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04|回复: 7

[散文] 1971年的点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1年留给我的记忆,或者说,我对1971年的记忆,还鲜明着的,就只有那天我给在小村北面小山窝里犁田的父亲送点心的事,虽然那年我已九岁了。
    我这里说的“点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食”,在我们这儿,它一般指的是三餐之外不拘种类,量少,相对可口的吃食。食不果腹的年代,只有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人们才有机会享用。
    记得那天我给父亲送的是“料粿”。这是把调好的米浆倾抹在煮沸了汤水的锅边,形成薄片状,再投以青菜、肉类、海鲜等佐料的食物,它也称为“锅边糊”。不过,我那天给父亲送的绝没那么讲究,它装在一只粗钵头里,再放进竹篮,为了轻便,为了安全,母亲要我挑着去,便在扁担的另一头吊了块绑好的重量相当的石头。
    我迈着细碎的步子,体会着颤悠悠的感觉,快乐地向那小山窝走去。给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父亲送点心是我小时候最爱做的事情,如今想起来那多半是出于被那段半饥半饿的岁月给培养出来的小心眼:父亲总会留给我一些。
    我来到小山脚下,四月的南风传来“馍馍、光饼、芋粿诶——”的叫卖声,这叫卖声好悠扬,在山间回荡回荡,很勾人的魂。我不禁循着那叫卖声张望,不想踩空了脚,一个踉跄,担子那头吊着的石块晃荡得厉害,我双手赶紧按着担子,没想到却帮了倒忙,担子从肩上倏地一滑溜,朝地上去了。粗钵头歪斜了,“料粿”欢快地往外涌。呵呵,母亲煮“料粿”的时候,为了匀给我们兄弟姐妹一小碗,她说一句“加水加豆腐”的话,向锅里加一点水,又说一句“加水加豆腐”的话,又向锅里加一点水,把那“料粿”都给加得快像洗脚水啦,难怪涌得那么欢快。那欢快劲让我愣怔了一会儿,等我回过神来,手忙脚乱扶正了那钵头,它最少欢快出去一小碗。那是父亲平常留给我的份量,我像个赔本的生意人诅咒着那叫卖声的主人。
    那叫卖声的主人叫加米,是隔壁村一个老汉。他光头,一年四季总戴着顶箬笠,挑着副货郎担,在村里,农忙季节也在田间地头四处转悠,叫卖。卖烟丝,卖针头线脑,卖神曲、万金油、塔形驱蛔虫药,也卖蚕豆、爆米花、糕饼类的小吃什么的。也许是长年累月从事那小买卖,叫卖声给练得中气十足,圆润悠扬。他那小买卖给村里带来方便,却也给许多做父母的人带来烦恼。他一在村里出现,就吸引一大帮孩子跟着,有些馋嘴的孩子抵不住诱惑,就跟父母哭闹,达不到目的就跺地,甚至打滚,简直要把地给跺塌,滚烂。就有人编顺口溜编派他,比如,“加米,加米,戴斗笠,货郎担,四处晃,东西南北瞎叫唤,害人孩子流口水,害人孩子哭半死……”我收拾好担子,向父亲那儿继续去,想着刚才跌倒,都是他加米老头惹的祸,便亮开嗓子唱起来;又想起平常父亲的不可在人前没大没小的告诫,就改为小声哼哼了。
    终于来到父亲劳作的地头,不需我呼叫,他就停下手中的活,把牛从轭中解放了,让它在一边吃草。我们这儿种瓜点豆时节的阳光,临近中午会挺烈的,加上爬坡,我的脸上可能爬满汗水,他见我没戴斗笠,便到田边弄些灌木条以及花草扎了个帽圈扣在我的头上。戴上那个帽圈,我感到自己就像个侦察兵,看过的电影里侦察兵行动的背景音乐就响在我的耳边。
    我从父亲的衣兜里摸出旱烟丝袋子,坐在一边替父亲卷喇叭烟。父亲挨着我坐下,他先用汤匙舀了些尝了尝,接着就把汤匙夹在指间,把粗钵头端起,举在嘴边,呼噜呼噜就吃起来。随着那呼噜呼噜声,粗钵头的底就一点点一点点地朝天抬起来。几阵呼噜声后,他放下粗钵头,用汤匙搅了搅剩下的那些稍稠的,然后左手托着钵底,嘴巴凑上钵沿,右手的汤匙拨拉几下,呼噜声、咀嚼声、吞咽声混响一阵后,他就把粗钵头递给我,说,吃。我摇摇头,说不吃,说刚才跌倒,“料粿”倒了许多。他又说,吃,语气里不容我不吃,我就不再客气,一手递给他卷好的喇叭烟,一手抱过粗钵头。父亲接过沾着我的口水、有些湿的喇叭烟,用牙齿咬掉点“喇叭尖”,点上火,长长吸一口,烟雾从鼻孔、唇缝间袅袅逸出。 记忆里,他不苟言笑的脸浮着柔和的色彩,默默地看牛甩着尾巴吃草,看我把头栽进那只粗钵头。
