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久不敢写诗评了,这活不好干啊,不过都赶上台了,怎么都得撑一下场嘛,大家包涵则个!
6号
《秋天的短歌》(组诗)
文/石棉
1,《傍晚》
秋天的傍晚
我往往忽略风的流向和速度
“夕阳下山之前会说出一个秘密”
我这样想着,十指交叉
大量粘稠的光芒,乳白色
随水流从岩缝中分娩
这是天空全部的暗示
在傍晚聚拢
2,《目光》
天空
被秋风一遍又一遍粉刷
捡起一片退色的羽毛
在手掌上,投进旋转的气流
许多声音破门而入
许多长短不一的目光
撑开视野
咸淡还在有序地调整
3,《燕子》
波纹上舞蹈的燕子群
开始怀念南方的暖湿气流
它们打磨翅膀
从腰上摘下温饱的诱惑和挽留
“在北方的冷风里死去,在南方活过来”
把祖先的预言揣在怀里
燕子们盼望一场大雨
让天空冷却下来
(翅膀浅析: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是戴着锁链的舞蹈”。诗歌的力量在于语言的力量。石棉的这组诗歌,并没有什么深奥晦涩的语境,读后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来看
1,《傍晚》
秋天的傍晚
我往往忽略风的流向和速度
“夕阳下山之前会说出一个秘密”
我这样想着,十指交叉
大量粘稠的光芒,乳白色
随水流从岩缝中分娩
这是天空全部的暗示
在傍晚聚拢
在这首诗里作者并没有交待背景和缘由。境由心生。“忽略风的流向和速度”,并不是否定他们的存在,而是用“夕阳下山之前会说出一个秘密”来把它隐藏。是什么样的一个秘密呢?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但随后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提到光芒,乳白色,分娩,这些隐喻是秘密的全部?还只是小露端倪?不得而知,因为“这是天空全部的暗示、在傍晚聚拢“。已经够了,人生如此,个人如此,群生如此。傍晚的时候,我们总会记起一些东西,然后忘记一些东西。现实虽然伤感,但并不残酷。
2,《目光》
天空
被秋风一遍又一遍粉刷
捡起一片退色的羽毛
在手掌上,投进旋转的气流
许多声音破门而入
许多长短不一的目光
撑开视野
咸淡还在有序地调整
大家注意到这首诗里并没有出现主体,诗人站在远方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平静,自然地告诉我们“秩序”。是的,天空,大地,秋风,破门的声音,无形的手,长短不一的目光,都不能突破“秩序”。也许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真的,但你又能证明它是假的吗?这就是生活,咸也好,淡也罢,你得排队。
3,《燕子》
波纹上舞蹈的燕子群
开始怀念南方的暖湿气流
它们打磨翅膀
从腰上摘下温饱的诱惑和挽留
“在北方的冷风里死去,在南方活过来”
把祖先的预言揣在怀里
燕子们盼望一场大雨
让天空冷却下来
尤喜欢这首。“赋到情深句便工”,诗人给予了燕子以拟人化的感情。从在波纹上舞蹈,到跋涉万里征程,义务反顾的迁徙。“在北方的冷风里死去,在南方活过来”。这一句,似谶语,又似墓志铭,给人以深刻的玩味。“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在燕子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缩影。所谓故乡,其实是没有的,故乡只不过是祖先倒下休息的地方,对燕子来说,那就是广阔的天空,万里白云,一天风雪。风尘仆仆的人啊,譬如燕子,渴望一场大雨,洗去征尘。
三首诗相互独立,却不无联系。短短时间内,诗人能紧扣命题,呈现给我们一篇佳作。语言的功力和意境的营造自不必说,这已经够了。诗歌者,博艺也,非一日能为,更非人人可为也。感觉不足的是:个别地方的过渡不够顺畅和清晰,如《傍晚》中“我这样想着,十指交叉、大量粘稠的光芒,乳白色”就太急。个别地方又太生硬如《燕子》中“它们打磨翅膀、从腰上摘下温饱的诱惑和挽留”,腰,诱惑,挽留,对美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还记得王尔德《快乐王子》里那只燕子吗?引用其中一段,真的很美,一直喜欢着,放在这里,请勿介意―――
