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替诗行道】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创作是个苦难的过程,读者们需要反复的阅读方知道其中深意。对于现代诗歌来讲,本身存在着一种矛盾,即诗歌受众的普遍性与诗人的深度探究、创造、创新精神和个性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将是未来现代诗歌发展的主旋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着酒壶的“年轻之神”
———我读江非的《万里无云》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好端端的酒壶不要了
无云万里的天空下
只有他自己

  该诗第一句即作出了时代性的回答:“上帝并没有死”,即是在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之后的第一个敢于说“不”的中国诗人。尼采这种压迫我们生存信仰的西方宣言不知在中国曾经迷惑了多少刚刚走入现代的年青人!其实尼采的这句话是站在西方文明的衰败之上作出的对于西方人的警示,并不符合东方文明的土壤,我们中华文明从来就没有什么上帝(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走向共产主义乌托邦的一个文化学的原因:拙见),所以上帝的生死与我们又有何干?
  那么我们东方人的上帝如何呢?诗人在此作了荒诞又真实的描述: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
    将西方看来神圣的上帝降为了退休的凡人。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意借上帝这一崇高的形象的平民化来表达诗人将万物归于平凡与现实的心态。紧接着诗人从上帝引出“国王”即“上帝在凡间的职权代表者”,上帝退休了,国王呢?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好端端的酒壶不要了

  国王也退于了平凡的生活:伤心、喂马且不喝酒。诗笔着力刻画的是国王的形象。没有上帝支持的国王,怎样在现实中生活,是诗人要呈现的主要内容。诗4至9行正面描写国王的行动(喂马、不喝酒)、神态(伤心),请注意对国王的称呼:伤心的家伙,这种粗俗的语调,表达了对国王神圣的解脱。
  最后几行通过国王生存环境的描写,着力渲染了国王内心的孤独及诗人冷情的嘲讽。且看:

“无云万里的天空下
只有他自己”

 没有了上帝的国王是孤独的,因为他缺少了统治人民的神定的权力。缺乏神圣权力的国王如果还陶醉于上帝存在的繁华,并不借助于“酒壶”(艺术)来进行超越,那么他注定“只有他自己”。

  全诗着力刻画的是孤独可怜的“国王”这一形象。其蕴含的象征意义是丰盈的。从诗人嘲讽和关切的口吻可隐隐看出,其指向是“现实中失去真正的精神信仰,仅仅关注自我利益的那一部分人”。诗人在对陶醉于落后信仰(上帝)的国王的批评中,隐隐向我们透露:新的,充满活力的,一个将接替退休上帝的”年轻人“正在路上————他一定是提着酒壶的,并且身旁围绕着平凡的大众,他们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载歌载舞!

[ 本帖最后由 炉子 于 2007-4-11 19: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来大家的确分歧较大。不错,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炉子 于 2007-4-11 17:43 发表
提着酒壶的“年轻之神”
———我读江非的《万里无云》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 ...

感谢炉子兄来参与讨论并给予了详细地解析,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来支持蓝兄,并不惧一派胡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大家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炉子 于 2007-4-11 17:43 发表
提着酒壶的“年轻之神”
———我读江非的《万里无云》

万里无云

上帝并没有死
他昨天写信来说
是去年退休了
国王也并没有离去
伤心的家伙,灯下喂马
仍旧住在他的王国里
只是大好的河山中
只剩下了 ...

还是师傅厉害,呵呵,这样讲我明白了,又学了一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歌中,有时运用错位、荒诞的手法来来达到诗人欲以表现的目的,充分展示理想的超现实性。
我觉得人们应该以一种平静的姿态来看待这些诗歌。看不懂的诗歌大家不想看,看得太懂的诗歌大家也不想看,人们都在追求一种既看的懂又看不懂的一种境界,而这显然又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言有一定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有喉不能啸叫,
也许是一种技巧.
如果有话任君叙,
让人感到太憋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蓝 于 2007-4-11 16:34 发表
诗歌的创作是个苦难的过程,读者们需要反复的阅读方知道其中深意。对于现代诗歌来讲,本身存在着一种矛盾,即诗歌受众的普遍性与诗人的深度探究、创造、创新精神和个性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将是未来现代 ...




---------------------这是一个很值得每一个文艺者深思的问题,赞同兄弟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不会写诗的人的胡说

本人个人认为,诗歌可以分为小我、大我、无我、归真等四个境界。小我:是某一个时期、某一些事物给人的感触,所产生出来的个感。大我:则是以点击面,通过一些事物、词语或语句反映更高层面的事物。无我:这已经是很高的一个境界,但手中还是有物,比如摘一片叶子,拔一根草。归真:则到了高度率真的境界,也许平淡无奇的语言,也许随手拈来,也许是毫不着边的无情之语,不见出手,也无痕迹,可以矛盾,也可以毫无意义(从字面上来讲)。但却能引人进入一种境况,那是思想和灵魂高度统一、无限执着、绝对纯洁的一种自然产物,与语言本身无关。如童真说梦,道出真谛。(也许是所说的意境吧)
    所以讲什么手法、节制、严谨。那只是还处于一个写字的阶段,与书法还有一大节距离。
    如果说诗歌从字面上不好理解便是诗歌本身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说让读者不好理解便诗歌本身无甚意义。那么我想问一句,龙飞凤舞的草书有几个老百姓能识得?

[ 本帖最后由 绝也 于 2007-4-12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认为是国文教育出问题!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可以分为小我、大我、无我、归真等四个境界

绝也 --------------绝也勿绝也,佛境在此,学习,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绝也 于 2007-4-12 22:27 发表
本人个人认为,诗歌可以分为小我、大我、无我、归真等四个境界。小我:是某一个时期、某一些事物给人的感触,所产生出来的个感。大我:则是以点击面,通过一些事物、词语或语句反映更高层面的事物。无我:这已经是 ...

如果这种分类成立,那么,小我为本我,大我为共我,无我为借物喻意的抽象结论,至于归真,如果将其理解为高度抽象,偶不敢苟同,因为有疯言疯语,镜象虚模,不着客观事物边际之嫌,人的诗句若到此,那离严重的精神错乱也就不远了。探讨之言,勿怪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