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说汪贵沿的方言体诗歌》 
. 
                       @涂惠(四川) 
.      我相信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所有的自然语言皆为方言。而普通话是一种人造的语言,在官话的基础上规定了标准读音,对于许多人来说,普通话等于书面语,人们的普通话,实际上跟电视和广播学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普通话,并未过关,如果家长不有意地教授孩子方言,其实是失去了一种重要的财富,丰富多彩的口语资源正在流失。 
. 
     目前,有这样一批诗人,他们怀着一份亲情和责任,大胆赏识,在诗歌中植入家乡的方言词语,让人读来亲切自然,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汪贵沿先生就是这些诗人中的代表之一,在他的方言诗歌里,大胆地并大量地使用口语土话词语,极力复原着诗歌与生活之间的亲和力,用口语将诗歌从生活中取出来,充满着生活气息,制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生活气场。那些让人读起来感觉土得掉渣的方言词语,却充满着根脉的温馨与爱的抚慰。比如:“流浪的生活/我和老黑很多年千山万水/总是离多聚少/只有回切(回家)的时候/才感觉老黑真的老了许多/老得弯腰驼背,说话满口不关风……”---选自《老黑老了》 
. 
   “老黑”(即:父亲)“回切”(即:回家)这些土话,土得让人读来立即会想到自己的爹娘,想到父亲母亲一生的心酸与辛劳,让读者思念并体味着家的味道。这味道,充满了老父亲抽旱烟的烟锅巴味道,充满了土灶柴火烧出的四季豆烤锅边馍馍的味道,读出了老黑(父亲)如老黄牛辛劳的一生,读出了老家放耕的老爹举鞭吆喝的节奏,恍惚看到了老娘盼儿回归故里的眼神。“老黑(父亲)老了/经常胡思乱想睡球不着/老黑(父亲)颠东(痴呆)了/经常神经火扯(神叨)/掏出手机/在床上总想拨儿子的电话”---------选自《老黑老了》 
. 
     我认为:正确的语言学习策略,应该是先学会方言,再学普通话。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母体分离出来的个体,母体即方言。方言具有生动、丰富、细腻,韵味浓厚,地方气息浓郁和色彩鲜明之特点。凡是口语中最生动幽默、艺术性高的作品,皆出自于方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如是以口语为主的,总是会让人感觉到一种特别的亲切。如执意要说书面语,虽然也是交流,但听上去就不那么舒服,缺乏自然与亲切感。 
. 
      作为一个成年人,若舌尖上失去了乡音,还能到哪里把故乡找回来呢?我们日常所听到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应该说皆是以方言说出和唱出的。而汪贵沿先生,大胆地将方言土话运到诗歌创作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赏试与创新,诗歌中那微妙的语气、语调的抑扬,大大地增强了情感的色彩,增强了表达效果的艺术性,让人过目不忘。比如:“每到中秋十五/我就古朵(强迫)愣在尔兮(站在那里)/等黑了晚些(晚上) 一树桂花开放/然后抓一些花瓣瓣来/泡一坛遍街倒(桂花酒)/泡香了好拿去团(讨好)幺表姐……”--- 《幺表姐的月亮》 
古朵(即:鼓到、强迫), 愣在尔兮(即:站在那里),团(讨好),这些土话词语,让人读起来遐想不断,阅读中甚至快乐得笑出声来。这种随心所欲地使用方言词语的诗歌,让读者眼前产生出强烈的画面感,这首《幺表姐的月亮》,整首诗读来,让人恍惚看到了幺表妹被情哥哥讨好时羞红的脸庞,听到幺表妹在清溪边为情哥哥锤洗布衣轻声哼唱的情歌。这味道,充满了乡土言语的艺术性,让读者找到爱、找到家的味道。 
. 
       写方言诗歌是需要阅历的,没有阅历的积淀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方言体诗歌来的。方言体诗歌在美学意义上既是鲜活的、炽热的、坚硬的、敞开的,又是纯朴、自然、古老、宁静、简约和淡远的。在汪贵沿先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积淀与丰富的阅历,体味到这些突出的特质。比如“久灵的声音硬是巴实/巴实得狠,像是来自嘿远(遥远)的天外/那种麻舒舒的感觉啊/让人软绵绵的浑身安逸/一个雄性的嗓门儿/ 
就这样装满了半世纪的沧桑/不像刚打鸣的鸡公儿/惊舞喇吼(声嘶力竭)的整球不出啥子名堂(东西)”----选自《主播的嗓门儿》 
. 
      我要为这首诗歌点赞,这首诗不仅把主人翁巴适的声音和厚重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将主题伸向了沧桑的人生经历,具有形象贴切的特点,特别是朴实的语言和场景背后的张力与意蕴,令我震颤和惊悚。 
. 
