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根点评:5号,6号,9号,10号作品:
5.《鸟背上的家》(图一)
文/猴头L
渐次长高的楼宇,越铺越宽的宣言
还有人类炽烈的信念
让海洋火起。鱼们纷纷上岸
树木筷子一样夹起狂风
倾覆雀鸟的家园。鸟卵破碎
溅洒在月亮蜡黄灰蒙的老脸
忧郁的经文编织着博爱
尾气黑洞沙尘。还有海洋呼救的啸声
淹没了百合的残骸。微弱的香精
勾兑姑娘的虚情
酒杯碰翻又一坐青山
四壁透风的家呀,安在鸟背上
七夕无潮,八月无果
九月茱萸无人去插
一场秋思在币面上标号一圆
灯火辉煌的夜幕下,和谐的双手
握不住一滴无家可归的,美
读完此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首尾的呼应表达的很不错.
在语言上,显然形容词用的比较密集.诗歌写的较冷静,全篇充斥了批判的味道,让我感到一股子浓重的失望寒彻心脾.但是,我没有在这些句子里找到冷静后的希望,看到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对生存的不安.或许,是我过于敏感,但是我希望看到一些理性后的温暖,或者干脆是忧伤后的刻骨挣扎.很可惜,作者的文字功底很不错,但这首诗歌里缺乏情感的真挚性,作业化了。问好作者猴头.
(6)
《家》
文/青菜萝卜
乡下的那栋低矮老屋
过年时分妈说回家的老屋
冬天一次比一次暖和
我知道这是越来越难得的团聚
新闻上却说南极上空出现了大空洞
随着个子的渐渐增高
除了从爹妈身上感受的温暖
更让人激动的
是这片中华大地
历代王朝的起起伏伏
欧美韩日的午餐早已到来
我们这一家人
56口
还在睡懒觉
怎对得起古木的祖先牌位
乡下的那栋低矮老屋
过年时分妈说回家的老屋
冬天一次比一次暖和
我知道这是越来越难得的团聚
---很喜欢这些句子,这样的开篇让我感觉亲切.中间的段落却不如前面的句子,一个好的开头本可以引出一首好诗.但是作者过于沉迷于文字的说教,把一个温暖而有人情味的开头,搞成了一节政治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婆婆妈妈的思想课.我想,任你结尾再怎么笔锋一转回到妈妈的怀里,也无法让读者感到丝毫的亲切了.而由此心生的一些温暖与希望也变的虚假不清澈.
我认为,中间的这些句子实在是本诗的一大败笔,如果可以细心再好好推敲,多溶入一些博大的心灵关怀,进入创作的"呼唤"环节,引导读者产生共鸣的心灵情绪,而不只是一味的发牢骚,会是一首不错的好诗.问候青菜萝卜.
9.《余辉》(图三)
一张绉纹
张合一天的急促双桨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双叶
作负
一日远去伤痕余积
一江春水
鸣一笑允许的
秋后归来
来得一些无名的
失去,消磨一舟
呵呵,"一"这个量词用的太过平繁,让你的诗歌犹如"一"般的平白无味.
10.《永远的飘泊》[赏图诗一]
文/白娘子
家,一扇窗是黑夜,一扇窗是黎明
黑白交替中,翅膀飞进飞出
数着日月,数着跌跌撞撞
我们的孩子在我的背上长大了
他喊妈,妈应;他喊爸,天际一道虚光
谁的腿步跌落在城市奔跑的人流中
灯红酒绿,汽笛声声,将青山碧水掩埋
谁沦落了原始之美,谁助长了原欲之罪
城市下起酒精雨,最初的家园倒塌在暴力中
无数颗星星在天边闪啊闪!孩子
请学会在沉默中忍受,远方的家园无限远
谁沦落了原始之美,谁助长了原欲之罪---这个句子问的很有深度.
"无数颗星星在天边闪啊闪!孩子
请学会在沉默中忍受,远方的家园无限远"----可是,你为什么在结尾用了这样的疑问?
既然已经看到问题的所在,是否应该秉持内心的渴望去反抗?为何要陷入这些无望的忧伤.虽然剖析心灵的真实感受是一种真实的表现,但是在一首诗歌里如果出现意象上的模糊感,导致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维一起混乱,这无论如何是我所忍受不了的.
诗歌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真实感受,更需要透出一股子引导的力量.如果仅仅是私人的情绪而不是理智后情感的表述,这样的文字充其量不过只是些平乏的心情文字,而不能称为"诗歌".问好白娘子.
(10)
《回家的故事》
文/蓝枫
她在半空中
在夜幕下停留
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身下是灯火辉煌
多年前她和她的伙伴
集体逃亡
她们的房屋
有规律地轰然倒塌
现在 这里已是
别人的城市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夜晚其实并不安宁
与她平静的姿态
大相径庭
而童言无忌
她的四个孩子
分明在叩问苍天
声嘶力竭的凄凉
象她全身
黯淡的羽毛
-----读了前面的三位朋友的东西,说实话,只有这首诗歌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此诗语言老道,线条清晰.虽然没有多大新异,但他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字里行间还透出一份理性的批判意味,又不失为过分尖酸刻薄.
作者分别从几个侧面关注了环境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用拟人化的比喻抒发了作为母亲的"她",在强大的人类文明前可悲的微弱抵抗.
"她"背着她无辜的孩子们除了逃亡,再无任何办法躲避灾难,嗓音在嘶哑,羽毛在黯淡,而"她们"一点保留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这是为什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这样问.而正因为让读者有了这样的疑问与愤怒,作者的文字才有了震撼力,有了直击心灵的诗歌力量.所以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处理的稍显单薄直白一些,这也不失为一首好诗歌.问好蓝枫!
[ 本帖最后由 草根0 于 2007-9-16 00:1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