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353|回复: 33

这组诗和评如何?请大家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翔的鱼》

徐德金诗作  
毛  翰点评

阳光午后

这样温暖
是从哪里归来

如果有杯乌龙茶
(不要化不开的那种浓)
午后可以非常惬意
阳光从一排有些萧疏的树林穿过
(不是奔流而下的那种激)
春水开始向岸边浸袭

或者把思绪寄走
当邮车出现大楼的拐角
我的新春贺卡
该补贴一张邮票
弗吉尼亚的雪很白
把去年冬天覆盖

阳光是春天公开的秘密
午后是生命迟到的恋情
天空仍很辽阔
象我青春的厦门海边

这样耀眼
把整扇窗照亮

2001/02/03北维州

在西半球的美国,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诗思忽然活跃起来。乌龙茶与乡思乡愁有关吧,那茶是闽南的,也是中国的。但诗思并不固执于故乡故国,树林、春水、邮车、冬雪,一组意象随意地剪辑着,“阳光是春天公开的秘密”、“午后是生命迟到的恋情”——诗题的两个关键词衍生出的两个满是哲理的句子潇洒地对仗着。然后,让“青春的厦门”一闪而过,他乡、故乡,今天、昨天,时空随意勾连,诗思灵动。


西窗

西窗点缀我们的屋子
除了午后阳光
有时有雨,有时有霜
西窗挂满了我们远眺的眼睛
看似一副画框
有时迷朦,有时辛酸

晨光几乎是在中午时开始蜿蜒
当我们从儿子的梦里醒来
在我们的前方
已经铺满阳光的碎片
也许就是儿子夜晚的星光

青草
在我们的思绪中变得非常柔弱
大雪翩然从很远的地方
几次开窗秋声已更远
已更加寂然

青草
又开始返青
而所有的绿叶
都在西窗的眉目间传情
曼妙得有些突然

其实没有人留意西窗
也没有人从西窗外路过
我们在没有鸟叫的夜晚听到
儿子晨起的歌唱
儿子在西窗的西面应该是东方
儿子在我们的南方名字叫北城
可是
我们不敢站到天亮
有时我们真想跨出去
想有一对翅膀
 
或者就倚窗
把所有的想法都浓缩成一缄信函
写了又改改了再写
让所有的鸟儿都学会思念

2000、4、14凌晨于维吉尼亚

诗题《西窗》,隐含一典。安史之乱平定后,避难蜀中的诗人杜甫归思浮动,见西窗千秋之雪,想东吴万里之船。千年之后,诗人徐德金身在美国,其眼中的西窗,恍如画幕,景物变幻多姿,霜、雨、阳光、星光、青草、绿叶、鸟语……所有这些,勾起的仍然是乡思,窗外景物多童话色彩,对应着诗人心中关于故乡爱子童年的遐想。时至今日,世界已经变得很小了,所以“西窗的西面应该是东方”;故乡不再遥远,所以乡思不再沉重,尽管也会浓烈,以致有插翅之念。


四月,维州北部

春天的花开
终究只是春天的语言
一种形式
我不能理解森林中的鸟啼
就连它们飞翔的姿势

杂草这样茂密
它们一年四季都在生长
即使是在冬天
仍然从心灵出发等待召唤
周围巨大的楼群
吞噬了一个又一个躯体
它们刚刚解放出来
从福特车和州际公路上
我从午后坐到午夜
我听到身上关节在叭叭作响
在窗外,鸟啼被夜色吞没
春天的语言
只是我的内心独白

这儿离太平洋很远
在整理行装时
发现我的一部分还没有到达
那可能是我身体的一些发肤
也可能是一部分灵魂
我有些恍惚
常常从午后到午夜
喝很浓的茶

我也常常在群楼之间盘桓
这花去我许多无聊时间的一部分
公园的木凳总是空在那里
但我宁可行走一直往前
一直往前
生命正在无法控制地喘息
至大汗淋漓
我只是在这片森林的一条小径上行走
只有这条小径
通往春天

有时,一些早已腐烂的树叶
散发出土地的原味
柏油路面有了些龟裂
我感觉是树根
在地下蜿蜒奔突
摸索太阳的光线
当一些树倒下去的时候
这些根茎成长为森林
四月开始了
繁花铺陈开去
从一个窗前到另一个窗前
波多马克河水袅袅
漂流着樱花残落的唉乃
它们的叹息
春天作出多种手势
一边向冬季告别
一边招手朝着前方
欢乐是从前的记忆
生命永远在未来的选择之中挣扎
我该选择一种回归的方式
回到未来

这儿离中国很远
中国是时空的概念
那儿四月也开始了吧
那儿的花儿都香艳了吧
我的一部分
正行走在南方靠海的城市
从城市到乡村
到春野
我在夜晚的躯体中
窥视我的灵魂
在窗外,灯火闪烁
我已不能读懂璀璨的语言
2001、4、8美国维州