      诗歌在文学领域的金字塔里,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犹如一颗明亮独特的星体,散发与众不同的光芒。无论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其语言特点都要求凝炼,精准,表达深刻的内涵,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并折射社会万千现象,反映诗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让人读过之后,以启迪和感悟,并得到享受。一个诗人,能把一支诗性的笔探寻到事物的深处,发掘到根部,是诗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诗歌的要义和根本所在。 
. 
      而汪贵沿先生的方言体诗歌,诗语风格随意亲和,以细微见宏大,具有内在的优良品质与必须的正直,他的作品亲切而实在,轻松,随心所欲,干净而清爽,我衷心祝福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祝福他的方言体诗歌深入泥土,走进大地根脉深处。 
. 
               《读汪贵沿方言体诗歌随感》 
 
                               @毕丽伊萨(四川) 
 
    为贵沿老师的佳作点评,实愧不敢当!鄙人才疏学浅,唯以一颗虔诚之心拜读后聊表一下粗浅的感想! 
.   观中国方言之精髓,除却晦涩难懂的粤语、闽南语、客家话外,当属我四川方言最为大众所接受,四川方言又称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和临近的云南贵州话都很接近。贵沿者,其形墩圆,其性温良,懂谋略、善诗书、巧于辞令!可作烟雨江南之绵软诗篇,亦可作剑气男儿之血性章节!大概此兄玩腻了阳春白雪,今陡然乡情泛滥,方言体诗歌呼之欲出,读罢让人忍俊不禁,拍案而起!快哉!贵沿!如一碗酣畅的水煮牛肉,麻辣、鲜香!又似沿街叫卖的凉粉担担价廉物美、老少皆宜!四川话我们都会说,但用四川话作诗,贵沿兄却是深谙此道的个中高手!李白清的散打评书人人都爱听,因为他“俗”,正因为这个“俗”才被大众津津乐道,欲罢不能,咱贵沿兄是不走平常路,将诗歌的雅与方言的俗巧妙揉和,烩制成一桌麻、辣、鲜、香的美味川菜盛宴供大家品尝,供大家口沫相传! 
.寥寥数语,未表达出对贵沿的一片崇敬之心,只有再补充一句“桂圆!你娃硬是弄得安逸!”哈哈哈…………. 
2016.9.21 
 
              《读贵沿君的方言体诗歌》 
. 
                             @周育伦(四川) 
. 
   这几首方言诗基本上都在群里读到过,好多地方也会读得会心一笑,很巴适,过瘾。虽然是方言土语,但也有诗味。四川话语言丰富多彩,音调韵味深长,富含生活情调,就是好多字写不出来。可能以前好多字是有的,但是现在没有使用就退了、费了。贵沿君的这类方言体诗歌,我读来感觉有味道,而且味道还有点(儿)长,就是在方言土话的字词用书面文字来展现时,用的文字有些还可以用更接近本意的字来表达。当然这个又涉及到音的问题了。确实难。贵沿君在这方面确实用了很大的心思,鼓了很大的劲,这些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本地的精妙的方言土语在今后得以保存,免得时间久了,随着现在的某些运动式的单一的说法而流失不传。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努力虽然不太讨好,但终归应该需要有人来做这个工作。就是八O后,九0后的人好多土话都不晓得了,2O1O后的小孩特别是城市里的都去说普通话了。这方面国家咋个做呢?所以提倡说方言,写方言,用方言体写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贵沿君知难而进,某唯有大赞之! 
                《读贵沿的方言体诗歌》 
. 
                                    @易杉(四川) 
. 
方言本质上是对主流话语系统的拒绝,是本地经验的形态化。就诗歌的方言表达而言,方言就是独立意识的唤醒和自由精神的彰显。如何在历史关怀和本土文化的尴尬中闯出新路,如何在汉语有限的新诗经验中走出不一样,诗人贵沿的探索是有益的。他企图拓宽汉语新诗的表达空间,寻找新的可能。情感路数和修辞策略与方言的对接中,诗人功夫到位,看得出诗人在语言上的敏锐和创造活力。方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固守了文化地域的深层本相,是与少数族裔、种族、身份呼应的文化生态。它最大可能地呈现了历史文化的真相。诗人汪贵沿的四川方言诗无疑为汉语经验加入新的活力,表现出诗人蓬勃的语言野心和文化报负。 
 
 
汪贵沿方言体诗歌(原文) 
1《幺表姐的月亮》 
. 
每到中秋十五 
我就古朵(强迫)愣在尔兮(站在那里) 
等黑了晚些(晚上) 
看一树桂花开放 
然后抓一些花瓣瓣来 
泡一坛遍街倒(桂花酒) 
泡香了好拿去团(讨好)幺表姐 
. 
这一愣(站) 
也愣(站)成了瘦巴巴的思念 
挂在天上好多年 
只要想起桂花和月亮 
一哈子(瞬间)就会想起幺表姐 
想起幺表姐的花手巾 
想起幺表姐的酒窝窝 
那酒窝窝很诱人 
笑起来就让人流鼾口水 
. 
