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03|回复: 2

关于诗歌笔谈(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8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签: 诗歌笔谈 哲学 审美 心理 情结  

三,诗歌的起源及审美心理根源:

    诗歌的起源,可追溯到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掌握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进化历程中,思维的进化与发展,产生一种迫切需要,证明自我存在的心理特征,
在大自然的伟大,自然灾害的不可抗争面前,人类这种迫切的心理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跺脚,吼叫,前者产生了原始的祭祀舞蹈,后者成为咒与诗歌。所以诗歌应起源于人类迫切的证明自我存在的心理需求。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就是物种在遗传,及生命进化的选择过程中,它自身的DNA的繁衍外显形态,即它的生命载体,或称客体,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渗透进NDA分子的遗传变异的过程中,反射出来的本能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说,诗是生命客体证明自身在宇宙主体中存在的表达。

四,谈新诗的陌生感及差异性美的审美心理根源:

        随着童话和寓言的发展,一首“我是来自西北的狼”,“老鼠爱大米”等歌曲的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我们发现人类的这种把自身比做于自身同在一个主体世界中的其他物种的,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性感悟,愈来愈强。这种美感,是人类跨越了,从与其他动物的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走出敌视心理后的伟大的生命哲学的进步。
       我举一个物理学的共振实验例子,来看新诗的陌生感及差异性美的审美心理根源:新诗在意象选取上,就象振动实验的钢片,诗人有意让它偏离它原本形态,这种偏离,就产生了迫切的归位现象,从而产生了情感和理性的振动,同时在读者心理上形成共振。这种偏离愈大,它所产生的审美情绪就愈强烈。
       就我所知悟,新诗的这种意象上的偏离原位,表现出的物种的像偏离,词性互动,时空偏移,律感的大起大落,进而解构,再建的景象,是伴随着人类认识进步,情感丰富,审美的发展的。这正是诗歌是证明人类自身个体存在的伟大的回归意识。

[ 本帖最后由 李郅 于 2007-5-18 03:38 编辑 ]
发表于 2007-5-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问好李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垂天 于 2007-5-18 17:50 发表
进来学习!问好李郅!



感谢,问好云垂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