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05|回复: 7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8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这个贴子最后由郦楹在 2005/07/27 09:16pm 第 2 次编辑]

     主持人语: 考虑到初级读者的需要,本期选择了台湾诗人郑愁予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错误》。郑诗人的诗歌对我前期诗歌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借此推荐给大家。
[color=#0000FF]
错误
           作者: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者介绍: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如杨牧所说:“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于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协作,形象准确,身来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这个评价应当说是十分中肯的。
      
    他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下面我摘录吴晓东《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中对该诗的评述,以便大家对该诗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color=#0000FF]
   《错误》体现了一种情境的美学。它首尾有故事性,令人联想起一个有淡淡的伤感的哀婉的邂逅故事。我们不妨设想,一个江南女子倦守空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意中人,中间几个比喻暗示出女主人公的形象,描绘了一颗深闺中闭锁的心灵。这时候,一个游子打江南小城走过,他可能邂逅了这个女子,也可能暗恋上了她,抑或两个人还发生了爱恋的故事。但一切不过是美丽的错误,最终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的马蹄声中,美丽的故事终于结束了。
   
    我曾经让同学根据这首诗歌想象一下可能发生的故事,结果同学们编造的故事有的非常复杂,差不多象一出台湾的电视连续剧。但是再复杂的剧本,它的故事也是确定的,而《错误》这首诗的想象情境却是不确定的,多义的,这就是诗歌营造的情境,它有故事性,但毕竟不是小说。所以它的虚拟的情境就有一种复义性,提供了多重想象的余地。也容纳了多重的母题。首先它是关于江南的一种文化想象。江南可以说是让无数中国作家魂牵梦绕的地方。
  同时,它也是关于游子的母题,让人想起辛弃疾的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宋词中不可多得的让人感慨的诗句。
  当然它又是深闺的母题,这个深闺紧锁的形象,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少女,也可以看成少妇。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这在季节里苦苦等待的形象,如莲花的开落的形象同样让我们心动。
  最后是邂逅的主题。“美丽的错误”暗示了一种邂逅或失之交臂的普泛的人生境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或体验过的,隐含了丰富的美感内容。所以最终我们从情境的视角来理解《错误》,会领悟到其中的一种无奈的命运感。这就是它的最核心的“邂逅”的主题。

    最后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他的诗歌放在后面,完成本次的荐读。
[color=#0000FF]
边界酒店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著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或者,就饮醉了也好
(他是热心的纳税人)
或者,将歌声吐出
便不只是立著像那雏菊
只凭边界立看

发表于 2005-7-28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山在 2005/07/27 10:32pm 第 1 次编辑]

哈哈,这个太好了。
什么叫诗人呢?
美丽的错误,这里一出,于是直至今日,还是这么写的人有很多。
就如海子的麦子,海子之后,诗坛收割了大面积的麦子。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思考。
在海子那里,麦子是带有其个人烙印,富有诗意。而当诗歌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麦子,即,从个人书写,进入公共视野后,麦子被不断大量复印,诗意仍否存在?诗人,是否应回避?
艾青在其创作谈中讲过:如今什么事都爱呀爱呀的,这个爱字整天挂在嘴边,搞得他一听到这个字就头痛。
发表于 2005-7-29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这样的语言,是那个时代的。
发表于 2005-7-29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诗歌成功不单纯体现在语言上,语言在其成功上只占据一定位置
发表于 2005-7-30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谢郦楹斑斑,让我们进一步地学习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喜欢,问候.
发表于 2005-7-3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现在的诗歌 重要的是思维
发表于 2005-7-3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喜欢这样的荐评,郑愁予也是我喜欢的诗人。他也许是最多最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风韵的现代诗人。
    我喜欢的郑愁予诗歌之一:

     情妇
            郑愁予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妇
而我什麽也不留给她
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发表于 2005-8-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共赏第七期:郑愁予《错误》

有一点喜欢他的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2 2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