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风浩荡

凄艳,眩入历史的黄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昭君篇----------

冷月文友:

读过。另有特色。

就结构而言,首段和尾段,仿佛两个浑身像火焰燃烧起的男人,斗狠,战争呈一触即发之势;中间一段,是她,夹在两个男人中,却似轻落人间的雪,以不着痕迹之姿,给男人心中已是起火的肺部带来一股清凉的冷气,就这样,顷刻间战争的火似乎已平息。当然,是彻底断除还是强压怒火,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结构安排,当属别有用心。但却带来另一个问题,以大汉天子的恼羞愤恨一段结尾,不知王昭君是否是真的为战争降下了温。怎么感觉战争之势还是剑拔弩张啊。这可能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有相忤。因为中间一段意在突出女子带有飘雪的气质,我想,那是一种冷艳与可以让人心安宁的力量。但整篇的表达效果,却似乎有点像一个深谙男人心理的女子,玩弄“计谋”,以致使两个男人碍于她的面子,不能发作,跟憋了一肚子火气似的。

与上篇西施比起来,语言的张力与美感稍逊。“可燃物体”,“名与利氧化”,“燃点”等字眼,显露现代后人评述的诠释痕迹。不能说不好。此篇的语言风格呈现另一种形态,现代,更“白”。

狂风语:

非常谢谢冷月的赏读.
这样的写法,确实是别有用心,故体现出现代人诠释的浓浓的味道.
尤其在语言的诗的表现方面逊了些,是的,求另种形态.希望与前首不同.
再次谢谢!

瓶子语:

恩,我同意冷月兄的观点,"氧化","燃点"的确太现代了点,就全篇总体的语言风格,这些词语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两男人是两堆火,女人就是水,很了不起,"身轻飘若羽毛、雪花和灰尘",不是身轻就是冰雪,我想她大概本身体内,就是冰雪所作吧,仍让夏天的烈火,感觉透心凉的爽.第二节,两堆熊熊大火没在一起燃烧,第三节,汉王就独自燃烧了,似乎大有借助势力大势发泄一翻.看来水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还是没有解决根本.干脆,不当水算了,就让心里装着整个海洋吧.
读你的文字,总是这么舒服,感觉好像头脑也会变的晕晕然,跟着你的文字跑了,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狂风语:

回瓶子:
谢谢你精当的阅读与回贴.写得的确现代了点.如冷月文友所语,这里诠解的意识很强.我写的时候,是用反思或反讽的笔触加大力度,所以少了一些抒情的况味.
另外,这里也有一点现代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放在里面.
我将想法说明如下:
一、四大美人,只有王嫱,化金戈为玉帛,在以大汉为朝代名称的境地,一个女人挺身而出,这是相当了得的。而其它的三位,或者是权与名争掠里的武器,或所谓的导火索。亦与你所言,祸水红颜。
二、王嫱,是湖北兴山人,我也是湖北的,存有一份同乡相亲的私心和偏爱。
三、火从物理学上来说,其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可燃点。这里,我认为,男人本身就是可燃物,名利是氧化条件,而一触即发的温度,王墙以冰雪一样的身子与心灵,不断降温。其诗的整体喻象基础取自于此。
四、我写的时候,用的现代人介入历史的角度,虽然有些强行。也请文友赏玩的时候,酌情考虑一下。当然,非常谢谢所提的不足之处,说明我还没有好好的将现代介入历史如何更好的融洽一处的能力,我一定会在这方面努力的学习再学习,提高再提高。
瓶子,祝你开心。如果我是一股狂风,也心甘情愿被你的瓶子装进去,过些年头,你再打开的时候,我不是酒,陈一些香气,而是《一千零一夜》伊斯兰小说中那个壶中的魔兽。听命与你美而善良的心灵的指令,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貂婵篇-----------------

瓶子语:

读罢,我也为之太息,貂禅,一名闭月羞花的女子,一名很了不起的女子,可就生错了年代,“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董卓和吕布为之反目成仇.貂禅生活的本身价值也成了应付男人,在男人之见周旋,我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被称为"祸水",哥结尾一声"叹息"是自己的哀叹吧.第二节,我觉得写的最好,不得已而为之,写得特别无奈,这件"利器",不是别人,而是历史所为的。
狂风语:
回瓶子:
谢谢你的阅读.
四大美人当中,从历史的阅读中,我认为这位女子应该有着对爱情的追求.至少她与吕布一起,不仅是被动的,更是主动的.
正如你所说的第二节,我用了"不自觉"与"自觉",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这位女子就是在一个生错的年代,自觉不自觉的爱与被爱,自觉不自觉的让男人因爱而受伤害,自己也一样.对她,我的叹息是最重的.
盈窗语:
四大美女中,貂蝉的故事是我所最不熟悉的。上网搜了搜:

“汉朝末年, 遍地战乱貂蝉为一民女, 父母因战乱而伤亡, 貂蝉独自一人至长安投靠司徒王允家中. 汉献帝懦弱, 太师董卓弄权, 致民不聊生. 众臣见其霸道专制, 仅无奈而苦无对策. 卓手下大将吕布英勇潇洒, 一日至允家见貂蝉貌若天仙乃一见钟情, 于是激发允设连环计.
允利用美女蝉挑拨卓与义子布, 令布刺杀卓. 允命蝉再于庆功舞剑之际再杀布, 蝉因爱布不忍下手, 允知难相强, 遂让蝉随布离去. ”

不知怎的,读后心中别无其它,唯一声沉重的叹息而已。
此诗读来,遂觉从开始至结束,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既已是叹息,不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大哥是个认真的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