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82|回复: 13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1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先说一句,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作评论的,所以,如果评的和各位作者的原始意向有所差异的话,请予指正。
======================================================
11、《飘雪的夜》
文/还是萧萧
今夜,大地的脸庞苍白
冻得不能说话
雪。以细碎的脚步
悄悄踏进,我疼痛的花园
没有呼吸。这个乍寒的冬夜
灯火被扼住脖子
静谧的花蕊,怆然辞别
还是雪,握着皴裂的手掌
久久不肯叹息
邂逅曼舞的雪
西风,掩住飘动的泪水
回到纯粹的夜。让黑
更加安宁,让沉沦的小屋
在晶莹洁白的睡梦里
幸福地,轻声咳嗽
---------------------------------------------------------
本诗作者用灵动的语言,场景化的描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冬夜飘雪童话般的世界。那“冻得不能说话”、“苍白”了“脸庞”的“大地”,那踏着“细碎的脚步”“悄悄”走进我的“花园”的雪,直到最后的“小屋”“在晶莹洁白的睡梦里/幸福地,轻声咳嗽”。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一颗未泯的童心在向往着一种宁静的、梦幻般的生活的心灵体验,它让我们证实了“美在心灵”这句话存在的真实性。
手法上,拟人化是很明显的特征,它几乎贯穿了诗歌的整体;结构上,也基本做到了“启、承、转、合”。
本诗的不足有二:一是似乎开始的意蕴没有在后来的描写中,实现有效的接续和转换,读起来有点不自然的感觉;二,就是某些用词上,有点飘。比如“疼痛”,比如“叹息”(这个词是否是“停息”的笔误?)再比如“沉沦”等等。
---------------------------------------------------------
《音乐变慢了》
就象此刻,你的手搭在我的肩头
四周流畅的音符一下子就慌乱了
它们羞涩,躲避,奔突
将一首好好的曲子
弄得人仰马翻
最好,你能站远一些
别让纤巧的小手碰着我的身体
对,就站那儿,别动
我已经听到
美妙的旋律,放下轻慢的脚步
一点一点,亲热地挠着
你曼丽的眼神
--------------------------------------------------------
开门见山的开头,快速地让我们进入了本诗。与上面那首相比,势如摇滚乐的节奏,让我们看到作者的写作的多面。那紧张、夸张的用词,那纷乱、骚动的意象,显示着作者不安、矛盾的意绪。凡此种种,都表现出本诗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手法上的音乐与情绪的多向度的结合,就这一点,就能看出本诗作者对诗歌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层次。
手法上,还有一点,就是场景的描写,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诗的不足之处在于,诗歌主题似乎与题目的本意有所差异。
--------------------------------------------------------
********************************************************
12、飘雪的夜
文/骑瘸马的行者
一个正在实施冷冻疗法的季节
一段连月光都不忍诊视的时刻
青铜器被熔铸成锃亮的金币
城市-乡村-山林
欲望流到哪里
哪里就架满了瞄准器
遍地都是白
象一张纸
一个童话从上面走过
深深浅浅疏疏密密的脚印
象遗失的声音和不甘沉默的修辞
一篇寓言在一个初临的雪夜
一直传说如一个永久的谜面
纯洁从来不会掩饰
雪出卖了心跳的踪迹
一条黑狗紧紧尾随
冷风中的交易信息
一条长绳牵着一个猎人
一团欲望象一团火瞄准另一团火
洁白的山林哀嚎一声
乌黑的猎狗欢歌不息
猎人的笑和着火苗的颤栗
最后都化为寂灭
长胡子的山林睡着了
雪夜再不会渗出诗行
童话的眼中至今还绽放着
从雪夜中流出的滚烫的血
-------------------------------------------------------
一开始两句,作者暗暗指出,这个世界病了,需要治疗,这个想法很新颖,可惜,不知为什么,作者没有继续下去;接下来,就慢慢进入了作者的主事件——冷风中的交易。可以看出的是,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矛盾心理:本来,雪中的山林、猎人、狗,是一幅多么美好诗意的画面,而一声枪响,以及枪响后的交易,直接打破了这梦境般的童话世界。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作者只能遗憾说:“雪夜再不会渗出诗行”这是作者的良知啊。
手法上,作者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推进手法,演绎了全诗的事件。
不足之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世界病了,这个大题旨没有继续,而写了一个相对小的题旨:保护动物外,有一句不太合适,即“青铜器被熔铸成锃亮的金币”。
-------------------------------------------------------
