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2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人海一身藏 于 2007-2-12 00:07 发表
关于修辞的几个小补充——

一个故事:(或许为真)
     某大学化学系女研究生问其导师:诗歌我不喜欢,因为太虚幻,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       三千丈,胡扯嘛。
     导师:这是“夸 ...

——————————————————————
真知灼见。艺术是人类运用形象思维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一样有认识论上面的意义。并不只有理性才是认识真理、善、美的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炉子 于 2007-2-12 11:11 发表

——————————————————————
真知灼见。艺术是人类运用形象思维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一样有认识论上面的意义。并不只有理性才是认识真理、善、美的武器。

跟二位感觉甚同~~~~
诗歌新的普及教育   才能培植广大的受众的群体~~~~     诗歌才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促其繁殖  生长的动力~~
开放式的审美情操的学习和培养会给各派诗歌一个宽容的语言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细细 于 2007-2-11 23:58 发表
出诗集?自己掏钱,自己看_________________我老公的话.
我听了,俩字____心,疼

现在诗歌的悲哀是:少数几个人潜心的播种,人马牛羊全过来不自觉地践踏。
                                   写诗的群体还算庞大,但都是个体在做没落骑士的孤独的奋争。
                                   文人间古老的优良传统是:文人相轻,文人相捧。这使得这个群体内心
                                   充满着悲剧式的恶魔的狂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强做解人,想起了两句话——
第一句:“诗无达诂”,是中国的一位古代哲人所说。
第二句:“让一个人去解读另一个人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是外国的一位伟大作家所说。
我们为何不以陶渊明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来读诗?读出山,便是山;读出海,便是海——读出自己的感受,岂不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怀疑汪老师的水平,我也没有说极力吹捧这首诗的人为某种原因说了假话。所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我仅代表天涯老师所说的小学生,来提一个老问题:“诗歌是写给什麽人读的”?难到是只为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解迷大师吗?能够千古流传的诗歌,哪一首又不是通俗易懂!把自己一首《诗中的错字》呈上,取君一笑!


诗中的错字


相信它们都是正确的
这就让原本艰难的阅读出现茫然的停顿
相信是无意中的错字
我就轻松多了
相信是偶然的错句
我就释然了
相信通篇都是错句
我就高兴得大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这是一首无标题诗,感觉会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一村 于 2007-2-12 14:11 发表
我不怀疑汪老师的水平,我也没有说极力吹捧这首诗的人为某种原因说了假话。所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我仅代表天涯老师所说的小学生,来提一个老问题:“诗歌是写给什麽人读的”?难到是只为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解 ...

我学诗也是来诗歌报注册那天起才正真开始学写诗歌    也就两年吧~~  自己也只是小学生   前面的小学生之说只是对一种现象发得感慨   并不针对任何个人。因为前面大家的议论我并没有一一细看。我个人感觉的现在诗歌的尴尬就是:大家都读得懂的没有味道,有味道的又很多人读不懂。我们千古流传的诗歌有许多都是学校里老师反复吟咏、讲授的,她有一个广为普及的过程。大多并不是我们自发去选读的。所以大家理解会比较深刻。中国古典的诗歌是博大精深的,他的意境之说是独立于其它语境诗歌的。
但我们现代人的情绪需要靠什么去宣泄,
我们现代诗歌的水平相对于世界诗坛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在这点上我们需要整个民族的学习。
诗歌当然要大家都懂。但最普通易懂的诗歌你去念给一些不读文科不爱文字的大学生听。他们或者会嗤之以鼻,或者会木然不知所以。诗歌欣赏需要学习,需要有一颗审美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处语法问题值得商洽.


《雏菊》

潮湿的空气
把安静和光影分开
围墙,但后面的院落看不见

--"但"前面没有需要转折的条件.(修辞错误)

一辆黑色的小车停泊已久
它锃亮的身子使时间打滑
一个人影飘离过来

--"飘离"应该飘忽离去,怎么又"过来"了?(逻辑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西方诗歌在思辩性上非常强,往往一首诗歌读下来读者就会有很强的哲理感,这类诗往往受众范围较小。而中国的诗歌情感色彩往往较为浓烈,即一首好的诗歌在广大读者(大众)群体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诗歌就是诗人一时情绪的产物,它往往也是建立在某种为广大读者所理解甚至熟知的思想、哲理基础上的。简单的说,诗歌就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的理性和感性相融合的经典文本。我以为中国诗歌这种优秀的传统是需要继承的,真正写诗的诗人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蓝枫 于 2007-2-12 16: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mz 于 2007-2-12 13:40 发表
何必强做解人,想起了两句话——
第一句:“诗无达诂”,是中国的一位古代哲人所说。
第二句:“让一个人去解读另一个人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是外国的一位伟大作家所说。
我们为何不以陶渊明先生“不求甚解 ...

赞同。一个人如果想要完全解读另一个人的作品,只有打通其中的暗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郁雪 于 2007-2-3 16:06 发表
这首诗也很简单啊,就是一种暗喻。但理解的意思可以有多种。一个大款开车到一个农家院买一个14岁的处女,包养三年,替他生个儿子,然后走人。这是真事,我在东北时亲眼见过这个样的小车。另一种理解:就是大款开小 ...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尹子 于 2007-2-12 16:12 发表
有两处语法问题值得商洽.

《雏菊》

潮湿的空气
把安静和光影分开
围墙,但后面的院落看不见

--"但"前面没有需要转折的条件.(修辞错误)

一辆黑色的小车停泊已久
它锃亮的身子使时间打滑
...

潮湿的空气
把安静和光影分开
围墙
——前面这些都很清晰,“但”后面的院落看不见.(并无修辞错误)

一辆黑色的小车停泊已久
它锃亮的身子使时间打滑
一个人影飘离过来

--"飘离"是指人影“飘离‘黑色小车——相对于黑色小车,"过来"是指人影向我而来——相对于我(并无逻辑错误)

问好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枫 于 2007-2-12 16:19 发表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西方诗歌在思辩性上非常强,往往一首诗歌读下来读者就会有很强的哲理感,这类诗往往受众范围较小。而中国的诗歌情感色彩往往较为浓烈,即一首好的诗歌在广大读者(大众)群 ...

蓝枫兄弟:好久不见,我给你的短消息看到了吗?问好先!
“中国诗歌这种优秀的传统是需要继承的,真正写诗的诗人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说得好!但就中国古诗而言——有人喜欢诗仙李白,有人喜欢诗圣杜甫,也有人喜欢诗鬼李贺,他们可都是值得继承的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呀!
诗坛应该有更包容的心,还是那两句话——
第一句:“诗无达诂”;第二句:“让一个人去解读另一个人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谁也别强做解人,敞开了心扉来读诗——读出山,便是山;读出海,便是海!岂不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也就产生了一些阅读的差异。
其实诗人写出的诗,读者看到了也许与原意相差甚远了。
不要刻意追求理解上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