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58|回复: 14

[随笔] 从塔尔河到西河,那山那水,那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一,中秋之前   
     国庆,中秋在新闻与民间的传播中渐渐逼近。于国我们热爱祖国,于家我们思念故园,二者兼顾,那么必然舍其一亦不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的《中秋月》犹在耳边吟哦。于是想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途中云烟打来电话,说4号可以一起去走光头山—凉风亚那条线,心中蔚然,既能陪父母过了仲秋,了却心愿,又能去与驴友一起爬山数日。
时间过得真快,3日下午绕道数百公里辗转到古城西安,4日早一起乘车去往周至老县城。那些熟谙的脸孔:云烟、老杨、羚羊、叶子、歪歪、喔喔、晶晶、文子、残阳、冬雨、红红,还有俩新面孔:鞋带与如歌。这十四个人在举国同庆的时刻背着背包,翻山越岭来到秦岭腹地,为的就是过把户外爬山的瘾,半年了,没有这么长的节假日没有金秋这么凉爽的天气,没有满山色彩斑斓和流水清澈的风景,今日终得脱离都市尘嚣,走出凡世琐事的缠绕。多么美好的岁月!我们爬山吧,山在那里等待我们。。。。。。

    之二,老县城    一路说笑,厚轸子稍作停留,翻越秦岭抵达原佛坪县府老县城。老县城保护区处于秦岭腹地,三面环山,北有高达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东有秦岭山脉自跑马梁至光头山段,南有被称为兴隆岭的光头山、黄桶梁,基本上形成较为封闭的山间谷地,又有较高的山体,山地小气候特征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由于受山地条件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老县城具典型的亚高山气候特点,并形成明晰的垂直变和气候带。从气候垂直变化来看,由低向高依次出现了温带和寒温带两个气候带。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老县城》一文曾在2003年的《中国作家》刊发,叶广芩感慨地说老县城源于傥骆古道的繁荣,同时也伴随着傥骆古道的荒芜而衰落。“淳朴的女人,敦厚的男人,以及他们羞涩的孩子在各家门口羞怯惶恐的打量。那时便已知晓,进入了世外桃源。山中数日,悠远清淡。在葵花地旁的篱笆下,看黄狗追逐,品尝鲜美的清汤。”我们从那些城门楼,那散落地上的石牌坊可以看出昔日老县城的繁华,如今如一垂暮老人,端坐在这深山之中,落寞而寥落。
38户人家散落在这块不太大的山峦之间的凹荡里,四周树木葱茏,山峰叠嶂,三个古城门由断断续续的石城墙连接起来,苍老而静幽的老县城就在暮晖中默默地卧在那里,如一个垂暮老人。
从东城门沿着那条平平仄仄的石子路,两边人家木门半掩,炊烟袅袅,萦绕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村里,除开偶尔开进来的汽车和山坡上那座移动通讯的发射塔能看出现代社会的影子,除此之外,老县城完全可以然我们回归到20世纪刀耕火种、桑梓纺织的年月。每一处农家都是比较低矮不曾张扬的门楣,屋后一个泥土四合的院落,有月季花在墙头盛开,告诉我们季节还没有抵达冬天。
夕阳疲惫的落下去了,我们站在古城门上眺望远方,只有无尽的深黛色山峦和一层层厚重的森林,秋色将层林尽染。不由得让我们留恋山野,留恋这美好的秋色!
老县城,当年也曾车水马龙、商贾芸芸,曾有万人之众在此生生息息,也曾兵荒马乱,土匪杀戮县官,民不聊生。而今世道兴旺发达,民众安居乐业,老县城的老百姓们家家都有彩电、手机,还有的买了小汽车,他们不再会因为温饱而忧愁,不会因土匪横行而流浪他乡。老县城成为西安人散心休闲的后花园,它的原生态、幽静和清新的空气都让到来的人恋恋不舍。
今夜,老县城沉浸在明亮的月色里。。。。。。