音乐变慢了
童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山林的心跳慢慢衰竭
夜的翅膀被流弹擦伤了
天空的枪眼不住流淌着
惨白惨白的颗粒
猎人的嘴角挂满不屑
拍拍猎狗叫它抖掉身上的雪
它们听不懂
这些簌簌飘落的晶体
是瞬间凝结的泪滴
汇成的缓缓哀乐
----------------------------------------------------
接续上一首的意蕴,作者继续写他的猎人和狗,这是表面;实质上,作者是把大自然的变化比喻成音乐了,从而写出了“音乐变慢了”的主题。
手法上,全诗意蕴完整,拟物、拟人运用得都很得心应手。
不足之处,还是感觉本诗写雪的成分超过了写音乐本身,有点喧宾夺主,尽管作者努力了、
----------------------------------------------------
这两首诗看下来,行者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后一句才点题,这是一种沉着的功夫,学习了。
****************************************************
13、飘雪的夜
          文/幻中行
那一夜飘着几朵雪花
我飘在他乡的街头
霓虹的灯照着穿梭的影子
晃晃悠悠
总有一些飘到脸上的冰凉
打断前行的思路
冻结的心情触不到孩子的脸
零乱的脚步还要迈过几条街
穿过一个幽暗的过道
然后上到一座高楼
楼梯上透过几朵飘着的轻盈
头顶有几颗闪亮的星星
---------------------------------------------------
整体来看,作者贯穿全诗突出了一个“飘”字,而各个“飘”的含义却不尽相同。作者用第一个题旨的“飘”,引领出主意象的“飘”,即:漂泊的“飘”以下一系列的子意象都围绕这个漂泊的“飘”展开,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偷换”主题是十分巧妙,也是十分成功的。
它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最后进行总结性的描述,使全诗成为一种纯具体性的个我舒发,失去了诗歌本身具有的升华效应。再有,个别词用得指向不明,使阅读不能很好的进入。如“孩子的脸”。
---------------------------------------------------
***************************************************
14、飘雪的夜
     文/ 龙袭长空
送你一夜的雪花
准你给大地设计白色的婚纱
我偷偷地窃取
把太阳绣在上面
今天的夜里
你匆匆的找寻
希望在大地醒来之前
得到准确的消息
你跑到我的面前
盯住婚纱,看看天上的太阳
哭着打我,怨我把雪给融化了
溅她一身红色的泥土
-----------------------------------------------------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作者是有意抹去了第一句诗的主语;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全诗就有解不通的危险了。最起码,人称就乱套了。
按照我这种思维来解这首诗,这首诗就很有意思了。那就是“我”的行为,使“你”很是失望,而这种失望里面又具有佯谬的成分,这里用的“怨”很说明问题。
不足之处,就是有些语句指向不太明确。比如:“准确的消息”,什么消息呢?哈哈,恕我愚顿,我找了半天没找到答案啊。
-----------------------------------------------------
音乐变慢了
踏雪,弹奏音乐,把爱情当作鱼从冰里钓上来
努力把太阳从黑夜揪出,燃烧如血的渴望
凝固于心中的雪,能否变作盛开的鲜花,撒满整个港湾
你匆匆的走开,把冬的一切打包带走,永远不回头
七弦琴,埋在土里,让大地的震颤,拨动
你的心裂开一条长长的洞,不小心把我吞没
音乐变慢了,打击我的心跳,像要融我为莫名的符号
-----------------------------------------------------
如果作者不是随意的写写,那么这首诗的意思就和上一首有了共同的题旨,或者说是承接的。如果我的解读没错的话,这首诗就比上一首在意味上写得好得多。作者把爱情的存在比喻为弹奏的音乐,而音乐的“变慢”,乃至消失,把“我”“燃烧如血的渴望”“吞没”,甚至“要融我为莫名的符号”,这种失落感一气贯通,使阅读有一种朦胧的感动。
不足之处,还是感到作者的写作有一点随意了,有些词句的能指性太差了。比如“港湾”。
-----------------------------------------------------
*****************************************************
15、飘雪的夜
文/老树
为一场雪,我们可以
推开一些琐事
寂寞,往往
会被一幕深冬覆盖
夜,浓的时候
或许可以学会遗忘
然而,谁又能保证
不会在另外一个飘雪的夜里
想起些什么
毕竟,有一份喂饱的童年
牵涉得过多
记忆里,总能
捕捉到一朵捧在手心的心愿
看来今夜
灵感是要负着在
怀旧的灯笼里
被发小的伙伴,提着
回到从前
沿着雾化的喜悦
憧憬,一首春天
----------------------------------------------------
本诗写得很轻巧。在雪夜,推开身边的“琐事”,回到记忆的深处。那里有另一场雪,温暖着童年,“憧憬,一首春天”。
手法上,脉络清楚,用词准确,意蕴饱满。是一首好是。
不足之处也有,就是全诗的结构似乎单一了点。