幺表姐长得嘿巴适(非常漂亮) 
水灵灵大眼睛会说安逸(甜蜜)的话 
一件花格子衣服 
总包不住她浑身的香味 
和那对跳动的小白兔 
特别是月光下的三翘三弯 
硬是整得心痒痒的难挠(难受) 
. 
不知多久,幺表姐不见了 
中秋也不见了月亮 
我心里头像猫抓了一样 
经常在曲嘛黑(漆黑)的晚上 
窟朵(蹭下)茅司(厕所)边边的草朵上 
一直雀朵(瞭望)远方 
雀朵(瞭望)天空会不会出现月亮 
会不会有幺表姐的影子 
. 
幺表姐住在山咔咔头(大山深处) 
是我远房的亲戚 
那年出嫁,嫁给了更远的山咔咔 
我一晚黑都没有睡龊(睡着) 
后来听说被野物(野兽)咬死了 
听说死的时候正是中秋 
嘴里含着半个月饼 
那天月亮躲在桂花树后藏猫猫 
. 
幺表姐走了 
幺表姐带走了月亮 
以后很多年 
中秋就再木嘚(没有)月亮了 
只有天空乌黑的云层 
要么生闷气,要么流眼流水(流泪) 
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会想起那些瓜戳戳(傻傻)的心事 
. 
2《敲个锤子》 
. 
难得的礼拜天 
一大早敲个锤子 
把中国梦都给老子敲没了 
弄得好多人都睡不着 
. 
啥子叫国民素质 
一句话,就是不要打扰别个的世界 
连声音都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这龟儿子(王八),扭扫(不放过)敲个锤子 
. 
3《八月十五捞月亮》 
. 
从古至今 
一到这个时候 
文人骚客就给老子犯起浑来 
估朵(强迫)把个镰刀似的月亮 
骚得笔呢园(很圆) 
这一骚便吟荡千年 
. 
啥子(什么)举杯拉朵(邀)明月 
对影喝三人 
啥子(什么)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弄得我的妈妈哟!文驺驺的 
不就是想婆娘(女人),想窝窝嘛 
. 
八月十五捞月亮 
也许今晚的水不深 
月亮硬是巴适(舒服)得很 
捞起来嘿(很)容易 
用大盆子装回去 
不开灯,可以节约用电 
. 
八月十五捞月亮 
听说吴刚那娃儿都要来 
不为桂花酒过瘾 
只为嫦娥妹儿接风 
随便耍几条纱巾扔出去 
就醉倒了一朝人 
. 
趁着黑漆妈宫(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老子也整几句打油诗耍耍(玩玩) 
月亮好久有 
举杯问苍天 
不知天上那缺 
非得要整园 
. 
星星捞个星星 
月亮捞个月亮 
中秋年年有,月饼岁岁园 
要么装金怀玉 
要么霉不隆怂(穷酸相) 
一个礼盒啷个(怎么)转了几百年 
居然又咯老子(给我)转回来啰嗦 
. 
4《方言环木头》 
. 
环木头(不讲道理)是四川土话 
环木头是环的就像猪草墩 
随便咋个砍,咋个宰 
就是弄不烂 
. 
环木头(钻牛角尖)是一根筋 
环木头是属牛的 
环木头有时也叫犟拐拐 
环木头很环(不讲道理) 
. 
环(牛)起来可以吞下一个酒瓶 
环(牛)起来可以推倒一座城 
环(牛)起来可以建一个北京76环 
家就在北京郊区什邡 
. 
环木头在普通话里叫螃蟹 
环木头在四川话里叫嘎嘎 
龟儿子(王八)硬是环得狠 
拿去做顶门扛(门栓) 
. 
说这话的男人是我们的老子 
环木头的老子更环 
环成一头牛听不来人话 
就像诗人硬是把月亮嚼成蝴蝶 
. 
5《一大早,格老子雄起》 
. 
敲锤子,上个礼拜才遭日厥(被骂)了 
这个礼拜龟儿子又在敲,一点都不落叫(守规矩) 
瓜娃子以为我趴和(软弱)硬是不听招呼 
逼得一大早,格老子雄起 
. 
老子不是有点树子(素质)的人 
爬起来给你龟儿子苛朵(揍打)身上 
物管也不来收拾一下 
弄得恼火球得狠(心烦) 
. 
锤子木名堂,敲锤子 
这些听不懂人话的弯脚杆(干农活的人) 
清早八神(早上)的整个铲铲(来晚了),要拌筋嗦(吵架,斗嘴) 
磕睡都敲没得了 
. 
算球了,不睡了 
反正腰杆(腰部)也睡痛了 
看你锤子翻天的 
有本事就格老子敲个不停 
. 
如果能敲醒一大群人 
再一大帮人,你个锤子就算你娃航事(能干) 
老子给你点赞,大家给你点赞 
把手指妹儿(指尖)都点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