    之三,塔尔河和它的月夜
    在保护区内除湑水河干流外,主要的支流有正南沟、塔尔河、阮全沟、杨家沟龙洞沟等,除龙洞沟发源于太白山保护区外,其余各支流均发源于老县城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汇流入湑水河,再经青龙寨流出保护区。塔尔河,我不知道它的名字起源,但是喜欢这名字,喜欢这条河,它静静的从丛林里流出,迤逦前行,清澈见底,甘甜滋润,两岸茂密的森林,箭竹丛生,有鸟鸣和水声相映成趣。此时秋阳高照,暖暖的气息夹杂着秋天特有的味道:野果、草籽、一些野花,还有大量的松塔以及箭竹,它们混合为一体,如一股氤氲缭绕四方,围裹着我们这群人一路前行。河谷里水声隆隆,那河水清澈的让人心醉,可以透过水面看到水底的石头、还有随着水波荡漾开来的阳光,泥沙都是那么干净。走到一处碧绿的大水潭,向导老苟对我说,潭子里有溪鳞鲑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水里几条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恰如无人之境,它们与一般鱼的区别在于身体两边好像多了两对鳍,就像一条船滑动起来看似两边有数对桨在划动,溪鳞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主要分布在秦岭的深山高寒山区,属于冷水鱼,很稀少了,我们能看见的确不容易。
顺着河谷走了5个小时,对面是一块比较平坦的谷地,向导说我们今天只能在这扎营了,再走就没有好的营地了。大家过河开始扎营,此刻阳光已经在半山腰显得已经无力了。帐篷搭好开始做饭,河水就在身边不到5米的地方欢快的流淌着。大家各自忙碌着,我忙着炒菜,晶晶跑来跑去的打下手(后来人家还烧了俩菜,小女子可以),云烟给大家煮茶,冬雨早早钻进帐篷跟帐友嘀咕着什么,歪歪游手好闲转来转去,喔喔走那里都很臭美,坐帐篷门口贴着面膜,如果是黑夜肯定把人吓一跳,叶子早早的把音响打开了,歌声在这山谷里伴着水声弥漫到森林深处。。。。。。营地的那些琐事就不赘述了。
吃晚饭暮色四合,老苟已经烧起一堆篝火,一下子把秋夜的寒气驱散,围着火堆我们大声聊天,唱歌,如歌不胜酒力已经在帐篷里瘫软如泥了,得亏杨哥的悉心照料,杨哥真是一个户外好人啊,细心体贴,呵呵!
接近十点,月亮终于艰难的爬上来了,虽然天气渐渐变换,厚实的云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但是月亮还是不时地从云层里钻出来,将那冷冷的月辉洒满河谷,远处的山口朦朦胧胧,近处那些树林隐隐约约像是一群神秘的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多人都进入帐篷里了,我和晶晶坐在火堆旁聆听水声訇訇,仰望云层里透下来的月光,晶晶一会儿说那块云孙悟空,这块云像一头大象,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童心未泯啊!年轻就是好。。。。。。
最后晶晶也钻帐篷了,我坐在火堆旁睡意全无,多么好的时刻,四周除开水声再没有任何响动,包括风也静止了。此刻,我想起一首诗歌:

一些水声 和月光
涛声渐行渐远有些匆忙
虫鸣打着水漂从身边经过,一个下午一个夜晚
阳光滑进泥土有些隐疼,秋天它默默走近
瞬间的疼痛不会停留也不会经常发生
也许几秒的光阴也是十年的光景
也许一辈子手捧阳光也不曾让温暖渗入内心
日子恍若隔世也许平淡也许忙碌艰辛
这时候的月夜,三分之一的事物可以忽略不计。顺其自然
能留下一丝茶香,苦的是咖啡更苦的是糖
能偷得几屡清风,一半是贫穷一半是富足