    父亲又自己卷了支烟点上,过足了烟瘾后,交代我几句路上小心的话,就又开始他的劳作。他常使唤的那条黄牛跟他配合默契,他只要抖抖绳子,牛就心领神会似地让他套上轭。父亲一手扶犁,一手攥着牛绳和一条细竹鞭,抖抖绳子,扬扬竹鞭,牛就猛力朝前走,犁铧就溜溜犁开土地,温温润润的泥土就迤迤逦逦翻卷过去,草啊花啊就比赛翻筋斗,蚱蜢、蛐蛐、蝼蛄、蚯蚓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子就蹦跳、蠕动,清香散发开来,叫人神清其气爽。
    到田的那一头,父亲抖一下绳子,牛就会意转身。父亲拽住犁尾,一退一甩一插,又从那头过来,泥土翻卷,花花草草翻筋斗,小虫子们蠕动、蹦跳,又惊又喜,很好看的。
    我没照着他的指示回家,而是站在田头欣赏他犁地,心里很想也试一试。父亲似乎看穿我的心思,当真就招呼我过去试试。我学着父亲的样子,一手扶犁,一手抖绳、扬鞭,牛猛力朝前走。可是犁铧没吃着泥土,倏地就往前滑溜过去,我下意识地丢了犁把手,双手拽紧绳子,坠着屁股,跟牛较着劲。没想到牛开玩笑似地一回头,闹得我四脚朝天。我挣扎着爬起,弄得像个泥猴子。父亲微笑着帮我拍掉身上的泥土,示范着跟我讲解要领,这回我吸取教训,怕那犁铧不吃土就借助胸膛猛顶犁铧,结果是犁铧吃土太深,牛拉着拉着就拉不动了。父亲便帮忙犁顺溜了再叫我接手,不过这回他只让我扶犁。但即便只是扶犁,我也还不时地犯犁深犁浅的错误。由于人还小,跟着犁行进时难免深一脚,浅一脚,身子趔趔趄趄,给折腾得满头大汗,狼狈不堪。父亲叫我休息,我不肯,慢慢地,居然就真的犁得有些顺溜了。我很高兴,很亢奋。父亲脸上洋溢着笑意,我感到他那神情有点看猴戏似的忍俊不禁。
    还有一个看“猴戏”的人呢,那就是上文说的那个加米老汉。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转到我们地头来,歇下货郎担,指着父亲用本地话嚷嚷道:“五帝搦你雀公去,你家小雀刚孵出蛋壳你就教他犁田。”父亲小名麻雀,那天一定是看我的“猴戏”看顺了心,一向木然的脸绽开笑容,更捏着嗓子,摇头晃脑地唱起人家编派加米老汉的歌:“加米加米戴斗笠,斗笠被风吹,加米搦来埋。”他也用本地方言唱,唱得合辙合韵,唱完后,自己被自己逗得哈哈哈地向天大笑。加米老汉假装生气地说:“你这死雀公,你这死雀公,我以后不卖东西给你。”父亲说:“好啊好啊,老狐狸,快快滚,别在这里缠啊缠。”加米老汉笑道:“就知道你是个铁麻雀,走喽走喽。”他真的就挑起货郎担,拉长声音,喊着“上好的烟丝嘞,酥酥的光饼嘞”走了。我听出来他是在逗我的馋虫,在逗父亲的烟虫。我扬声叫道:“叔公,慢走啊!”他回头看着我,冲我扬扬手说:“小麻雀,你犁得好,将来一定变成凤凰。”我发现父亲听了竟很慈祥地多看了我几眼,很受用地笑着。
    父亲自己犁,他没再叫我回家,我也就乐着跟在他身后,期望着等会儿再试一次,能犁得更好。突然,我发现一只发牙的小番薯,显然脚下这块地头年是种番薯的,我想这番薯可以给猪吃便顺手捡起来,后来又发现一只,便干脆在父亲犁过的地上蹦跳着搜寻。在寻找番薯的时候,我想蚱蜢、蛐蛐、蚯蚓什么的鸡鸭喜欢吃,就想都给弄回家。于是,我不亦乐乎地忙乎着,看见番薯,我就捡起往点心担那儿扔,看见蚱蜢、蛐蛐、蚯蚓甚至小青蛙就捉着装进粗钵头再盖上盖子。
    日上中天了,我们收工回家。
    我们在那条从山上一个泉眼流下的水沟边洗手洗脚,也洗那些我捡拾的零零碎碎的番薯。父亲退下我的裤衩,搓洗了几下后,就用那裤衩帮我擦洗身子,他还帮我搓垢,我感到身上,手脚上的垢被他搓成条状。父亲看我蜕去泥猴的模样,看我焕然一新,他有些赏心悦目而笑,照我的屁股蛋就是一巴掌。我也笑,我是被自己调皮的想象给逗笑了:我把他帮我搓起的垢条想成面条,煮着给父亲吃,他吃得呼噜呼噜的,呵呵……
    这时,加米老汉也来到水沟边,他歇下他的货郎担,也洗手洗脚洗脸。他看着我,点了点头。他会些命理,父亲便把我推到他的面前,叫他给我算算命。他那时要摆谱还是什么,把头别到一边去,不理睬父亲。这时,他听见那只粗钵头发出噼噼啪啪声,便好奇地想看个究竟。在他揭开盖子的那一瞬,一只小青蛙突的蹦跳起来把他给吓了一跳,差点没摔倒,惹得我忘形地哈哈大笑。父亲忙不迭地扶住他,回头瞪了我一眼。我知道自己失礼,便收住笑声,像背书似地说:蚯蚓、青蛙给鸭子吃,蚱蜢、蝼蛄给鸡吃。加米老汉回过神,盯着我看,点点头,捋捋稀疏的山羊胡须,说我眉清目秀,说我古灵精怪,将来不怕没饭吃。在他说我的时候,父亲双手扳住我肩头,温和地端详我的眉眼,笑着。父亲问他还有什么吃的,他说还有些光饼。于是父亲就叫他给我一块。父亲没带钱,说先欠。加米老汉递给我一块光饼后,又丢给父亲一包烟丝,说饼不算钱,算他疼我。父亲示意我道谢,我便脆脆地说“谢谢叔公”,把他给谢得眉开眼笑。
    打那之后,村里的顽童再唱编派加米老汉的歌,我不附和。


