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蓝枫

诗歌报争议作品探讨(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诗人的游戏?
诗人的悲哀?
诗人的良知?
诗人的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东西也拿来碍眼,实在是无趣的很.却不说对不对题,单下面几行文字,就难以下咽.偏偏有人竟从中品出美意来,真叫我啼笑皆非.罢了,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如果作者事先不出题目《雏菊》,只把下面的诗写出来,谁能猜到他写的是雏菊??
潮湿的空气
把安静和光影分开
围墙,但后面的院落看不见
一辆黑色的小车停泊已久
它锃亮的身子使时间打滑
一个人影飘离过来


编辑评语:通篇写菊不见菊,却能够处处感受菊的存在,意象奇异,贴切,令人印象深刻。

此言不敢苟同,这首诗歌,如果没有题目,谁能猜出写的是菊?而且还是雏菊?一般写什么不见什么的东东,我们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写的是什么,不见题目也能感觉到,可这首诗歌,我读不出来菊花的味道,更何况是"雏菊",也许是道行浅!

另:有时,名家的诗篇,我们是带着一种别样的心情去看和读的,挖空心思猜作者所表达的东西,即使看不懂的,也认为那一定是高深的,于是,拼命去想里面的意境和暗喻.
名家也是凡人!

我们不能非要想出点东西来,才算对得起看一眼名家的东东.不能始终坚信名家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是高的,未必~

我的观点,作者是先由"雏菊"延想到了下面诗歌的内容,但下面的诗歌并没有很好地去烘托菊花,作者真不是在写菊花,真不是在写菊花~~~~~~~~~~~~~~~~~~~~~"通篇写菊不见菊,却能够处处感受菊的存在"_____________此话难以理解.

此诗的作者是大家看好的诗人,已经是出名了,出名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对语言的运用自是娴熟得很,每一句都堪称精彩,但,他的诗歌,未必都是好的.即使好的诗歌,我们的评,未必都是到位的,有时候会偏了作者真正的立意,比如~~~~~~~~~~~~~~~~~~~~~"通篇写菊不见菊,却能够处处感受菊的存在"_____________纯粹胡扯.

[ 本帖最后由 雨细细 于 2007-2-8 21: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子是好句子,但不见的整体会很好!这只不过是个手法老道的写者,似乎某些编辑过于夸大了它的好!好像有点来头的就夸的嫌疑,也或者自己过于臆想于其中。
我基本同意楼上的看法!
这样的主题值得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意象"就是写这种诗,或者说是诗评最好的借口____混淆视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几天少上来,怎么这么闹热了?
俺老刀选帖并推荐到首页的,当时的想法是:这首诗在语言与意象上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当时想到的是:欧美哪个名家的诗,比如米沃什。但他是汪抒。这是我看重的。所以让他上首页。
大家为什么一定要逐字去解释(理解)本诗歌的原意呢?难道你们读诗从来不注重感觉(感受)吗?诗人不是语文老师!
非常高兴能够这样集中大家讨论,如果从这么多回帖中大家能够看见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不是更有意义吗?
也感谢蓝枫的敏锐,虽然你的看法我不尽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诗歌都照此写到许多人费尽心思去猜的地步,而不是一下子就触动我们肉体的感官,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
诗歌的末日不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我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的乱云飞渡之后
是什么悄然沉淀?

这是诗思的魅力

其余都已是多余

强作解人
无非是万壑参天
但流云尽过
不留一丝云彩

诸位以为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能才学过分疏浅,这首诗我真是读了又读,也没想明白,太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他自己来解释吧

意象?没看出来.隐喻?没读出来.我感觉这个象谜语
但诗歌的语言还是有的,很小家子气,是女孩子写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能有如此多的解读.说明它是成功的,呵
这样的诗,细读是行不通的.就象余怒的诗歌,所有的解读都是在做无用功.
也许它本身就是不可解的.
诗就在那里,路标也许有一个,也许什么都没有,怎么走,是读者的自由.
雏菊,有所指吗?我说有也行,说没有也可以.有人同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牛 于 2007-2-9 20:13 发表
一首诗,能有如此多的解读.说明它是成功的,呵
这样的诗,细读是行不通的.就像余怒的诗歌,所有的解读都是在做无用功.
也许它本身就是不可解的.
诗就在那里,路标也许有一个,也许什么都没有,怎么走,是读者的自由. ...


同意:)
支持上述观点

 ###

《雏菊》

潮湿的空气
把安静和光影分开
围墙,但后面的院落看不见
一辆黑色的小车停泊已久
它锃亮的身子使时间打滑
一个人影飘离过来


以一位具有相当诗的质与量的笔者来说
如果把毕生所有写的诗,只切片在某一首诗上面论定
就像把辛苦雕塑艺术家的立体作品
仅用相机照拍下其中一面来检视

以这首(雏菊)单就命题
我第一联想是童真
但不单专指女性恋慕的童真,也指作人心向往的一种洁净愿景的象征 (比如男人的抱负,又或男人的梦寐者) <= 而这个判别,通常须要以作品来看是第几人称的使用法来分辨。
或有人觉得诗题与内文拆开后会不知所云
可是诗内文确实蕴涵了
吸引我冲击时间上一种守候迷人意象的阅感,静态地散发着...

这仅就我个人观点说说罢了

其实(雏菊)这首诗,无论在众人眼中ok与否
似乎无碍我对汪抒的诗基于先前阅读经验所累积的质感
仍和往常一样
会吸引我翻阅探究的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之处

包括各位的见解也是我的
一面明镜!!


还有。观诗自在人心各见,当读者认为自己
入山即为山
或入山没有山...

至少我已收获此诗所带来的旁触
至于山不山
都留在我脑海里攀爬过
又一座山的曾经了


问好 大家 ^_^

[ 本帖最后由 冰夕 于 2007-2-10 00: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建立在"如果"和"或者"之上的阅读假设,都是无意义的.......
我不觉得他给我隐喻什么,无非是一个有点冲击力的场景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4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