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之夭夭
世上百媚千红,我独爱桃花。对桃花的喜爱由来已久,最早在《诗经。周南》的《桃夭》篇里,就记载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时并不懂得后面两句的涵义,只看到灼灼两字便觉得美貌如仙,目夺神摇。百花中莲花与佛有缘,莲花峰顶托钵悟禅,梅花与魂相关,品格不凡傲骨高洁,唯独桃花以美立世,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年少全部的梦想都是和桃花有关的,桃之“夭夭”在心里等于“妖妖”,妖娆万千,那是一种怎样的修炼,日月精华岁月不侵,然后在这种绝世的美里幸福一生。
渐渐长大了才知道桃花也是历代诗人最寄情的。关于桃花最传奇的便是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佳话。作者为我们展示了绮丽的画面:篱笆小院桃花烂漫,诗人轻扣柴扉,门开处女子斜倚桃树下,两目流盼含情脉脉。一时间不知何是桃花,何是人面?这是唐诗里最美的相遇,而桃花成就了一段春风哂笑的姻缘。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一生酷爱桃花,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何等清狂逍遥。记得学生时代我们读桃花源记,读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时全场寂静,就连最捣蛋的男同学也意驰神往,仿若要卸去一肩书担,纵情山水,飘飘然寻这样的洞天福地去了。
山里的春天特别早,一簇簇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探出头来张望,鸟儿的啼鸣婉转得让朝霞醺醉。桃花开了,春寒料峭桃花等不及暖风的吹绽就开放了。一树的粉靥颔首微摇,浅色的俏丽深色的美艳,那清丽脱俗的模样就连画工也难描其神韵。看花的人心里无由地欢喜起来,眉眼间笑意盈盈一扫残冬的阴霾。春衫着破的旅人见了倦意顿消,脚下轻快起来,劳动耕作的农民又开始播种希望,筹措一年的光阴,几个学生放学路过,呀的一声惊叫就伸手折了一枝,握在手中竟是耀眼的美。我刚想出声阻止,无端记起那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禁不住发起呆来。
每年清明是踏青的日子。青山遥遥如黛,天空的云影明媚得要滴下水来,田野里大片大片的金黄是油菜花,泼墨似的大幅画,虽明亮却太浓烈。把山映得红艳艳的是杜鹃花,开得随心所意碧野千叠却有着小家碧玉的味道。这时,只要你寻到鸡犬声中的农家小院里,三五簇翠竹,偶尔几株桃花点缀其间,说不尽的雅致便觉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兜着一袖清香。也许,江南的田野,江南的屋角,江南的山坞,江南的河边,你处处,步步都会遇上三两枝桃花的,恍若仙子的霓裳,你欲披上,先醉了一脸嫣红。也许你想到那个葬花的女子,锄红点点满腹才情,叹花开花谢花满天,又醉了一路诗行。
红豆因为王维而名闻天下成为最相思之物,槐树因为七仙女与董永成为人间定情之树,而桃花无声牵你走进天青色的烟雨,旁白:我来红尘就是为了遇见你。桃林绯红拥着一对人影。又一年春明,男的去远方,终于挥别了手,女子手执桃花转身。画面瞬间桃花纷飞,云水渺茫。桃花成为时下电脑里卡通动画风花雪月情爱故事的背景,浪漫之极凄美之极。它入诗,入画,直到相思入骨。
我以为爱花的人必是真性情,懂得怜取。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却布满了虱子。再高的心性也有低到尘埃的时候。每每忧伤排山倒海来袭,对伤口视而不见,强忍到泪水一滴一滴落下来。面对桃花才恍然明白,生命其实很简单。怀有颗相爱的心,陪着那个人到永远。
桃花是我一生的爱,她的无言之美,她的梦想,她的离别以及生与死,将随我到青丝如雪。
[ 本帖最后由 此生追梦 于 2012-7-21 12: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