[ 本帖最后由 西山老黄 于 2012-6-27 21:28 编辑 ]
发表于 2012-6-2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个沙发,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有很浓厚的淳朴的泥土气息,毫无娇揉造作。

将那个时代点心映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巧妙地融合于细腻的描写和叙述中,

喜欢这样的表达,问好西山老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2012-6-25 22:45 发表
文字有很浓厚的淳朴的泥土气息,毫无娇揉造作。

将那个时代点心映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巧妙地融合于细腻的描写和叙述中,

喜欢这样的表达,问好西山老黄

感谢雨儿光临,感谢鼓励!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山老黄 于 2012-6-27 07:55 发表

感谢雨儿光临,感谢鼓励!
问候!

西山的文字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现在这样的作品难得了,倒是穿越啊,什么稀奇古怪的字满天飞。

期待西山多把你的好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2012-6-27 14:27 发表

西山的文字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现在这样的作品难得了,倒是穿越啊,什么稀奇古怪的字满天飞。

期待西山多把你的好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谢谢雨儿!
写得很少。有时间一定来捧场!
向你学习!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西山老黄。你的文字写的很真实,很有趣,读来很是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12-6-27 21:39 发表
问好西山老黄。你的文字写的很真实,很有趣,读来很是亲切!

谢谢表扬!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6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