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40|回复: 11

210期作业:浅读4号、6号、7号作品,请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初冬的颜色》
文/心灵的解码


因轮回而诞生的
第一抹油彩
正忐忑不安地
徘徊
一季喧嚣刚刚落幕
纵情的欢歌都归于沉默
我却不知道
该穿哪件衣裳
登台
初冬的序幕突然拉开
来不及思考
披一件雪白的柔纱
遮住嫣红的唇与花黄
淡墨的枝杈为钗
溪流是我闪亮的项链
冰凌为钻
我只露出像天空那样圣洁的
圣洁的蓝眸子
能将你的心
一眼望穿


这首意象鲜明的勾画了人季互融的心境,有人在季中、季在心中的互动场景。看好两节的尾句,一是,“一季喧嚣刚刚落幕”,“我却不知道/该穿哪件衣裳/登台”。这里,滞后于季节的茫然心绪,外化于装束的形象显示,是有效的;二是,“……圣洁的蓝眸子/能将你的心/一眼望穿”。这里,诗中的主人公主动进入,成为新季的主宰,并推动一个冰雪世界单纯的视野,去审视作者希望的纯净心灵。结尾有力。缺点是两节之间的转换、衔接过于武断。个见。




(6)
《初冬的颜色》[固定题目诗]
文/柯默默


夜说着说着就深了下来
我拉起嘴角说秋凉春暖
唯一忽略了初冬的阳光,竟然
手指开始有点冰凉地戳着岁月的枝叶呐喊
不舍的绿意,玉兰花竟又重开
不得不再指向苍穹,竟然
冬天又来了,竟然
夜长日短地掐算着你的生辰八字



人们通常易于季节变化之中,感怀强大时间下面的弱小人生。这首也不例外。作者更希望停留在“不舍的绿意,玉兰花竟又重开”了的季节里。逝者如斯夫,每一个季节中的我,都不一样,都会消失,但我来过。呵呵,细读之后,有此感想。
主观认为,三个“竟然”和“你”,窄了诗意;字句的默契程度还可加强。当然,临屏难免。




(7)
1、看图临屏:《汲水的女人》
文/弹蓝色吉它的人


在历史的某一个角落
汲水的女人每天在井里
打捞日子和欲望
这是她一生的劳役
她从女孩变成少妇
又带着小孩从井里
打捞油盐和忧伤
她的男人晚上从她的水瓶
打捞欲望和迷茫
她的男人离她而去了
她依旧每天从井里打捞日子
她的男人是诗人
汲水的女人
每天用思念和悔恨的泪水
洗她赤裸的身子和灵魂



显然,作者跳出了《泉》这幅充满生活惬意的画面,直接捕捉现实生活中女人一生心酸的一面。取“井”,形象概括女性作为生活之母的艰辛苦涩。作者文风朴实,重点突出,悲悯之心油然而生。个人感觉,后面的“她的男人是诗人/汲水的女人”这句,可以不要。个见。


2、固定题目诗: 《初冬的颜色》
从杜甫的句子里爬出来
初冬的颜色是朱门的朱色
从朱门的朱色爬出来
初冬的颜色是白骨的白色
从白骨的白色爬进去
初冬的颜色是诗人的本色
诗人的本色是血液的血色
杜甫的句子让所有的诗人倒在冬天里
在冬天来临之际
夕阳在墨汁里发酵



这首的字句链拉方式是新颖的,句式的逻辑关系是武断的、不容讨论的。呵呵,从杜甫的诗中爬出来的“初冬的颜色”,最终“是诗人的本色”。这一归纳,虽有牵强的成分,但多少陈述了作者的一种诗歌精神和态度,希望象杜甫一样,深刻反映现实,反映人民的疾苦。整首诗,寒风凛冽,有击节高歌之势。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把其观点帮读者“代入”的方式,多少损伤诗歌的形象或意象特征。个见。


3、主题诗: 《练习死亡》
苏格拉底说,哲学家一生都在练习死亡
诗人看到,鹰的一生是向太阳飞翔
普罗米修斯的火焰,照亮阵痛分娩的太阳之子
百年的时光磨砺撕碎乌云的利爪
飞过昆仑山五千年的积雪
飞过青藏高原五千年的空旷
蛰伏已久的黑色闪电
穿过所有悬崖和风霜
穿过所有的寂寞和冷嘲
用一生的力量,向太阳奔去
采撷太阳的鳞片,作别黑暗的迷雾
化墨迹为阵痛的太阳之子
在靠近太阳最近的地方溶化为思想



作者三首临屏作品中,这首《练习死亡》是比较成功的。文中的鹰,脱胎入世,成为作者思想的化身。作品视野比较开阔,心胸比较开放,句式比较大气,在空灵中呈现执着的英雄气概和“涅磐”的悲壮。尤其“蛰伏已久的黑色闪电/穿过所有悬崖和风霜/穿过所有的寂寞和冷嘲/用一生的力量,向太阳奔去”的诗句,给人视角冲击,令人振奋。应该说,在短短的临屏时间里,作者能连续创作三首不错的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自叹不如。

上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周之处,请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71114
发表于 2007-11-1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诗,学精辟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笛辛苦了!评的认真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中肯精妙的评论。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扎实的点评,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通常易于季节变化之中,感怀强大时间下面的弱小人生。这首也不例外。作者更希望停留在“不舍的绿意,玉兰花竟又重开”了的季节里。逝者如斯夫,每一个季节中的我,都不一样,都会消失,但我来过。呵呵,细读之后,有此感想。
主观认为,三个“竟然”和“你”,窄了诗意;字句的默契程度还可加强。当然,临屏难免。


谢谢无笛了。。。之前还在为用了“竟然”自喜。确实,隔了诗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实而稳妥.点评中肯.可见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辛苦了~~
偶的诗也在新浪uc房间评论过,喜欢第2首的人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解读很到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5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