可还是要懂得渐行渐远的鸟语。呢喃与嘱托
记住那些深藏不露的容颜。比想象中更深的皱纹
铺满青草、鲜花及掌声的道路,也许有一些琐碎
更多的时候被箭竹 青草缠绕。月光挤过茂密的树林而来
那些光华与暗影交错的旧梦。和着泥巴、虫鸣和些许不安
和晚风一起飘过的芳香。记住昨天
记着拣拾遗散的果实和柴禾。记住馈赠和施舍
记着春风和雨露,花的刺和青草的利刃。学会拒绝与放弃

背着背包行走在荒野 阳光与我们同行
这样的日子不可谓不多,沾满水声和月光
能够梦见一匹马奔突,多少有些喑哑和遥远
能够渴望酣畅淋漓的守望,是一棵树也是一片森林
必要的停顿,转身、简单交流,举在空中的手
需要关怀的每一个细节,彼此擦亮眼睛然后看清模样
陌生。熟悉。茫然。惆怅。欢笑隐去。留下拐杖相伴
是一些必须走近又必然走远的路口
是一场前仆后继又不可或缺的盛宴
是一些水声也是一些月光
是疼痛也是幸福

这样的夜晚,月光和水声
始终相伴!


    之四,光头山,铁皮房
    一大早 吃过饭就匆匆收拾出发了,今天的路程是个未知数,天气很暗。前方是否下雨我们心中忐忑。沿着河走了一段遇见一个分岔,我们过河继续向上,满河道的石头,水声减小,石头上长满苔藓。河边已经是箭竹林,越来越难的 行走。在海拔2200米左右,我们在河谷里休息一会儿就沿着右侧的山坡开始拔高了,满山茂密的箭竹林,路几乎没有,我们一直猴着腰在竹林里钻来钻去。这一段路程很耗体力。
快到山顶的时候我们开始午饭露餐,雨慢慢的大起来,气温变冷。道路越来越艰难,山顶大雾弥漫。绕过一道山梁我们爬上云雾里的山峰,稀稀朗朗的高山松散落在山坡上,脚下是厚厚的草皮。突然一片雾散开我们看到了对面陡峭的岩壁,再往下看,一座低矮的铁皮小木房坐落在我们山脚下的那个垭口,静静的坐落在那里。高山上已经是荒草萋萋了,门前的箭竹林低矮的也只有不到半人深,木板房里有板床,已经很破烂,但尚可遮风避雨。老苟烧了一堆火我们一起烤暖身子就继续从屋背后的山坡继续向上翻越了。下来的路更加艰难,一到悬崖过去,下面是万丈深壑,从哪里过去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走那段路我为了捷径竟然走到一处绝壁上,我手抓着一块突出的石头脚垫着一块岩石翻过来的,我都不敢朝下看,走过之后回过头看那峭壁,我一身冷汗,如果我手一松或者我抓得那块石头突然掉下来了,今天我也许就不在这里给大家阐述这些了。。。。。。
户外有风险,行者须谨慎!这是老话!
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向导老苟竟然把我们带错了路!不知他是失误还是故意那只是一个谜,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翻过哪道悬崖我们往下走,前面依然还是一道道山梁,我从凉风垭走过三个包,从三个包的主梁上可以远远看到光头山,沿途应该是一道比较平缓的大梁,而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起伏不定的山峰,而且陡峭,石海散落。我数次讯问老苟,他都说没问题,既然是向导我们只能听他的。
天色渐渐暗下来,时间已经是快6点了。远处的雾霭渐渐笼罩,我指着远处一处垭口希望老苟能尽快的带我们到哪个地方扎营,不然就在这茂密的箭竹林里蹲一夜了。雨真不凑巧,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我跟老苟走最前面探路,竹林里的雨水湿透了我的衣裳,背包越来越沉。快7点了,天色彻底黑暗了,我打开头灯走在最前面,老苟跟我身后,沿着山脊那条比较明晰的兽道艰难前行,后面很远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队友们的头灯闪烁,我们相互唯一能联系的方式就是大声喊叫,听见对方的回音,心里稍稍有了安慰,说明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里移动着。

