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精神生命历程》
一、岳灵:
问好,青蓝,非常高兴能和蒹葭共同主持你与北默的在线诗人研讨会!从今日开始,我将用一个星期向您提问题,数量约为10个左右;方式借鉴前面研讨会的方式,将采用一种互动性强的,富有现场感的、交流功能强的提问方式,即是我把第一个问题给您,您回答后把答案给我,我再从您答案中找到我关注的话题结合我的想法提下一个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你朝圣诗歌道路上,行进中的每一步脚印。
“诗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是一种让人心灵世界得到震撼、涤荡和平静的语言艺术。”很多人都称网络是虚拟的瀚海,写手都是一群摆脱现实,而放任灵魂去自由畅游的精灵,文字折射人的内心,诗歌颂扬心灵的渴望,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将是诗者多棱角的魂灵世界。
就此,我想了解一下青蓝,你是如何踏入诗歌的大门,如何看待网络这个文学平台,并且利用网络,构造你的精神家园,开始你的遨游之旅的?
青蓝:
说来惭愧,我接触诗歌很晚,在我的中学时代,大学时代诗歌的概念就是零。真正接触诗歌是从上网后的二年后开始的。起初是闲遐时逛些网络上的散坛子,非文学类型的坛子,写些琐碎的文字。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我常玩的论坛看到诗歌版来了一批高人,他们在那里大谈诗歌,大侃写法,大说意境,非常吸引我,那时我才有了一种强烈地想接近诗歌的欲望,也是在那时,我写了一些分行文字,那应该是2007年初的时候。那时的眼光非常狭窄,写法非常幼稚,但那时的诗歌我现在读来,却有一股非常温暖的感觉,我把那些诗歌当作我的一个精神生命历程的开始,它们让我时不时去回望,追忆,它们是美好的、清澈的,明心的。
网络为文字,为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存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它在我心里,始终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我只是以平常心待之。这里面含有一个心灵向度归属的问题。
二、岳灵:
近一年中,我读了你的大量的诗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的笔锋犀利,思维慎密,语言严谨,可以堪称是当代的“锋锐诗人”。进入你的家园,扑面而来的是强烈的冲击感和震慑力,你的“诗笔”一直处于飞奔的姿势,想请青蓝就如何创新诗歌,如何构造诗歌,并如何在潜诗造句上下功夫谈一谈心得。
青蓝:
灵灵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范围也广,我简单的以我的理解来说说吧。呵呵,有时候我觉得诗歌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合适的那一个。但是话又说回来,我的诗歌爱情还没有到来,所以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状态就是总是在不停地改变,不停地在尝试。改变、尝试是个太不容易的活计,我现在基本在写一首诗之前找个合适的端口进入要费些功夫。
创新包括语言,形式,角度、思维传达等多方面的创新。这个创新度的大小,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积淀和创作时的灵感。平时的积淀就像一个过滤网,它在你进行创作时会为你滤去沙子,剩下的就是你的诗矿石。而灵感,它会在你创作时为你带来一束崭新的诗光,这束诗光会为你映照出一个新的诗貌。当然,创新并不是只对一首诗而言,它针对的是一个作者长期的一个创作态势来说的,所以影响它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只是提到其中之二。回到我的创新来说,灵感占主导的情况居多。
至于构造诗歌和潜词造句,更是一种长期的诗歌激活理念,我认为唯有多读,多思,多尝试,多打破自己,多塑造自己才是正途,正所谓,功到自然成。当你真正抵悟到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些有关诗歌的活性因子会自然的跳跃出来,这是一个反作用力与正作用力相呼应的过程。我们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等待并迎接它们的到来。
三、岳灵:
“创新包括语言,形式,角度、思维传达等多方面的创新。”
我从你博上起步的的第一篇文字《尘迹》开始,慢慢梳理你的诗歌旅程,其中一句印象深刻:“攀援,求索,翱翔/轻灵如海天间一只圣鸟”。这正好暗示了你就是那一只鸟,先从柔嫩幼小的羽翼开始,再经过你的不断努力,不停地创新,不断地变幻飞行姿势,经历风霜的磨练,经过时间的淬火,慢慢张开了一双坚强而有力的翅膀。
现如今,青蓝展现给广大读者的文字,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如《砍之说》《反生》《妖魔》《皮影戏》《三生之余》等等,给人冲击感极强,想请青蓝就你创作里程做一个分析及总结,就你的诗歌来说,分哪些阶段,如何划分?最好以诗歌为例,简单作一下介绍,梳理一下创作思路及创作初衷,以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你从一只小鸟成长了一只鹰时展翅的全过程。