----------------------------------------------------
****************************************************
16、飘雪的夜
文/云梦心曲
收藏了晚霞  落到了地平线上  昏暗的夜
那不是鹅毛轻轻的飘 有点软  眼前迷朦
团团簌簌  亲吻着裸露的皮肤  凉透心脾
浩浩霏霏  微弱的灯光找不见方向
橘红色  匆匆  脚趾的血液加快奔涌
笛笛 一辆辆豪华轿车
在飘荡歌声的迪厅停靠
太平间有人在哭天抢地
为上路的人送上冥歌  雪天走好
楼下的阿三忙去水果店买葡萄
为让害喜的太太生个黑眼睛的宝宝
政府的官员在认真研究落实
明天的雪地怎么分片扫
莘莘的学子们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
课后的各种辅导  加入了高考的马拉松赛跑
雪吞噬了夜的黑暗  茫茫无垠
那不是柳絮轻轻的飘  有点柔  拈住了睫毛
飘雪的夜  黑黑的夜
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没发生
只有一棵树在行走  最后一个松动的枝杈
雪用热泪封住了它的伤口   流入了根
-------------------------------------------------------
这首诗开始和结尾的两段写得都很好,是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后,写出来的;中间一段,写了不少现实生活的现象,让我们思考。
手法上,有虚实结合的味道。
不足之处是很明显的,前后的“虚”不能和中间的“实”有机地结合,给阅读造成突兀的感觉;有些词语有生造之嫌。比如“浩浩霏霏”。
-------------------------------------------------------
发表于 2005-12-11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谢谢zlg 斑竹的细仔的分析和点评。你辛苦了!交卷后发现中间部分欠火。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下面引用由云梦心曲2005/12/10 08:44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zlg 斑竹的细仔的分析和点评。你辛苦了!交卷后发现中间部分欠火。
临屏的时间确实仓促。妄评。问好:)
发表于 2005-12-11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我把中间部分改一下,还感觉不太合适。再批批。
豪华轿车在飘荡歌声的迪厅停靠
冥钱与雪飞飘  远处传来哭嚎  
楼下的阿三忙去给害喜的太太买葡萄
小巷“总理们”在研究明天的雪地怎么分片扫
莘莘学子 从小学就开始高考的马拉松赛跑
发表于 2005-12-11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评的仔细呀  学习 了
发表于 2005-12-11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好评,筝学习了,问好zlg 斑斑:)
发表于 2005-12-1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好评!学习并问好!
发表于 2005-12-1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评得不错哩。兄弟辛苦。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下面引用由云梦心曲2005/12/10 09:07pm 发表的内容:
我把中间部分改一下,还感觉不太合适。再批批。
豪华轿车在飘荡歌声的迪厅停靠
冥钱与雪飞飘  远处传来哭嚎  
楼下的阿三忙去给害喜的太太买葡萄
...
按照我的理解和经验,诗歌虚实的处理,最好是相容的。这位朋友的作品中间部分太实了,失去了这种诗歌所自有的抒情特质,所以,不容易使之与虚的部分融合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一路谢过郏贞银、古筝、骑瘸马的行者、舒展的波浪各位班班的鼓励!问好各位!:)
发表于 2005-12-12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按照我的理解和经验,诗歌虚实的处理,最好是相容的。这位朋友的作品中间部分太实了,失去了这种诗歌所自有的抒情特质,所以,不容易使之与虚的部分融合在一起。:)谢谢zlg斑竹的再次指导.
  


发表于 2005-12-12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评得真好,桐学习了:)
zlg 斑斑辛苦!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下面引用由紫陌秋桐2005/12/11 05:15pm 发表的内容:
评得真好,桐学习了:)
zlg 斑斑辛苦!问好!
谢谢秋桐妹妹的一贯支持,真诚地!问好:)
发表于 2005-12-1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02期临屏诗11--16号作品的浅释

细致地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3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