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755|回复: 5

给聂鲁达《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命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篇明义,这一百首诗是献给他的妻子玛尔蒂德的。作者倾情的诗行,洋溢着无数悲欢苦痛。但这些诗的题目都是以数字来编排的,没有任何名字,因此今天我试着解读它们并赋上我为它们取的诗名。有了这些名字,我们就有了诗眼,读起来就可事半功倍了。

#################################################

早晨之1

采撷诗行:

啊,毫无遮蔽地置身于交错的藤蔓中的名字

像一扇门通往一条秘密隧道

直达这个世界的芬芳

以你的热唇入侵我,用你的

黑夜般的眼睛审视我,如果你愿意,就让我

像一条船划过你的名字,让我在那里停泊

——————————————————

全诗的妙处全在这几句诗里。聂鲁达把“你的名字”——玛尔蒂德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么,所有他的奔放的情感,都可在这长河流里游荡!!整篇诗也就活了起来,许多充满主义的意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了!

《你的名字》

*********************************************

第2首

采撷诗行:

爱人,到达一个吻的道路是多么漫长

通往做你的伴侣的旅途又是多么寂寞

我们在雨中沿着一些足迹踽踽独行

在塔尔塔尔既没有黎明也没有春天

……

我们惟有彼此相爱

连同所有那些迷茫,那些男人和女人

那使石竹生长和开花的土地

————————————————————

诗人在哀婉的语气中抒发与爱人相爱直至延伸到世界的博爱!我发现聂鲁达的诗语言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字眼,没有无力的意象。开篇用“漫长”“寂寞”“独行”“没有”等词语,表现诗人心中郁郁之情。而结尾并没有陷入悲观主义,用短短的三行,抒发作者对人,社会,大地乃至大地上万物的兼爱!

《我们彼此相爱》

*********************************************

第3首

采撷诗行:

痛苦的爱人,激情丛生的灌木林中

要株带刺球的紫罗兰

忧郁的长矛,盛怒的花冠:你是怎样

征服了我的灵魂?是什么通过悲伤把你带来?

——————————————————————

再次摘录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象征诗行。首先这是一种意象的跳跃,其次是异形同境的象征,再者,它是诗意的相关。

痛苦的爱人——激情灌木丛中带刺的紫罗兰(与众不同的眩目的却难以获得的灿烂)——忧郁的长矛(冷冰冰的内心忧郁的武器)——盛怒的花冠(并不温柔而清婉哀怨的艳丽),诗人将四组不同词句却有着相同意境的意象并列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觉上的震憾。读者的意识跟随着这些意象流动,诗意无限扩展,最终达到美学上的共鸣。这是聂鲁达精通的写作手法,也是值得称道的表达方法,类似于我们说的博喻!而通常聂氏的诗中又夹杂着通感、分裂、移情、缺失、比拟等多种现代手法,所以非常新颖耐品!

《爱上带刺的紫罗兰》

************************************************

第4首

采撷诗行:

你将会记得你拾起的花枝

阴影和静水的花枝

像缀满泡沫的石头般的花枝

那时间像永不,又像永远

所以我们去到那里,那里没有什么在等待

而我们发现一切都在那里等待

————————————————————

这应该是一首回忆的诗。作者回忆与他的妻子玛尔蒂德在树林,那儿有小溪、空气、鸟儿、清水,花香、黄土、杂草荆棘等等。引领文章的三个“你将会记得……”如一阵阵扑面而来的风,直挺挺地刮进你的眼里。无疑地,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令人心醉的诗意之所。诗意在最后两句升华“那里没有什么在等待/而我们发现一切都在那里等待”,不是吗?没有而有,有却没有,有与没有不正是我们的俗眼一瞥之间的裁决吗?这首诗终于显现出聂鲁达不光是着迷于爱情诗的创作,还在情诗里渗透人生博爱,哲理敏思等,我觉得也是聂的一个闪光点!

《你将会记得》

************************************************

第5首

采撷诗行:

我并没有攫住你的夜晚,或你的空气,或黎明

我只攫住大地和一串串果实的真理

——————————————————

这首诗基本上属于杂乱无章的诗行。因为他运用了杂乱无章的名词,其中“树脂”“金查马利”“阿劳拉”等只有聂鲁达或者玛尔蒂德知道。这首诗的语言也不是很美,属于泛抒情类。这是不是聂鲁达在给玛尔蒂德交作业呢?