再者:创新意味着出奇,标新,出人意料,这样的文字问世,多数会带来争议,我们耳边就时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声音:难懂,怪异,不知所云,找不到入口,或是脱离人间烟火,想就此请青蓝详细谈谈你自己的理解,并从语言,形式,角度,及思维传达上如何进行创新?请举例解析,以便大家学习。
青蓝:
我习诗晚,正经写诗的时间更短。写诗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工作生活之外的消磨,我曾经这样比喻过,我说诗歌是我的文字麻将,基于这样的心理,我面对诗歌的态度是非常轻松的,我喜欢顺其自然的随意的感觉。
如果硬要划分,那我就分一下吧,我将从习诗至今,我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初——2008年末,这段时间是第一阶段。这二年我基本是“玩”过来的。在论坛里,玩临屏,玩接龙,玩同题,玩舞会对诗等,以这样玩诗的心理写了二年。2009年初——2009年12月,这段时间是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才开始对诗歌进行了一些有意的思考,有意的抒写类型的诗歌也多了起来。2009年2月开始,断断续续半年的时间,我创作了我的那组《音乐之魅》。这组《音乐之魅》应该是我写诗三年多来我自己认可的收获之一吧。2009年12月末——至今,这段时间是第三个阶段,我产生巨大转变的一首诗我至今还记着,就是《反射》这首诗,这首诗我应用了与我以往所有写诗完全不同的手法进行的全新创作,也这是从这首诗诞生以后,我的尝试历程也真正开始了。至今,我经常的变换着自己的抒写方式。为什么要变呢?因为我觉得诗歌是活物,诗歌在诗者面前,应该是被动的,我们不应该被它的固有所束缚,我们创作的过程就是要冲破它,重置它,塑造它……
现在,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难懂,怪异,不知所云,找不到入口,或是脱离人间烟火,灵灵所提到这些回音我基本都听到过,但我很少就这样的声音而多去解释什么。我总觉得过多的解释是无效的、无用的。诗歌毕竟不是尺规作图,更不是击剑比赛,非要按照固有的程序那样走下去。上面我提到的这二个比喻对诗者实用,对阅读者同样也实用。所以,难懂,怪异,不知所云,找不到入口,或是脱离人间烟火等这样的情况也是相对而言的。它跟读者的心理质素有一定的关系,也跟读者的对事物的敏锐度和阅读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也就产生了读者群一说,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有人喜欢超现实,有人喜欢近现实。我是这样认为的,无论哪种风格,它都只是一种诗歌现象,它不具有排斥性,而是具有共存性。面对一首诗歌,有人觉得很清浅,有人会觉得如临深渊,有人觉得很怪异,有人觉得很正统,这是一个阅读认知上的问题。说到底,诗者的顾虑在这里是多余的,阅读者的顾虑在这里也是多余的,我们只要记住一条,就能继续前行了。那就是,每一首诗写出来后,都是有它自己既定的宿命的。它可能在现在是孤独,但放在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时间空间范围之内,它就会是不孤独的。反之,亦然。诗歌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向背,这个向背的过程对诗者和阅读者都是一个考验,是一个双重考验的过程。这个考验,或许有结果,或许无结果。但在真正的诗者和真正的阅读者面前,这个结果,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诗者和读者对诗歌的心存敬畏。对诗歌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尊重。有了这般敬畏的心理,足够了。
灵灵,你让我以我的诗歌为例阐释我的创新,这个问题我要方位性的回避一下。诗歌写出来后,一半或者更多的归属权就是读者的了。读者读出什么就是什么,这个读出什么就是什么,对创新的展现层面同样适用。
四、岳灵:
青蓝回答得很坦诚,语言真挚,忠于读者,也忠于自己的内心。诗歌一问世,就不再属于自己,它属于读者,属于大众。一首诗歌如画卷一样展开,千人读会有千解,我们不可能求同排异,应该注重创新及内在质量的提高,褒与贬淡然处之,永不停止对诗歌的追求及热情才为上策。
“我安慰自己,为生活摆好拼盘。唱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
在希望面前,喂养绝望,也喂养依恋。在失落面前,喂养风帆,也喂养波浪。
下一步,我将选择大胆地去平视。
我会在灯光璀璨的城市中央,打开一道简单的门,再打开一道复杂的门。”
----《完美冰封》散文诗节选
看得出,你在创作大量诗歌之时,更有大量的散文诗问世,并获得好评无数。相对诗歌来说,你的散文诗在读者眼中也是相当精彩的。此段我节选出来,正因为它是你的写照,也是你驾驭语言的气势及性格坚定的一种向征。文字在你的笔下有破竹之势,挥洒自如,读你的散文诗,比读你的诗歌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而我引用一评者的话:“一次冰川之行,如半合的珠贝漾尽天地之灵气月之精华,潇洒的诗笔气势如虹。”正是对你散文诗最经典的总结,请青蓝就新诗与散文诗的界线及创作要求,谈谈心得。