有天夜里,一只小燕子从城市上空飞过。他的朋友们早在六个星期前就飞往埃及去了,可他却留在了后面,因为他太留恋那美丽无比的芦苇小姐。他是在早春时节遇上她的,当时他正顺河而下去追逐一只黄色的大飞蛾。他为她那纤细的腰身着了迷,便停下身来同她说话。
“我可以爱你吗?”燕子问道,他喜欢一下子就谈到正题上。芦苇向他弯下了腰,于是他就绕着她飞了一圆又一圈,并用羽翅轻抚着水面,泛起层层银色的涟漪。这是燕子的求爱方式,他就这样地进行了整个夏天。。。。。。。)
19号
《那一场秋风》(意象"风"和"天空")
文/甜妹
凉了秋风
内心的花朵游离
再也摸不到枝头的鸟鸣
那一场秋风
把天空撕扯成无数碎片
擦肩而过的你
可被碎片里的一滴蓝色
灼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一点点积攒色彩
修补空荡的容颜
可天空依然不着边际地悬着
提心吊胆
只是今晚 月儿又圆了
我试图抓住您枯瘦的双手
就象果实抓住树枝
不许你又风一样离开
一度掏空的心
又被羽毛的语言
填满
(翅膀浅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想在诗人的心空里,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内心的花朵游离、再也摸不到枝头的鸟鸣”,是的,如果缺乏那枝头清脆的鸟鸣,绚烂又有什么意思?秋风总是摧毁那心目中的蓝,那个擦肩而过的你是谁?贻我不治之伤。也正因为如此,诗人写到“我一点点积攒色彩/修补空荡的容颜” 女为悦已者容,但北撕碎的天空,着实叫人提心吊胆。但是诗人并未绝望,”只是今晚 月儿又圆了/我试图抓住您枯瘦的双手”,情何以堪!可是诗人还是存有疑虑的,怕“一度掏空的心/又被羽毛的语言/填满”。整诗以秋风和天空为背景,以直抒胸臆的情感为主线,流畅自然,哀而不伤,时而充满失望,时而充满期待,心事可可,无以复加。
偶然翻看古诗集,看到这么一首诗。全诗用语平平,内容却又和闺词相类,不过仍然不妨碍它打动读者的心房。亦录如此,亦请勿怪--------
无题------无名氏女
妾本舟中女,闻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
传杯唯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
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
徒结万重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王敬伯,青山绿水从此隔!)
《又是月圆时》(意象"月"和""家")
文/甜妹
小时候
你常捧起我的脸
说月亮
长大后
我常望着月亮
说故乡
现在
我端坐在月亮上
无言
(翅膀浅析:小诗含意隽永,读出了余光中《乡愁》的味道。时光的错位,如在昨日。当时的话语,亦在耳畔,只是天隔一方,时过境迁,还能找回最初的感动?不能吧,所以我端坐在月亮上无言,而这个月亮,只是心目中最初的那个月亮,童年的月亮,四合院里的月亮,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号
《月到中秋》
文 / 漠海边城
打开一本书
从一个角落起程
试图回归到城市的内部
却走失了终点
天空的月正接近于九
一个充满弯曲记忆的九
与城市擦肩的刹那
全部属于月光的夜晚
席地而坐
没有解不开的句子
长发从头开始
河流总会消失
一地月光
便从海的边缘
打碎了无数
坚硬的守望
又何必从开始处开始
从虚无处结束
(翅膀浅析:个人认为单纯从扣题讲此诗并未完全体现“家“的意象,或者诗人心目中的“家”已经广义化了。但整诗娓娓道来,却也很有张力。”打开一本书/从一个角落起程”,开句不俗,启程的时候回看见什么风景呢?没有,却走失了终点,月儿弯弯照九州,呵呵,多们有趣的九啊。城市是个隐喻,席地而坐,诗人顿悟” 长发从头开始/河流总会消失”。正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矣。便有了一地月光,打破那些见证风雨的守望。结句“又何必从开始处开始/从虚无处结束”,教人读后顿有“觉从头,万事都摇落”之感。不问也罢。但愿每个人心中的守望,都能有月圆之时,也但愿,能从迷失走向坦途。
[ 本帖最后由 水的翅膀 于 2007-9-21 08: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