《我没有攫住但我已经找到》

*************************************************

第6首

采撷诗行:

迷失在森林里,我折断一条黑暗的树枝

并把它的低语放到我干渴的唇边

也许这是哭泣的雨的声音

一个裂开的钟或一颗破碎的心的声音

————————————————————

整首诗接近朦胧诗,因为不仅诗句连同诗意也朦胧不堪。三节之间的诗意分外散乱,朦胧中又略带神秘主义特色。不过此首的基色调是灰色的,也就是略带伤感的情调。我猜想在这诗人的心可能遭遇到某些伤害,致使诗中出现一系列的灰词语,如:

“黑暗树枝”——视觉的暗淡。

“干渴的唇”——味觉的暗淡。

“哭泣的声音”——听觉的暗淡。

“裂开的钟”——触觉的暗淡。

可是具体这些感觉是由什么而起的,诗中没有明确的意指,这首诗的基调是灰色暗淡的,其余也未能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因此说这首诗是朦胧诗也不为过。朦胧诗的题目也不太好取,一般以某一意象为题,如《帆》《双桅船》等等。

《森林》

**********************************************

第7首

诗行采撷:

我又说了一遍:“跟我来,”仿佛我正在死去

而没有人看见我嘴巴里那个滴血的月亮

或那股涌进那股宁静的鲜血。啊,亲爱的

此刻我们可以忘记披戴着这样的蒺藜的星星

———————————————————

诗人日夜所祈盼的爱情,所倾慕的爱人却并不理会他的爱,投之以桃却没有报之以李,那么这对于诗人一颗真诚的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从这节选的几行诗我们也读得到诗人深入骨髓的痛楚。

为了表达这般苦痛,诗人采取三个非常生动且饱满的意象“滴血的月亮”“宁静的鲜血”“蒺藜的星星”。可见意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表现诗意越简洁越好。当然作者可以用这十四行全部堆砌一些灰色的意象来表达内心苦痛,作者并没有这样做。我注意到,“石竹”这个意象多次出现在聂鲁达的诗中,我猜想他当时与玛尔蒂德居住的林中的小屋旁,肯定生长着不少石竹,亭亭玉立的青翠的石竹!

《孤独的声音》

***********************************************

第8首

采撷诗行:

如果你不是一个琥珀的星期

不是秋天沿着莆萄藤

攀援而上的那个发黄的时刻

如果你不是把面粉洒遍太空的

带香味的月亮所搓揉的那个面包

——————————————————

聂鲁达的这几句诗写得无比绝妙。源于象征式的意境的递进,这种关系在他的诗中遍地开花。其关系表达如下:

诗句的客体、BC的主体D——修饰B的C——修饰A的B——诗句的主体A

其中“诗句的客体、BC的主体D”这部分可以是主谓句,也可是状语,也可是整句,句式自由多变。目的旨在让最终的“主体A”生动形象,意蕴丰富。

可见,聂鲁达在修饰词即形容词的选用是比较大方的,也是精心挑选的,这使他的诗形象饱满,情感丰富多变!!

《如果你不是》

**********************************************

第9首

采撷诗行:

啊,盛开在泡沫中的明亮的木兰花

磁性的过程,死亡怒放

然后永远消失——

——————————————————

这首诗惟一给我的信息是聂鲁达与玛尔蒂德居住的附近有宁静的大海。他们曾在海边静静地听海的声音,看飞舞的浪花。可以想象,这地方的确是一个人间仙境,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纯粹的大自然的怀抱!

这首诗我觉得失败,失败点就在于语言关没有把握好,可能是由于翻译的原因,某些诗句显得十分生硬,故而凝滞。不太适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我们总喜欢读到流畅放松的语言或者语境,这点是所有写诗的要十分注意的!

《我们一起看海》

**************************************

第10首

采撷诗行:

美丽的女人,无穷无尽的飞沫的声音

但愿你那浸在水中的雕塑般的臀部创造

一种新的度量单位——一只天鹅,一朵百合

就像你任你的形状漂浮,穿过那永恒的水晶

——————————————————

首先让我试图修改一句,虽然我没有读过原著,但据上下文的诗意和阅读的美感觉得:

“但愿你那浸在水中的雕塑般的臀部创造

一种新的度量单位”

中的“一种新的度量单位”过于生硬,致使上下两句没有的谐地联接,诗意减弱不少。不如采取意译成为:“崭新的多姿的世界”。

在这里,我愿意谈谈这几句的虚实关系,我觉得作者处理得很好。

美丽的女人<写实>,无穷无尽的飞沫的声音<虚的实>

但愿你那浸在水中的雕塑般的臀部创造<写实>

崭新的多姿的世界<虚的实>——一只天鹅,一朵百合<虚的实>

就像你任你的形状漂浮<实的虚>,穿过那永恒的水晶<实的虚>

可见,这几句诗虚虚实实,令人捉摸不定。他是怎么样获得这种效果呢?我认为一是思维的大跨度跳跃,从“美丽的女人”到“飞沫的声音”等,二是比喻拟人的递进运用。

《海上的玖瑰》(注:这个诗名自我感觉很好,与诗境互为一体,乃神来之笔。)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的肉体与诗意的美
********************