青蓝:
我是09年10月末开始练习写散文诗的,第一篇散文诗作品叫《完美冰封》。说实在话,对新诗和散文诗我同样懵懂,而且都是越写越糊涂,越写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所以,我一直在靠着二份迥然不同的写作热情和感觉在支撑着我的新诗与散文诗的创作,因为我爱它们、尊敬它们的温度是同样的。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散文诗写作相对新诗写作来讲,要更有难度。因为它要求作者创作心理上的通达感更完全,不像新诗,可以隐化一些或者以口语化的方式弥漫一些。而且,散文诗在要求语言诗化的同时,意境上的诗化要求与新诗的要求大抵是同样的,甚至甚于新诗的要求。所以,从完全,意境,诗化三个方面来讲,散文诗要求写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及思想整合能力更高。至于二者的界线,在这里我打个比喻来说一下。如果说新诗可以是无解方程,那么散文诗必须是有解方程,或者说散文诗本身就是它自身的解,散文诗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诗意方程式展开求解的过程。上面所说,只是我的一己之言,不足代表众者。
五、岳灵:
“诗歌应该是灵感乍现的一种派生物,一种转身的剥离。它更是行将释放的焰火,一种迸的状态,词语之迸,心灵之迸。我们总是游弋在这种状态中,否定之后再肯定,肯定之后再否定。在矛盾中抒写,并在抒写中找到人性与人生的和谐。”
这是你的诗观,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你诗歌最高度的总结,你的文字有淋漓之感,有笑傲江湖之感,你不停地变换角度,用你字磨砺出锋利的刀,带光芒的剑,举过头顶的斧,左突,右冲,上砍下劈,直至有片甲不留之感。甚至于你不停地设置障碍,埋下陷井,制造矛盾,除了你自解自陷以外,你还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你的逻辑的包围圈,在溺水中找稻草,在沦陷中找出口,在血雨腥风中寻找胜利者的号角。
对于诗歌来说,你是成功的,于其说诗歌是你的精神咖啡,倒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精神鸦片,让你欲罢不能。
而现在我避开你的诗歌不谈,让广大读者从你的诗中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去探密你的创作通道。我现在更想知道的是你对诗与评如何看?看到你曾尝试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先是从论坛中简评开始,逐步过渡到理论知识很强的评论文章,你的进步是飞跃式的,请你就如何来解析一篇诗歌?如何写好一篇评论,谈谈你的想法,让大家一起学习并借鉴一下。
青蓝:
成功这二个字,让我汗颜,不过还是要谢谢灵灵的鼓励,你的鼓励给我一种创作心灵上的温暖。你问的三个问题我可以用四个字回答你,这四个字就是:博雅、真挚。写诗要用心,评诗更要用心。如果没有一颗真挚的走近诗歌的心灵,是无论如何解析不好一首诗或写不好一篇评论文字的(呵呵,当然,批判性的评论除外)。
如何解析和评论诗歌,是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其实诗歌的写作与欣赏触角有时根本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所以我评诗时从不自我,并以自己的观点对待所有诗歌。全天下的诗者不可能只写一种风格的诗歌。诗歌的变化性,决定了它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且任何一种创作表现手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抱着这个态度,我基本都能在比较成熟的诗作风格中读到些什么,领悟到些什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诗路,在摸索中求变,在摸索中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个漫长实践的过程,而适当的适时的鼓励就是刮向诗歌的春风,它的力量有时候比批判更大。对于一个成熟的创作者来讲,有些话是不需要太明说的。基于这点,我在评论中的肯定会多于否定,或以半否定半肯定的形式对创作者进行一些我认识到并且我认为必要的间接性提醒。教育学中就有一个关于“博雅”的素质教育的提法。我想把“博雅”这个理念引入到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中也是完全成立的。首先诗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培养一颗诗魂,将自己的创作日益健全到博雅的高度,而阅读者要培养一颗学会欣赏的诗魂,也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因为完整,才能欣赏得全面一些。所以,首先用心记住博雅、真挚四个字,再用行动去完善博雅、真挚四个字,那么,评论亦是心论了。依心而为之,无论是对阅读者来说,还是对被阅读者来说,都一定是件幸福的事,有了这样的心境,诗歌永远不会孤独。
