:52 发表
6、《中国的事儿》

“你怎么看待……?
——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
——说不好……
你怎么看待……?
——不说好……”

------这样的诗歌直面揭露现实鞭策政府和民众,才应该在中国获大奖,可是大朝 ...


堰鹤兄我不那么认为,虽然有些诗歌获奖很可耻。但这种诗歌能写的人很多,你可能说为什么别人不写?我想诗歌的好坏不是写作群体的多少来划分的,这种诗歌经不起推敲的,而且时代局限性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5 15:52 发表
6、《中国的事儿》

“你怎么看待……?
——不好说……
你怎么看待……?
——说不好……
你怎么看待……?
——不说好……”

------这样的诗歌直面揭露现实鞭策政府和民众,才应该在中国获大奖,可是大朝 ...


管委会是个商量诗歌报论坛大事的重要地方,我是个胆小的人,凡重要的地方我都怕进,所以我多日没进了,你可以直接问管事的人。你是一个善于写诗不善于处事的人,就像当年的多多,多多近日获得美国大奖,美国人只认诗不认人,只要诗歌前途一片光明,版主当不当又有何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可惜,还记得点内容吗?
偶那同事水平不高,所以没法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0-11-5 15:54 发表
、《回不到的故乡》
  
“在家门前寻找家门
在故乡中寻找故乡”

如果这诗只有这两行,完全可与顾城的《一代人》媲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个人不那么认为,这两个诗艺上都很 ...


谢谢你的阅读和批评,如有兴趣,请参看刘家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05674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10-11-5 16:21 发表


谢谢你的阅读和批评,如有兴趣,请参看刘家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05674037

好的,以诗说诗更有说服力,所以我上面提到语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5 16:18 发表
呵呵,诗歌的标准很难说,我说过,目前为止,对现代诗歌,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什么是好,什么事不好,但依据文以载道的老原则之一,揭露现实反映现实的才是好诗歌!

也许这首诗歌以后会越来越被人关注也难说!海 ...

——海子死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因。他有几十首个人认为很出色的作品,我也是他的诗歌爱好者,但观点和很多人不同。荷尔德林也是很好的例子,卡夫卡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了他10首作品,整体上浅显易懂,但存在着睿智的光芒
谈不上绝好,可以说是不错的诗歌,关注的内容也很丰富

有时间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