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03|回复: 14

【诗功夫第二期】4号作品《墨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3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篱》

作者:阿D
点评人:墨石

1.篱

我像一把锄头。把脑袋
探入梨树的楼底

邻居家的桃树不停摇摆
她始终认为。我的抚摸是一种诱惑
在篱笆的那边

2.墨

老鼠从他口里窜出
一刀下去
它脖子喷出的黑色血液
泼成一幅水墨画

3.墨篱

你从书上跳下来
转身。把黑夜砌成一座牢笼



    点评:在古典诗词中,绝句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以其短小精致而流传于世的很多,诸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许多绝句脍炙人口,被人们熟知。但是,由于绝句源于律诗,即五言绝句来自五律、七言绝句来自七律,创作仍然有极其严格的格律限制,因此,并非绝句短小便易于创作,恰好要写好绝句,必须要有良好的律诗根基和功底。
    之所以在谈阿D的《墨篱》3首作品之前,要谈绝句,是因为现代抒情诗的短诗创作,与古典诗词中的绝句创作有相似之处:现代抒情诗越短小,越难写好,尤其是要创作出极具穿透力、能让人过目不忘的精短抒情诗,绝非易事。
    阿D的《墨篱》3首作品,在整体上捕捉瞬间感受、呈现内心对事物的瞬间镜像,应该说是基本实现了表达目的的,但如果按照精致、隽永来要求,显然是存在明显不足的。
    一、关于《篱》
    《篱》对场景的营造和心理的呈现是相对完整的,但也仅仅停留于此:“我”“把脑袋/探入梨树的楼底”,而“邻居家的桃树不停摇摆/她始终认为。我的抚摸是一种诱惑”,梨树与桃树在此作者有隐含的意义,结尾一句“在篱笆的那边”起到点题的作用。这样的寻常场景,作者是否挖掘出不寻常的承载呢?或者说,作品的“能指”在多大程度上令人耳目一新呢?因此,作品的问题是很明显的:
    ——言毕意尽。作品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没有对日常的场景进行尝试挖掘、形成读者所期待的诗性张力。对于一首精致的短制诗歌作品而言,虽然不求能够达到“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的效果,但至少应该要给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
    ——意象和词语搭配不当。最典型的地方是“把脑袋/探入梨树的楼底”一句,“梨树的楼底”这样的搭配非常生硬别扭。
    这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后面的两首之中。
    二、关于《墨》
    这一首,反复读过很多次,都难以明白作者表达的具体含义。
    “老鼠从他口里窜出”,被“一刀下去”,喷出的血液却“泼成一幅水墨画”。老鼠、血液、水墨画,生硬接在一起,构成作品的主骨架,显得十分荒谬。
    三、关于《墨篱》
    “你从书上跳下来/转身。把黑夜砌成一座牢笼”,这样短短两句,组合起来,无论如何理解,都无法构建相对完整的意核。把《墨篱》整体连起来,也无法感觉到是形成了组合式的诗性表达。
    整首《墨篱》应该是拆字组合的练习之作(好像有不少朋友喜欢这样玩)。个人以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领悟的积累,以拆字组合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话,容易导致强写,给人以牵强的游戏文字之嫌。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老上不了网,迟迟没完成任务。
匆匆粗浅解读了一下。大家批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头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D等好久了,快来,我幫忙喊
但但但~~~明天再来读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黑石头。提给阿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7-13 02:04 发表
石头头辛苦了

再过几天俺可能只有请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7-13 02:05 发表
阿D等好久了,快来,我幫忙喊
但但但~~~明天再来读哈

俺用力有点猛,估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小宇 于 2012-7-13 10:41 发表
支持黑石头。提给阿D!

俺是最后完成作业的,匆忙之中也无法过细,请大家帮忙完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石头,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墨石,阿D这些天在往家赶的路上。
谢谢你的批评与建议,阿D会努力改正的。也希望你能多指教。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D 于 2012-7-13 23:37 发表
谢谢墨石,阿D这些天在往家赶的路上。
谢谢你的批评与建议,阿D会努力改正的。也希望你能多指教。再次谢谢。

阿D其实潜质很不错,特别是抓感觉的敏锐度。
不过,个人建议在灵感启动化为作品之前,略作沉淀反刍,把灵感坐实到某个点上,再形成作品。仅仅是建议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大魔头这次又多了一层功力,还提升了批评的精神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拆字组合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话,容易导致强写,给人以牵强的游戏文字之嫌。
学习了!
问好墨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D 于 2012-7-13 23:37 发表
谢谢墨石,阿D这些天在往家赶的路上。
谢谢你的批评与建议,阿D会努力改正的。也希望你能多指教。再次谢谢。


还要看看阿D的真实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中肯的评读。学习支持。深夜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