六、岳灵:
“博雅,真挚。”这四个字,不光对青蓝来说是写诗与评诗具备的心态及努力的方向,对于我们广大诗歌爱好者来说,更是对诗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信在朝圣诗歌的路上,拥有“博雅,真挚”的心境后,就如我与你,诗者与读者一样,大家一路携手前行不孤独。谢谢青蓝细腻而精彩的回答。
下一个问题,想问青蓝,现如今只要稍有些名气的诗人都会出诗集,这一是对自己诗作品的汇集,二是对这么多年来诗歌创作的丰功伟绩立碑,三是为诗歌创作划分水岭。请问青蓝,你如何看待自费出诗集?你有这样的打算吗?
青蓝:
自费出集子是很个人的行为,我不介入太多别人。说说我自己吧,去年的时候我有过这样的想法,计划在写诗五年的时候,出一本自己的集子,以此作为一种纪念性的留存。但写到现在,这种想出集子的感觉越来越淡漠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越写越感觉到自己创作的不足之处,可提高之处太多了,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总是感觉出集子的火候没有到,至少到现在我还没有出诗集的计划呢。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若干年后,我一定会出一本或几本的,呵。
七、岳灵:
这是一个好消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广大诗歌爱好者可以欣赏到青蓝汇聚心血凝结而成的结晶,期待你诗集问世的那一天。
一方面是大量翻译外国诗歌,另一方面是国内的诗歌创作出现热潮,网络诗歌呈满天飞的局面。这跟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有密切关系,泰戈尔、普希金、雪莱、戈麦和徐志摩、舒婷、顾城、北岛、海子等等,这些诗坛亮眼的泰斗或是重量级诗人们,被广大诗歌爱好者牢牢记住,并为文坛留下了一首首璀璨的篇章。这与当今文坛新诗蓬勃发展,并呈全民性的喷薄状有着很大的关系。
请青蓝就新诗发展谈谈你的想法?你平时阅读哪些人的文字,并受谁的影响,或是启蒙最大?你心目中最理想的诗歌标准是什么样的?可以例举,可以深入详谈,供大家借鉴并学习。
青蓝:
新诗发展这个话题太大了,我想说的只有一句,只要有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存在,它的未来就会是一个不定数,我对它的未来充满希望。说到阅读的问题,我实在惭愧,阅读一直是我的薄弱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平时我只是读读杂志而已,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太多,用于读诗的时间更不多,现在的知识储备,基本还是上大学时的水平。一句话吧,我还是有些急躁,被俗事所绊,没有做到真正的闹中取静,我会继续努力调解自己的状态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读书时间。但是有二个人的诗歌是我非常喜欢并且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读上一二首的,一个是张作梗,一个是陈先发,这二位诗人的诗歌我非常喜欢。我喜欢张作梗诗中的诗意地想像/营造以及他诗歌语言的魔法术。我喜欢陈先发诗歌中的纵横驰骋/通古博今的美妙诗指和文化积淀。这二位诗人的作品很吸引我的眼球,我百读不厌。能带来永恒之感的诗歌便是我心中理想的诗歌,这种诗歌常读常新,常新常悟,常悟常省,常省常通,这个通,便是诗意上的永恒。
八、岳灵:
“常读常新,常新常悟,常悟常省,常省常通,这个通,便是诗意上的永恒。”青蓝这样的总结如雷贯耳,让人振奋,让人激动,仿佛一下打通了读者的七经八脉,让人领悟到了学无止境的最高境界。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明珠瑰宝,更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千古名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曹操《龟虽寿》”,有关相思离愁的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与爱情有关的诗词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等等,不仅表达了诗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给人们不同的艺术享受。
很多在新诗上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绝大部分都有造诣较深的古诗词功底。而我从青蓝的博里发现,她最初也习作诗词,添词造句学写古韵诗词,如下面这首:
《调笑令*梦》
宁静
宁静
晓月闻风斜映
横笛轻与谁听
昨夜烛剪影清
清影
清影
馨梦一渊惊醒
虽说我对古韵诗词一知半解,但读来尚知词风上颇有李清照的清雅及愁索。而现如今文坛对新诗写作方式脱离古典词韵,是忘本还是创新争议很大,想请青蓝就自己的理解谈谈看法,新诗要如何继承古韵诗词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古韵诗词对你创作新诗有何帮助?
