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00|回复: 3

儿童节、想起童年(一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节、想起童年(一组)

★ 亮

今天,她买了很多色彩斑斓的笔
让孩子们画太阳、绿地、小鸟、绽开的花和星空里闪烁的梦

妈妈,怎么没有黑颜色?
孩子扭头时
妈妈拧亮了灯
微笑着说∶中国梦不应出现黑色


★ 童年的色彩

1951年至1959年的色彩
都很旧了。棚屋和木门
在记忆里显得很斑驳,秧歌腰鼓的红潮都已褪色
一盏油灯
照亮一场台风,和
5岁弟弟离世的雨夜┅┅

留存我瞳孔里
尽是炼铁炉上,污染云朵的黑烟
一地焦碳的灰色
还有糠皮的黄
野菜的绿,饥饿得开着大口的黑布鞋

★ 五十年前的六一节

大南门。糖果厂隔壁
被糖香诱惑的记不住单词的,一座由庙堂改建的民办学校
神情庄严的任老师
给我系上,先烈血染的红领巾
而后,向我要2毛5分钱
说;这是捐给国旗的一角

兴奋的我,看见
从大跃进时代,通宵织机上刚刚下来的母亲
她掏钱的手
疲惫,且微微颤抖

[ 本帖最后由 踏秋而歌 于 2013-6-1 20:41 编辑 ]
发表于 2013-6-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踏秋而歌 的帖子

悠远的童年,亲近的诗情。很有滋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眼睛版来读,问好!

摘编自《凤凰网》
缅甸仰光,在贫民窟附近的小煤窑工作的童工年仅11岁。




郑州,赫硕博和父母一起在二七广场发放寻找姐姐赫博文的传单,他的姐姐赫博文今年6岁,于2009年3月1日走失。




河南禹州火龙镇后董村一个叫郭家宝的7岁男孩,因为母亲早逝,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已经出嫁。做家务、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一个瘦弱的肩膀独立撑起一个家已经两年多。




印度修车童工。




重庆市丰都县董家镇关圣场村6组,年仅6岁的小秋钰提着捡来的塑料瓶回家卖钱买小鸡和补贴家用。据了解,小秋钰父亲长年不在家,母亲离家出走数年,她与年迈多病的婆婆爷爷相依为命。




少年广州街头卖艺,放学的学生路边围观。




印度新德里,儿童在尼赫鲁体育馆前的建筑工地上工作。




黔南州荔波县境内,小煤窑里的童工。



嘉兴市区文昌路北边的闲置地上,来自河南信阳的李风州夫妇在此以放养龙虾为生。他们的儿子——懂事的李自豪送凉茶给母亲喝。




苏州,“杀鱼弟”在父母经营的鱼摊上照料生意。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6岁的哥哥抱着1岁的弟弟在废墟中穿行。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留守儿童王琴在家里用化纤袋子盖米饭。




贵州省赤水市大瀑布旁的山路上,两河口小学11岁的余正伦,利用双休一边向游人推销自己采摘的野山菜,一边抓紧时间复习语文功课。




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梅梅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中仅靠6岁的她下山背水。




浙江嘉兴,四岁女娃王欢欢跟着母亲在市区嘉兴大桥下捡枯枝,然后捆起来背回家。




山东淄博,13岁的刘世杰为高位截瘫的父亲打针。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3个小女孩背着打满了猪草的小背兜回家。


[ 本帖最后由 踏秋而歌 于 2013-6-1 22: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花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8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