选聂鲁达《二十首爱情诗和一首绝望的诗》之《女人的肉体》


女人的肉体,雪白的山丘,雪白的大腿

你献身的姿态像这个世界

我粗鲁农民的躯体挖掘你

进而使独儿子从大地的深处跳出



我孤单如一条隧道。群鸟从我这里逃走

而黑夜以毁灭性的侵袭把我压倒

为了生存我把你锻炼成一件武器

像我弓中的一支箭,我投石器里的一块石



但是报复的时刻降临,而我爱你

肌肤的肉体,苔藓的肉体,热切而结实的奶汁的肉体

啊——乳房的酒杯!啊——迷茫的双眼

啊——耻骨的玖瑰!啊——你迟缓而悲哀的声音



我的女人的肉体,我将固执于你的魅力

我的渴望,我无边的情欲,我变幻不定的道路

流淌着永恒的渴望,追随着疲惫

和无穷无尽的痛苦的,黑暗的河床

—————————————————————

在我读到的诗中,很少有像聂鲁达这样把性与爱结合的如此完美的。或者把性展现得赤裸裸,恨不得要让读者看上一眼便产生淫念;或者把爱写得纯粹高洁,仿佛爱沾上性就变了质;或者全篇充斥性的描写,虽稍作隐喻但也是低级的手心手背;或者挑逗似的故作哼哈,泛泛抒情以博得眼泪。这些现象在当念现代诗中屡屡出现,而且每每有新名词为其标榜,大行其道!

今天我摘录聂鲁达的成名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诗》的首篇《女人的肉体》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女人的肉体与诗意的美。

一遍又一遍地读这首诗,总有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说不清它是属于哪个季节,是什么味道的风,但每次总能让我觉得新奇美丽。

“女人的肉体,雪白的山丘,雪白的大腿”这一行诗以震憾的诗意出现在我面前。采用超现实的跳跃,让我随之感觉到三个真实可感的事物。有人说“雪白的山丘”插在中间是作者潜意识的爆发,是伟大的隐喻。而我认为这“雪白的山丘”只是乳房的隐喻,而这却有个问题:为什么大腿作者没有采用隐喻呢?我想这是作者意识的不连贯的流动,虚实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技巧。

接下来三句,非常高超地展现“性”。它是利用一连贯的隐喻,叙述性地表白性的美妙及深度。我们一看便明白其中的含义,而不能不叹服这种绝妙的表达。它延伸了我们的想象:作者是在奉献的大地上农民式的耕耘,而且将会得到秋天的收获。言此意彼,此可为彼,彼又可为此,或者彼此独立存活。

在第一节颇为挑逗的叙述后,作者笔锋一转,塑造黑暗中孤独的“我”。直接进入另一故事的层面。比较难懂的是最后两句“为了生存我把你锻炼成一件武器/像我弓中的一支箭/我投石器里的一块石”,为什么说女人的肉体可以是作者的如同箭或石的一件武器呢?回到开头,作者的孤单与黑色的日子,当然也要拿什么来抵挡它们,比如有的人用音乐驱赶孤独,用爱情来战胜苦难,有的人用诗歌来掩饰忧郁等等。作者却是用女人的肉体,这其中我们明白作者对其是多么崇拜多么赞颂的!

“我孤单如一条隧道。群鸟从我这里逃走”这句的诗意最为美妙。比喻用得十分精彩,孤单与隧道,群鸟与逃跑,这些诗意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旋而不觉呆板烦闷,因为它的新奇而纷繁的比喻。

最后一节作者又折回开始时的描述。“肌肤的肉体,苔藓的肉体,热切而结实的奶汁的肉体”,采用肌肤、苔藓、奶汁来继续女人肉体的赞美。随之而来的是一组超现实的表达,显现作者心中种种瞬时的情感。连续四个“啊”字与诗意配合的十分紧密,让我们从声从色从味从触等感觉中体会聂鲁达笔下的或者说是身体下的女人的肉体。

我们知道,诗的结构也能为它增添无数光环。这首诗的结构无疑把握得十分到位,你看,结束此诗时作者摒弃了形而下的女人的肉体或者女人的声音,而又进入形而上的我的情欲我的渴望我的道路。作者并没把女人的肉体捧为人间的天堂,他有时也会伤害真诚的人,所以,为女人的肉体痛苦也是再所难免的。

“流淌着永恒的渴望,追随着疲惫/和无穷无尽的痛苦的,黑暗的河床”,整个这些诗句是一个惊人的跳跃转换,直接“偏离了道路”。这里的河床经过四重意蕴深刻却不同的修饰,呈现给我们是一付心碎的河床。那末,这正摆脱了泛抒情的格式,过于美好或过于私情泛滥。

由此,在我们的想象中,有女人的肉体,农民在大地上的劳作,有孤独的黑夜,有报复的武器的战争,有声色俱美的女人的肌肤,有膨胀的情欲和痛苦的道路,有无穷无尽的黑暗的河床。他们都源于性的诱惑,源于女人的肉体,源于对女人的深沉的爱。这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二节与最后一节所要表达的。如果脱离这层含义,这首诗或许也沦为美丽的精彩的女人的肉体的赤裸裸的暴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聂鲁达在颇为大胆的开篇的这首诗里,“性”的描写还是这么形而上的美妙,给人以时空上可大大拓展的空间。这就是我能百读不厌的理由,它不只一种单调的直接的比喻,它是多义的多维的隐喻。还有,在结构上的跳跃回环,也是让我们跟随着他在女人的肉体里游荡。

我想,如果能读得懂原诗,那这首诗的美学意义会更加深广。可惜在翻译中失却了许多本该可以呈现的更多的意蕴!这是我们读译诗的永远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经典.
不会过时的语言,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很吸引我,所以就进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
我就是读聂鲁达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3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