青蓝:
我在写新诗之前写过差不多半年的古诗词,但是基本是无意识创作,当时的兴趣点在那里而已,它对我的帮助也是潜移默化的,有人说我诗歌里有古韵,有人说我诗歌里意境上深邃悠扬,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新诗的创作是脱离还是创新这个问题,原野牧夫的《新汉诗理论》在这方面我觉得写得挺透澈的。我一直认为,古诗中的文化的积淀,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通过阅读去获得它,通过感知提练它,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并将之融入新诗的创作中,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扬,抱着这样的态度去接近古诗古典文化,并走出其囿,对新诗的创作及发展是一定会有促进作用的。
九、岳灵:
现如今因网络信息发属迅猛,更新快如闪电,故文学网站,诗歌论坛等等如雨后春笋,百家争鸣,带动大批的诗歌爱好者纷拥而至,“口水诗歌”,“打油诗歌”,“调情诗歌”“即兴诗歌”“病句诗歌”,只要分行就会被冠以“诗歌”名益,在网络中满天飞,并四处开花。而各大论坛为扩大队伍,增加人气,招募更多写手加盟,常组织很多活动:如化装舞会,同题诗赛,临屏诗赛,接龙诗赛等等,想请青蓝就此类现象作一个分析,这对诗歌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作为一名诗人如何正确看待这样的活动?
青蓝:
化装舞会,同题诗赛,临屏诗赛,接龙诗赛对创作绝对是有帮助的,它可以锻炼诗者的创作急智,而诗者呢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在场的感觉,从而释放出喷薄欲出的诗情。但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而这个度是掌握在诗者自己手里的。
十、岳灵:
想像,现在是你文字的主流,或许更多时候,她是你手中的利器,你的诗歌中字字带锋芒,句句如长鞭,驱赶沸腾的血液奔涌,情感从囚牢里出来放风,压抑得以释放,而豪迈在自由歌唱。你的文字展现出来,满篇都是语言的畅快与肆意,看不出来自蒙古的草原牧色,听不到马群嘶鸣,以及牛羊的身影,很多读者只会惊叹于你文字的犀利和诗意的快感,而无法洞察你内心波澜起伏的根源所在。
我很想知道,青蓝,你认为居住环境及现实生活对你创作诗歌有影响吗?后期你会考虑在你的文字里加入地域文化吗?
再有就是,创作诗歌会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你家人全力支持你诗歌创作吗?你如何处理好现实与诗歌的关系?
青蓝:
我居住在内蒙东部区的一个小城,这里远离草原,牛羊等我只是下乡时才见过,但是我自认我诗歌里广阔的理性气息与本真的力量感与北方人性格上的大气脱不了关系。现实生活对我诗歌的影响不容置疑,我在用心抒写生活,感悟生命。这种影响对每位作者都是相同的,只是转化到文字中的方法和在具体文字抒写中所表现出的理念层面上存在差异。写诗确实费时,白天还得为工作生活而忙碌,所以写诗读诗的时间基本就在夜晚,这就造成了熬夜的坏毛病。我家先生对我写不写诗的态度是无所谓,只要我玩得开心就行。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很好处理,我把诗歌当文字麻将,别人搓麻,我搓文字,搓诗歌,所以诗歌也是我休闲的现实,仅此。
岳灵:
结束语:感谢青蓝百忙中抽出时间认真细致的回答,回答得十分精彩!触动很大,也让我学到了好多,希望广大诗友有疑问可以接着提问,并期待后面青蓝更多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