四月,花香鸟语,春意盎然,古典的诗人该是踏青归来、诗囊满满了吧?今天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上,谁还有这份闲情逸致,还有余暇去体验这份生命的本真呢?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的挤压中,我们甚至忘记了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和生命的本来意义。作为驻美记者,陷在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世俗人物事物的采访报导中,还会在意路边的春草,窗外的鸟啼,还“发现我的一部分还没有到达”,这便是诗人。是的,“中国是时空的概念”,中国的时空毕竟是很诗意的,那里“池塘生春草”,“月出惊山鸟”,那是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另一个时空境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躯体在此,灵魂在彼,所以“我已不能读懂(这西方物欲世界的)璀璨的语言”。


故乡
 
不眠的夜里想起故乡
在河边水草边
在田边油菜花边
遥遥沓沓有多远
断了线的纸鹞
在天边
一如水车
一如牧歌
唤我
晚归的母亲
在夕阳下边
在耳边
岁月也有皱纹
在额前日历前
我的归途
都是补丁
故乡在想不起来的地方
等我
在路边思绪边
纵是迷航的帆
纵是无言的雁
纵是红叶乱眼
纵是清影弄剑
故乡
就在灯边枕边
在梦边大海边
2001-02-11维州

有爱就有家,有母爱就有家乡。乡思乡愁是诗歌的永恒的主题。在空间意义上,故乡是我们人生旅程的起点;在时间意义上,故乡是我们的天真无邪之所在;在文化意义上,故乡是我们的灵魂皈依之所。一个古老的诗题,诗人信笔写来,水车、牧歌、岁月的皱纹、归途和补丁……不刻意求新,而新意自见。


飞翔的鱼
 
儿子,爸爸在遥远的天空飞翔
没有翅膀,没有羽毛
爸爸是一条淡水鱼
——象你见过的那种
但遥远的天空都被海水淹没了
有时候,爸爸用双手拍打水面
呼或者吸

其实,爸爸不会飞翔
他是一条淡水鱼
——象你见过的那种
爸爸怎么会飞呢
那是在你的梦里
儿子,爸爸学习用嘴巴呼吸
他还要学会
在海水中游泳的姿势
——可是,爸爸是一条淡水鱼
象你见过的那种

爸爸要是一条咸水鱼
就好了——既可以转身,又能够歌唱
和那些白的鱼,黑的鱼
一样
他就出生在海里
但是,
在你的梦里,儿子
爸爸肯定会飞的
那些水——是淡水,还是海水
都被爸爸一跃而出

2000、4、30儿子北城18个月,北维州

在咸涩的海洋世界里,宣称自己是一条淡水鱼;在整个水的世界里,宣称自己是飞翔的鱼。诗人讲给儿子的这一番童话、呓语,像是对儿子未来的期待,也像是自己心灵的独白。但如此不肯流俗、不肯落水的人生姿态,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能坚持多久呢?我们为诗人喝彩之余,也不禁为诗人担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的,是徐德金先生的诗,毛翰先生的评,大家只要说得有一点道理理,诗和评都可正批、歪批、好批、歹批。经不起批评的诗不是好诗,经不起批评的评不是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3 10:01 发表
一《阳光午后》感觉有点空;
二《西窗》开头不是很好,尤其西窗一段用了两次不说,前边点缀和后面的充满似有矛盾;
三《四月,维州北部》显得拖沓庸长了;
四《故乡》写的深情,有余光中的《乡愁》的痕迹!

毛 ...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3 10:01 发表
一《阳光午后》感觉有点空;
二《西窗》开头不是很好,尤其西窗一段用了两次不说,前边点缀和后面的充满似有矛盾;
三《四月,维州北部》显得拖沓庸长了;
四《故乡》写的深情,有余光中的《乡愁》的痕迹!

毛 ...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意象跳跃得太快,
“或者把思绪寄走
当邮车出现大楼的拐角
我的新春贺卡
该补贴一张邮票
弗吉尼亚的雪很白
把去年冬天覆盖”

这整段话我觉得多余,横插在中间,使得文字显得累赘且意象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括弧里的那些文字有必要出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和第三首笔墨用多了,确实感觉罗里啰嗦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亮起来大家都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要是一条咸水鱼
就好了——既可以转身,又能够歌唱
和那些白的鱼,黑的鱼
一样
他就出生在海里”

这段显得直白和浅白,其实某些情绪是可以隐而不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他人点评的文字,千人有千种看法,呵呵,怎么评都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方先生,我中午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窗》这个毛教授的评比诗好。
诗中集聚力差了些,至少我这个读者读着的时候思维被分散了。
这只能说,诗中故意或无意中分散了读者的视线。
第一个很亲和,里面的情索自然。而且正如毛教授所说的
“时空随意勾连,诗思灵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都很流畅,也有诗意流走其间,有点秀才说家常话的意味——但可能秀才是老秀才,话就显得有些啰嗦。整体上虽说不上挺秀,却也正常。
问好方悄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挂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