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43|回复: 3

[其他] 又一个芝加哥蝉季 (双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9 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容你有片刻的怀疑
上帝造耳朵
就是为了听这一场
热烈精彩的生命大辩论

黑暗土中十七年孵化的漫漫孤寂
天日下短短几天却无止无尽的欢喜

孤寂孤寂孤寂
欢喜欢喜欢喜
孤寂欢喜孤寂欢喜
寂-喜-寂─

叽---------


附注:2007年是芝加哥的蝉季,这种十七年才得一见的蝉是一种神秘的昆虫,幼虫要在土中孵育十七年才成形。这可能是昆虫中生命周期最长的一种。十七年的周期目前还没有科学解释。一般的说法是为了逃避天敌(多数天敌的生命周期都是一,二,三,五。十七不是这些数字的倍数,不会和天敌的周期同步),以保存物种。蝉季通常在五月下旬开始,成形的蝉在午夜时分纷纷从土中爬上地面,在天明时羽翼便已坚实,雄蝉可振翅高歌,吸引异性,交尾产卵后死去。在芝加哥的蝉区,蝉声震耳欲聋,非常壮观。


RETURN OF THE 17-YEAR CICADAS

no room for doubt
God makes ears
just for listening
to this hot argument
about life

seventeen years of desolate incubation in the dark earth
a few days of endless joy under the sun and the stars

lonely lonely lonely
gay gay gay

lonely gay lonely gay
lonely

gay.....................
发表于 2012-7-2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有“饮露蝉君子”之说,

而芝加哥的蝉在树上叫着寂静与欢喜。

非马先生的翻译很有中国的诗意美,而原诗写得也很有特色,

后两段诗模仿蝉的叫声,

“lonely lonely lonely
gay gay gay

lonely gay lonely gay
lonely

gay.....................”


可谓是一语双关。

而我在想诗歌的最后一个音节呢:)


原诗是“gay”,这让我不禁猜想,

原作者在创作时有没有故意想以“欢喜”做结尾呢?


而非马先生在末句取蝉鸣之意,并翻译成蝉的叫声

(若翻译成“欢喜”一是不合诗歌韵律,二是不符情景了),

在这里,从语言的音节本身上,英文要比中文更具双关及余味,呵呵~

此刻,我的窗外也有蝉鸣声,看着诗,这蝉鸣也突然间变得诗意起来。

问候非马先生,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星星小倩 的帖子

谢谢星星小倩精彩的解说.祝你的夏天充满了欢喜的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星星小倩 的帖子

小倩深谙诗歌韵律,仰慕一下!
也很喜欢非马先生的诗歌
“上帝造耳朵
就是为了听这一场
热烈精彩的生命大辩论”这个写得有力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