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云梦姐经过一次交流,也记不起具体我们谈了些什么,但是谈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所以谈得投入,最后回过头来什么也记不起了。在这里,我只能以她昨天的临屏诗歌,从另一个角度说说诗与诗人的情境关系。
首先应该感谢出题人出个诗意化的题目--《透明的翅膀》,请允许我在这提他,WJ208。为什么我能够把他名字记住,并不是我记忆能力强<我记忆力很差>,也并不完全是诗歌<诗歌只是我认识他一种媒介>,说到底而是诗性"潜在的动力"捕捉到了他"陌生性",因为之前与他湿歌接龙交流中专注到了他.关注的是诗歌,其实我.人未必以什么形式活得更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多.
云梦姐姐就是这样,观诗其如观诗人.诗歌以一个题记引入,"凤蝶"的故事仿佛随她生活的开端开始,承接题目的翅膀联展开来.典型的故事切入法,离不开云姐生活的阅历积累.于是,诗以庞大浑厚的历史气势宣场出现,连续三个"没有"就收住我的心、镇住我魂,历史与云姐多年的生活巧妙跌合内蕴,又采用“散发式意象”将各个意象扩散,最后回归到一片轻翼上,回归到沉积的历史薄翼上。按照她的原诗来说:“叠压着凤蝶的翅膀\轻翼一片”。这只是人真正生活过后,体悟“返光回照”的一小部分,再往下看,她,云姐,就以自己“我”的直接口吻来叙说,但是从诗歌叙说的表面内容来看,全部是对历史的回顾,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回顾,细读来,却是在借古代历史人物----李清照来说自己过去的辛酸生活。在文艺理论上说,是“言她说己”,“借人推己”。几个“猜想”是云姐对过去面对生活的一种坦然心态,这也是整个诗歌呈现婉约诗风反映。
最后,诗歌与诗人的关系是诗歌诗人生活的反映,用我在我的《诗与诗人》的文艺论中一句话来结束“诗人与诗歌之间一米外摸不到,一米之内闻得见,处在一米的两端,缝里的风景幻现。”
《透明的翅膀》
一只凤蝶。最后的形象,仅剩下透明的翅膀。
题记
文/云梦心曲
没有远古
没有生息
没有历史
只有清风
放牧这无尽的岁月
绚丽 青春
生命 时光
被删削得只剩短短一截
在汉赋唐诗宋词的扉页
叠压着凤蝶的翅膀
轻翼一片
我猜想你的羽翼
还系着那场暴风
为何
会如此透明
那沾满花蕊的粉末
曾是莫名其妙的悸动
飘飞出梦境
我猜想你的触角
轻叩着清照的荒冢
在时光的皱折里
喷出早醒的霞光
射出无尽的愁肠
天空中
不见翅膀划过的痕迹
为何 泪
早已滴成炽热的岩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