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罂墨

【大家一起来练笔38期】《隐形的轨迹》《糜烂的苹果》《秋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9 13:47 发表
密林里
长满了红菌子,大脚菇,火炭菌
————————————————————————
仅这一句就令我感觉你诗歌的不平凡了。最近很忙,改日我好好拜读。
谢谢你。

谢谢食神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8-9 23:29 发表
提上来慢慢读。这么个篇幅,这诗歌不简单了哈。罂墨

谢谢,问好圣版!
还没想好如何修改,请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石 于 2012-8-9 23:47 发表
串入的历史元素,了解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吧?

沉淀到内心深处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可以触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9 23:52 发表
这个读了几遍了,一直都不知道怎么说。
还是觉得长句的舒展度还不够
可以试验下长短句组合结构看看

感谢提出意见,待仔细想想来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羽飞龙 于 2012-8-10 00:28 发表
欣赏。问好罂墨!
叙事性诗歌。通过“奶奶”讲述“她孩时”“姥爷”“你的爷爷”“你爸爸”经历的故事,他们沉落在历史中的命运,一个个以性命和它对峙。草读浅解,勿怪!

虽然是虚幻的故事,但它的确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祖辈、父辈的身上。
谢谢飞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戈眉 于 2012-8-10 10:04 发表
我的天,这阵容,容将军我坐下来慢慢品!呵呵

先拜见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唐公主 于 2012-8-10 10:06 发表

这里有将军,那公主我也一起坐下了,呵呵

向远道而来的公主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2,意象诗:“鱼尾纹、纸、苹果”(根据提供的意象自拟题目)

《糜烂的苹果》

她们在马路的中央满怀期待
远处,她们眼里的森林,枝叶间
漏下斑驳的阳光,阵阵起伏的松涛
游动着鸟鸣。落日西沉时,当你
再次旁若无人地穿过
她们的身体,你听
骤然降临的一场大雪填不平
她们深陷的鱼尾纹。凛冽的风里
她们薄如纸片的身体
散发着熟透的苹果
糜烂的气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抱歉啊罂墨,昨天说好好读你的诗呢,今天就给就蒸馍吃了。
我昨天读你这首诗的时候,感觉那个隐形的轨迹就一个字:爱。
不知对不?我是从你文中的那些菌类管窥的,也许我眼拙了。
再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罂墨 的帖子

这个揭示得深刻。写这类题材的诗友好多个了,你又是另一种写法。本来是过来细读前面这首庞大的,却无意间先读了这首,我可以肯定墨墨是老道的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0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事与景结合写很有效果,与相同历史题材作品明显区分开来。这得力于意象的运用。第二首比较纯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8-10 22:08 发表
实在抱歉啊罂墨,昨天说好好读你的诗呢,今天就给就蒸馍吃了。
我昨天读你这首诗的时候,感觉那个隐形的轨迹就一个字:爱。
不知对不?我是从你文中的那些菌类管窥的,也许我眼拙了。
再次问好。

食神版主谦虚了~!您读得用心,多谢!
昨晚作了小的修改,让这个轨迹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环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8-10 22:09 发表
这个揭示得深刻。写这类题材的诗友好多个了,你又是另一种写法。本来是过来细读前面这首庞大的,却无意间先读了这首,我可以肯定墨墨是老道的诗者。

谢谢圣版主的肯定与鼓励!
俺是新来的,感谢版主们指点迷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诗歌巨匠 于 2012-8-10 22:11 发表
第一首事与景结合写很有效果,与相同历史题材作品明显区分开来。这得力于意象的运用。第二首比较纯粹。

谢谢巨匠!请多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3,自选诗:(30行内)


《秋月》

她默默地看着墙上
母亲的遗像,寂静在她周围
打着幽深的漩。窗前的银杏树
裉去了最后一片叶子
仿佛早已已不堪
月光的白,月光的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