     之五,山梁上的营地,山下的小房子
     快九点了,依然在山梁上。老苟终于承认我们已经走错了,在黑夜里迷路了。我看着他真相饱揍他一顿!一路上我们始终询问他都是拍着胸脯说绝对错不了。现在错了,他说可能走到三官庙方向了。事实已经这样,我跟云烟杨哥商议,尽量先下山找一个有水源的地方扎营。黑夜里继续前行,但是路始终在山梁上缠绕,有些队员已经筋疲力尽了。没办法我们让老苟和云烟在前面寻找一处比较开阔的地方就地扎营休息。时间9点半,在一处大树林里的山脊老苟燃起了火堆,我们赶快冒着雨扎帐篷,没有水,所以大家也没办法做饭,就着一点干粮就钻进帐篷休息了。今天我们整整走了12个半小时,在雨夜里走了3个半小时,很艰苦了!大家虽然很累,但是兴趣依然,相互聊天,火势旺起来,温暖了整个营地,夜色里,四周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见。远处有麂子嘶哑的叫声。我坐在火堆旁,看老苟那忐忑不安的样子,我什么也没有说。打着灯让他扎好帐篷我就回帐篷睡觉了,劳顿一天,晚上与喔喔分了吃了云烟给的一个苹果,口渴,一个苹果多么珍贵的,就像当年上甘岭哪一个苹果一样,我不敢大口的吃,一小口一小口的咬,吸砸里面的每一滴甘甜的汁水,我想这是长这么大吃的最香的一个苹果了!
     不知道是身疲力乏还是营地下面是松软的泥土和落叶,反正那一夜倒下去就甘甜的睡着了,半夜风声和远处夜莺的叫声也不觉察。想一想,其实人一生并不需要太多,三尺一张床足够。直到早晨松鸦在高高的树枝上此起彼伏的鸣叫,我看表已经6点多了,拉开帐篷,外面大亮,那些原始森林把我们十五个人淹没在林海里,高高的树枝足有30米以上,看树干最低也有几百年了,树下面是一片片密密的箭竹林,无边无际。晨雾缭绕,松鸦鸣叫。其实这片营地除开没有水,如果在冬天,还是不错的。
大家陆续起来,前面的路途是未知的,我们必须赶早行走。早晨什么也没有吃,打点背包我们就出发了,一直沿着山脊,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处路标,红头绳和和红布条,还有刀砍得标记,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去向那里的标记,只好跟着路标向前,雨断断续续不是很大。山梁缓缓的向下,直到我们听到水声轰鸣,开始下山了,海拔从2200一直下降到1900。到了一个小山梁,老苟在前面突然叫唤:坏了!我们走到黄桶梁了!我心里一下子空白了,我问他不是说到三官庙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最后竟然才承认他根本就没有去过三官庙,说这个黄桶梁到是来过几次。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山谷里有一所水泥小房子,四周是草坪,老苟说绝对没错,就是黄桶梁保护站的房子。我们从山坡上下到那小房子,两个西河保护站的巡山保护员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怎么闯入大熊猫保护区中心腹地了,这里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的,我解释说我们走迷路了。进屋,有火,赶快烤火取暖。后面的人陆陆续续的下来了。不管怎样,有了水,我们先烧水喝茶,做饭填饱肚子再说。
     吃饭过程中,询问保护站的人,说我们离三官庙很远,离凉风垭更远了。我心中黯然,都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走到这里的,偏离了好多,也许是昨天黑夜里走了3个小时,彻底偏离了那条线路。不过黄桶梁能够来也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这大熊猫保护区中心地带的。保护站的老李说如果我们继续向下游走,那就是经过西河保护站,到大沽坪,然后从哪里到岳坝。我们问需要多长时间,他的回答让我们所有人都沉默了-----从黄桶梁这里今天最多能到西河,明天到大沽坪,后天才能回去,而且沿途要过河,有几处路途险峻,过河抓着铁索从河面荡过去。我们队伍里7个女的,包括有几个男同志都接近底线,无论如何是走不出去了。这时候向导老苟说沿着西河向上翻越垭口下去就是塔尔河,到老县城就是30公里的路程。我们商议后,吃完饭,收拾准备沿西河向上,返回老县城。

