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确的表达关系可能是现在许多人所缺乏的,所以延续古诗的构思,普遍在意境和神韵上做文章,这点客观的分析起来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局限.会深陷在自己的文化里越来越深,这点我觉得不太好,有些人为了美而拒绝残缺.因为不能容忍而选择狭义的诗。如果思想没有改变,诗歌再怎么修饰都是不行的。
热爱者总是要给自己一条出路,不管怎样,你的想法和世界产生了某些共鸣,诗歌就产生了它的形式,主要是看下来之后有没有世界的东西在阐述,而不是那些自己不能容忍的脆弱的感情宣泄表达,只能产生同情,让人感到绝望。人性的脆弱是需要通过诗者的智慧找到一条出口的捷径。最起码,我们应该在顺服当中反抗无数次,反抗的过程便是一种精神的出路,也是自我价值存在的体念。跟那个世俗中的自我截然相反,因此诗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完成。
我们没有退路,只是有些人选择自我麻木,想方设法改变生活的样子,却什么也没改变,最后迷失了。问:自己是什么,答:正面面对。是很残忍,但逃避了又怎样,残忍一直存在,以各种形式潜伏着。诗人做得更多的是越残忍、越天真。
就像吃合胃口的食物,睡安稳觉,每个人都很愿意如此,不管高尚还是下贱的人。可不同的环境会引起人不同的情绪和经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活在自己的过去当中,而不是身体里,环境的反射却会引起身体的一连串不由自主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和不适应的环境做斗争,而不是预备好医生、丰硕鲜美的食物来解决身体的营养,以此改变精神的贫乏。一个好的诗人是不管他吃什么喝什么,是否贫困,精神上都会保持一种健康,既反抗又隐忍,但不可能妥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