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廖孚嘉

赏析千朔:《单向度的爱》、《爱的关键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牛可以去读一读真正的好诗
这种问题就很少有。我想千朔姑娘不会只想做一个造诣一般的诗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0-11-1 17:23 发表
小牛可以去读一读真正的好诗
这种问题就很少有。我想千朔姑娘不会只想做一个造诣一般的诗人吧


经常读到好诗。只是少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禁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性子急,有啥说啥。大家一块讨论,没有谁对谁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陶小牛 于 2010-11-1 17:25 发表


经常读到好诗。只是少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禁止。



此话我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堂所提到的问題,其实我在写诗的最初,都会刻意去避免,但到最后我覚得,写現代诗的思想还是拘於古典写作的思考,那庅怎庅诗都不會进步,很多时候,我們有时候太注重形式,而忽略创作与艺术的本质,还有,就是現代人语感的问題,这也是为何后来我读诗或回应给一些诗友的话中,会一再強调我並不反对白话诗的写作,但要注意到整体诗意的流动,不是让语句白话后,也诗意无存

或许省堂会认为,我这庅说是為自己的语词找一个藉口,但我相信,我在这里回应过这庅多,也应该看过我提过这样的想法;当然,省堂提的问题,之所郁郁也有提过,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的好意,日后我也会留心些;不过,我还是覚得要与不要,还是必須留意整体的节奏,不能为了让诗更象而让诗的节奏不協调,或者失去我语意上的本意,对于这些,我只能说抱歉,写诗还是不离诗人的写作动机与目的,我想这才是真正一诗的原创精神

感谢嘉嘉/省堂/木木/昌昌/阳光和小牛加入的讨论,让千朔獲益良多,再次谢谢您们,也问好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0-11-1 18: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陶小牛 于 2010-11-1 18:07 发表
牛性子急,有啥说啥。大家一块讨论,没有谁对谁错。

本来讨论就无所谓对错,只是交流一些写作的想法,小牛的想法很有个人独立见觧,这也是作为一个诗人基本所要把持的立场与原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写的怎么样,而是写什么的问题。牛以为,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能给读后的人带来些什么感动,然后才是诗的其他东西,比如韵律、节奏、现场的营造等等。。。。阳光可以发个专题专门讨论一下的。《我们应该写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陶小牛 于 2010-11-1 18:27 发表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写的怎么样,而是写什么的问题。牛以为,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能给读后的人带来些什么感动,然后才是诗的其他东西,比如韵律、节奏、现场的营造等等


小牛的问題很好,千朔也很赞同,不过这个问题,我个人倒是认为有分级的层次
如果对初學者,文字/节奏/韵律这些问題是基本动,不管他要以任何一种文字/语言表现,是不能偏离太远
如果針对进階的,那当然就是要看主体的表现,不过这很难说写什庅才是好,写了什庅是不好,因为这牽扯到个人的生活环境背景与个人兴趣问题,所以,写什庅好,很难说的~
也因此,读诗还是看个人的阅读感受;不是大众说好就好,也不是大众说不好,这诗就不好;席诗最初的诗作,在台湾的诗坛是很受批议的,但一般的读者卻能接受,甚至让很多學子/年轻人因而兴起写诗,这样的功能,亦是一种诗风,好与不好,真不是一时之论,只有读者自己能评断自己心中的诗,是好或不好,而无法去评断他人心中的诗的,一点淺见提供给小牛和大家參考看看~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支持探讨与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

山 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 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 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席慕容女士的诗歌,我高中时期读过,她诗歌的读者群体学生居多,但人会成长,我们的眼光不能停留在过去,她的诗歌有一定的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诗歌造诣一般,读者群体的多少不是诗歌好坏的标准,就像朦胧诗歌一样,往往他们的名作在诗歌艺术性上是失败的,举舒婷女士的《致橡树》为例: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倘若普通的人读会认为很好,但我想我们写诗歌多年的人很容易发现诗歌的缺点:句子很不简练,表达也不含蓄,文字上也有待推敲的地方。

我的观点好诗需要不受时代的局限,不能成为时代的陪葬品,我认为唐诗、宋词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自身所散发出的诗歌魅力,意境和语言。

[ 本帖最后由 薛省堂 于 2010-11-2 09: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0-11-2 09:02 发表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 ...


是的,我也喜欢这些诗。不光因为意境和语言,是诗的情感。当我们思乡的时候,就想起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我们被友情感动的时候,会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没时间,来瞄一眼!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薛省堂 于 2010-11-2 09:02 发表
我的观点好诗需要不受时代的局限,不能成为时代的陪葬品,我认为唐诗、宋词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自身所散发出的诗歌魅力,意境和语言。

省堂提出的观点很好,我很赞同;所以我们也文里反覌文學在歷中所流传下的经典作品的发展,在中国文學屬诗的範疇內有诗词駢賦,其中駢体和賦文算是较富艺术技巧的写作,然则在现今之中,最令人可以琅琅上口的,卻是最口语化的诗与词,尤其我们所能熟知的作品,也几乎是最淺白的,这个问题我想,是每个创作者都必须思考的。另外,外文诗真要讨论时,不能以中文翻译版为标准,而是要考量到外语本身的语言,如果是看中译版那些优美的词藻,我想,要看的是翻译者的中文写作能力,而不是创作者的语文能力,当然,这是千朔个人对诗學习的淺见,大家參考看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千说的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