    之六,西河,那个垭口
    出门时候,雨已经很大了。我们告别保护站的两个伙计。渐渐的那所小房子消失在视线中,前面是水声和雨,还有未卜的路途。我跟云烟商量,还是我跟向导打头,他收尾。招呼大家都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缓缓的向上行走,道路泥泞,秋雨渗进衣服一丝丝的冰凉。途中看到野猪在拱着地面寻找食物,看我跟老苟走过来一哄而散,不知名的鸟落在枝头喳喳的叫个不停,看来我们侵入它们的领地了。我们默默的行走,不时回头呼喊落在后面的队友。走完那7公里,路一下子变得艰难,箭竹丛生,我们必须小心的钻着一点缝隙向前,有时候要低着腰,有时候爬着过去。
时针再一次指到了5点,天色又开始黑了。往远方遥望,垭口在雨雾里无法辨别。我问老苟还需要多长时间,老苟只是说快了。最后一段路更加难行,拔高厉害,30-40度的坡,箭竹林里是那种泥石流冲刷得路,坑洼不平而且有很多滚石,不时还有竹子挡道。背着这沉沉的背包向上爬行,真的太累了!老苟突然在前面大喊:到垭口了!我心里一下子放松很多,已经是6点了,不能学昨日雨夜穿行,必须在天黑前扎营啊!在垭口打开手机想找到信号,给远在凉风垭的司机说一声,可惜不在服务区,沮丧,失落的无法形容!站在垭口等后面的队友,冷风袭来,让我们打了一个寒颤!停下来才知道是多么的冷了,浑身湿透,冷风吹来更加寒冷,好多人都在那里颤抖,我们必须下撤扎营,打算在垭口做路标,我们先下去。正在议论的时候,羚羊、残阳也上来了。现在就缺云烟和歪歪了。
终于歪歪和云烟的声音传来,我们松了一口气。下来走了不到几百米看到一处开阔地,到处都是草甸。天色已经黑下来了,我们只好开始扎营。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没办法。都冻得不行了,再不扎营有人就有失温的危险。匆忙中把帐篷扎起来,老苟把火也烧起来了,看到红色火苗甭提有多亲切多温暖了,说明我们还在人间啊!嗬嗬。太不容易了!就着火烤了一段时间,体力和精神都恢复了好多,开始做饭。残阳在帐篷里呻吟着,看来劳累和寒冷让残阳遭罪了,我赶快端了一杯刚煮好的热茶拿过去让残阳喝了。冬雨用水瓶灌了两瓶热水给他暖着。这冰冷的雨夜,高山之上,那个寂静的垭口,15个人就着这一堆篝火,几顶帐篷,将要度过漫漫长夜。。。。。。
晚饭云烟主厨烧了一个老肉包菜大烩菜,蒸一大锅米饭,我吃的很香,体力精神马上上来了。大家都站在火堆旁烤衣服,所有都湿透了。暖暖的火焰照亮着四周,高山上弥漫着夜雾,什么也看不清,就是打着灯也只能看到5米以内的东西。我与云烟,羚羊喝了那唯一的一瓶酒,浑身舒坦啊!聊天也开始,烤衣服继续。时间很快到了12点,回帐休息。
早晨起来田还是阴沉沉的。远处的山上黄的、红的树叶染就了斑斓的秋色,早晨的垭口多么迷人啊!我内心涌动,如果下一次我还是要来这个地方,其实迷失不是一件坏事,要看自己怎样去看待,怎样去前行。境由心生,一个地方的风景和感受全靠自己去感悟和理解了!户外,就是需要深入的渗透到大自然,走进它的怀抱,感受领略它独有的韵味!所以自从户外,对于自然、对于山,我始终虔诚和感恩,是大山给予了我们的激情与快乐!


