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替诗行道】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鱼飞蝶舞 于 2007-4-13 18:06 发表

如果这种分类成立,那么,小我为本我,大我为共我,无我为借物喻意的抽象结论,至于归真,如果将其理解为高度抽象,偶不敢苟同,因为有疯言疯语,镜象虚模,不着客观事物边际之嫌,人的诗句若到此,那离严重的精 ...


姐姐说的我在听。诗歌讲的是一个心境,意境,心灵达到一种什么境况,所表达出来的便是一种什么境况。我不说诗,还是说书。你看不懂草书,你就说他不是字;你识不得草书,你就说他不是书法;你识不得草书,你就说他不是艺术?不过话又说回来,又有几个人懂得书法的最高境界。又有几个懂得草书。既然看都看不明白,还去能说个什么理出来吗,猜的。如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绝也 于 2007-4-13 20: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好端端的酒壶不要了
无云万里的天空下
只有他自己

可以说,这三首诗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我认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朦胧的对遥远年代的追忆。可以这样说,也许诗人曾经幻想过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但那终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提取了当时最重要的(或者最为大众所关注的)对象:上帝和国王,说他们还都没有死(那是因为不止一个人在怀念),同时也满足了我们好多人对古代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放 于 2007-4-10 02:12 发表
当越来越多相左的事物被披露出来并获得各自的生存空间相悖而行的时候,诗歌作为一种极具私人性的表达,其多样性也正自然地展开。普遍认可的诗歌标准其实许多时候只不过是一定时空中的约定俗成,并且受控于诗歌之外 ...


理论上的精辟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炉子 于 2007-4-11 17:43 发表
提着酒壶的“年轻之神”
———我读江非的《万里无云》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 ...


解读技巧上的精辟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蓝枫用心良苦!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要是真的向思考中的  反映一种现实  但是要远离了 人民 可能真的会越来越变的边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sha 于 2007-4-14 09:16 发表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好端端的酒壶不要了
无云万里的天空下
只有他自 ...

——————————————————————————
看看,这又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解读。看看置于这一组中及诗者自己的意图如何。真的诗无达诂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好端端的酒壶不要了
无云万里的天空下
只有他自己

上帝=诗神,其他就自然可想,可探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江非也这样写了,一个诗人的成名和代表风格轻而易举地被吞噬而改变了.他的乡村诗呢? 他的贴近生活的诗作呢? 枯了?  这类诗对江非来说太容易了,不容易的是以前的风格,所以要来尝试和玩弄一下,也无不可,说不定还有回头和重新在另一个平台开始的时候。 如果真的能从有写到无,实中炼虚,当是很高的境界。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5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汪治华 于 2007-4-15 15:11 发表
嘿嘿,江非也这样写了,一个诗人的成名和代表风格轻而易举地被吞噬而改变了.他的乡村诗呢? 他的贴近生活的诗作呢? 枯了?  这类诗对江非来说太容易了,不容易的是以前的风格,所以要来尝试和玩弄一下,也无不可,说不 ...


赞同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城天子 于 2007-4-15 23:22 发表


赞同嘿

——————————————————
允许诗人作不同的尝试吧,人的境遇与思想是在不断改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我带板凳来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世界里的高雅之作!再读,对里面不急不缓的语言魅力所吸引。诗人内心的荒凉、渴望乃至于那些忧伤的无奈,于细节中见真情抒发,而最终诗人通过背离主观思想的方式(万里无云中所包含的)呈现出来。当然,我还要说的是,针对前面两首,个人觉得还存在着内在意象的局部堵塞,即在阅读的理解上要与众多读者形成共鸣仍然比较困难。(如果每一个句子读者都问个为什么的话,显然,正常情况下是不好解答的)例如:

在路上匆匆交换了名字
在帐篷里半夜交换了妻子

[ 本帖最后由 蓝枫 于 2007-4-19 12: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匆匆交换了名字

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帐篷里半夜交换了妻子
这样更好,到了精神领领域的高度。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鱼飞蝶舞 于 2007-4-19 20: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