[ 本帖最后由 昊飞泓 于 2012-7-7 23:0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7-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抢个沙发坐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终得脱离都市尘嚣,走出凡世琐事的缠绕。多么美好的岁月!我们爬山吧,山在那里等待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县城成为西安人散心休闲的后花园,它的原生态、幽静和清新的空气都让到来的人恋恋不舍。
今夜,老县城沉浸在明亮的月色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关怀的每一个细节,彼此擦亮眼睛然后看清模样
陌生。熟悉。茫然。惆怅。欢笑隐去。留下拐杖相伴
是一些必须走近又必然走远的路口
是一场前仆后继又不可或缺的盛宴
是一些水声也是一些月光
是疼痛也是幸福

这样的夜晚,月光和水声
始终相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晨起来田还是阴沉沉的。远处的山上黄的、红的树叶染就了斑斓的秋色,早晨的垭口多么迷人啊!我内心涌动,如果下一次我还是要来这个地方,其实迷失不是一件坏事,要看自己怎样去看待,怎样去前行。境由心生,一个地方的风景和感受全靠自己去感悟和理解了!户外,就是需要深入的渗透到大自然,走进它的怀抱,感受领略它独有的韵味!所以自从户外,对于自然、对于山,我始终虔诚和感恩,是大山给予了我们的激情与快乐!



羡慕昊总一帮驴友的诗意生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四,光头山,绝壁逢生,有惊无险,万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苹果多么珍贵的,就像当年上甘岭哪一个苹果一样,我不敢大口的吃,一小口一小口的咬,吸砸里面的每一滴甘甜的汁水,我想这是长这么大吃的最香的一个苹果了!
——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比起绝处逢生也许又不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身疲力乏还是营地下面是松软的泥土和落叶,反正那一夜倒下去就甘甜的睡着了,半夜风声和远处夜莺的叫声也不觉察。想一想,其实人一生并不需要太多,三尺一张床足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处的山上黄的、红的树叶染就了斑斓的秋色,早晨的垭口多么迷人啊!我内心涌动,如果下一次我还是要来这个地方,其实迷失不是一件坏事,要看自己怎样去看待,怎样去前行。境由心生,一个地方的风景和感受全靠自己去感悟和理解了!户外,就是需要深入的渗透到大自然,走进它的怀抱,感受领略它独有的韵味!所以自从户外,对于自然、对于山,我始终虔诚和感恩,是大山给予了我们的激情与快乐!——感慨颇多,这样的行走意义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昊飞泓 的帖子

这十四个人在举国同庆的时刻背着背包,翻山越岭来到秦岭腹地,为的就是过把户外爬山的瘾,半年了,没有这么长的节假日没有金秋这么凉爽的天气,没有满山色彩斑斓和流水清澈的风景,今日终得脱离都市尘嚣,走出凡世琐事的缠绕。多么美好的岁月!我们爬山吧,山在那里等待我们。。。。。。

问好昊总。突然想起了去年爬山的情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终于到达了山顶其实特别怀念登山的过程,那是一种经历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美好的岁月!我们爬山吧,山在那里等待我们。。。。。。

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欣赏,也需要我们的敬畏,

爬山吧,亲身体验这种静谧又广阔的时光。

是一些必须走近又必然走远的路口
是一场前仆后继又不可或缺的盛宴
是一些水声也是一些月光
是疼痛也是幸福


旅途虽是一瞥,却是如此神奇,窥见世界的一角,窥见它的远与近,

然后又被静静搁浅于无人知晓的岁月深处,一边疼痛,一边幸福。

户外,就是需要深入的渗透到大自然,走进它的怀抱,感受领略它独有的韵味!所以自从户外,对于自然、对于山,我始终虔诚和感恩,是大山给予了我们的激情与快乐!

走遍万水千山,这大概是对徒步旅行最简单的概括。

最真切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体验自然的美妙,

感恩天地的给予,感恩生活的美好。


谢谢昊总的分享,送你一首歌《怒放的生命》!(由于这儿不能贴歌,不好意思,只好你自行网上下载;如果会唱,自己哼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强驴,应该有很多游记与照片了,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问好昊帅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192452098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