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94|回复: 1

海水里潜伏的火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水里潜伏的火焰 (2010-05-22 18:57:02)转载▼标签: 诗歌阅读文化  

      海水里潜伏的火焰——读海烟诗集《转身以后》及其他

                                   文/杨广虎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读重庆诗人海烟传来的诗集已经一月有余,我不喜欢读电子版,尤其诗歌,打印了出来,慢慢地,在纸质的神秘文字中寻求一种精神的庇护和无言的温暖,是一种优雅的享受和放松,或许有人认为是一种清高。

海烟作为一个女诗人,其诗尖锐、犀利、果断,充满大无畏之爱,她的个性特点不是能拿“女性诗人”、“女性诗歌”以及“新红颜诗人”等标签来容易区分的。她的气质、她的灵性、她的精巧,在其笔下有点“飞扬跋扈”,多元化冒险的写作,语言的陌生感和新鲜感让人读起来紧张、惊喜、惊讶不已,潜伏在文字背后的情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洋溢着纯情的芬香,在我们注视的光阴里,思泽着我们,并且一直向遥远的彼岸义无反顾地流去。

与其说是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更可能是生存意志的更加坚定。海烟的诗,超越着性别差异的可能,以丰盈的语言,寻求着一种普遍的认同感和普世的人文情怀。



           原来可以这样爱你

我是在《知音》上读到了这首诗,猛一看与海烟现在的诗风有些不同,求证是否她写,她说是2008年写的,九九归一,不论谁的诗歌写得再华丽、再坚强,但最终我觉得大诗言爱、大诗大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即使翅膀,灵魂和诗句

瘦成嶙峋的枯枝,那截时光

依然今在凌晨两点

以石头或花朵的姿势战栗

原来可以这样爱你

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不说

——《原来这样爱你》

    诗句优美纯情。那个少女不怀春?海烟作为一名女诗人,对爱刻骨铭心地日常体验,终后发现彼此埋在心里的爱才是最爱,这种灵魂超越式的爱,不是个人自私的,不是自恋的,已经跨越了性别,达到彼此的尊重和平等。这种渴望平等,渴求爱与被爱的追求,在其它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这个秋天,我的孤独是可耻的

遥远的风,血色的夕阳

在远离灼热的火焰之后

呈现着宁静和成熟的柔美

我愧对我的身体,四肢,丰润之唇

    愧对了一大段时光和灵魂

——秋之《戴罪的寂寞》

青春的跃动、叛逆,只是形式;爱的种子,已经悄悄埋入成长的大地。日常经验已经渗入诗歌的骨子,生命阵痛的欲望怎么节制?爱,没有错误。



流年

一个人永远无法躲避生命的成长,世事的磨难;尽管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选择,但在机遇的十字路口面前,骨节的胀痛总因为自己的青涩而显得十分迷茫,流年的日月风雨将自己冲刷和洗涤,面壁而思,是不是“我放下青春最后的余生/对着岁月,举手投降”这样简单认输?

这白色不是洁净,而是苍白

在流年的 隙里

它投射着生铁般的光泽

拒绝燃烧,拒绝

内心最丑陋的部分

在这荒凉的世间

我要敲碎骨头里的悲哀

我要把十二扇门扉

一扇一扇打开

让无法倒退的破碎的光阴

安静地将我覆盖

——《流年》

流年的光阴里,闪动着我们破碎的、亮丽的鳞片,悲伤的往事已经盛满春霜,坐在春天的内心,过分的忧伤已经漫过幸福的泪水。海烟仅仅以一首短诗,让我们感到了许多的人生无奈和生命杂味。

孤独的海烟,在流年的岁月里感受到了“爱情和牙齿一样,虽然疼痛,却不能自拔。”在大叫、大喊,疯狂之后,完成着一次次“飞蛾”向“天鹅”的蜕变。

飞蛾,保持丰满的姿态

做一次叛逆的飞翔

一场自焚的夜宴

血与火的舞蹈

融合着爱情与血腥的味道

在死亡的最底部湮灭

于是有一场悲壮的葬礼

——《一只飞蛾的湮灭》

几乎写实地讲述着“飞蛾扑火”的故事,这种悲壮让诗人闻到了爱情的血腥,叛逆的后果。在《天鹅》中,喜悦、欢乐之情溢于诗中,海烟真是多变的“诗鬼”,有孤独的眼睛,多么怜爱和狡黠!

我始终相信

她们优美的飞翔

这其中必定深含天意

我内心的河水,呼应着她们

身体里,有更多的翅膀打开

——《天鹅》

不光翅膀打开,逐渐懂得生活真谛的诗人,一直过分强调生命主题“我”的海烟,“一次次错过花期/我听见一声涉水而来的呼唤……”



突围

有人说海烟如狼,四处寻找着突破口;纠缠于各种情感、生活矛盾之中的诗人,在现实中挣扎,需要进行一次次自身的蜕变、突围、穿越,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这不仅是一个诗人自身成长的经历,也是社会投影于其心湖,反照之后,自省、自审的必然。

我必须找到突围的缺口

必须放下了,这么多年

我一直背着顽石和暗流

还有一些,牢牢钉在骨头上的

屈辱,卑微和痛苦

在你面前,我是温顺的配角

即使被杀戮,被焚烧,被谎言所击

也会流着眼泪微笑

看着你的幸福,你们的幸福

……

然后转身,跪下,高喊出我的绝望

趁着今夜的月光,我把干净的灵魂

重新植入身体

——《突围》

大胆、直白、率性,在“黑夜意识”里洗涤心灵,让灵魂重生,绝望之余,让蒙垢的尘心又回到“本体”,这种“突围”是有其现实意义和行动价值的。

腐朽的伤口开始结茧

绣出一道美丽的刺青

——《刺青》

突围意味着对自己以前的否定,一次自我的牺牲;平静和安宁将代替喧闹、冲动、激越,青春与狂欢之后,抒写完个人的至死情爱之后,美丽绽放的是世界上人人都可欣赏之“花”,需要我们由个人体验上升到对世界无疆大爱,永恒精神。

海烟认识到了这一点。热爱诗歌是“作茧自缚”,抒写爱情是“飞蛾扑火”,关照人类应是“一如既往”。



我听见他人听不见的声音

尽管诗人发出的声音有限,尽管这种声音可能无人理睬。作为一名正直的诗人,有责任的诗人,不可能让自己的诗歌永远陷入到个人的抒发情怀,对社会、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是追求的终极。诗人不光操守着语言、文字、还应有思想、文化的升华,有一种大智慧,通过自己的“慧手”、“慧眼”、“慧耳”等去感受世界,感动人类。虽然诗歌没有给予我们强加道德、以天下为已任。

夜继续着夜,黑不断下沉

我听见两只情感的猫

在月光墙上,加速火焰的温度

经历一次赤裸的情感之旅

我听见他人听不见的声音

一株昙花在夜的妩媚

听见词牌背后轻微的叹息

和那琴弦停止时的颤音

我决定相信一只夜莺的歌唱

和那藏在睫毛下的爱情

晨曦驮着时光的蜕变

将在黎明窗前,温暖

我苍凉之额

——《我听见他人听不见的声音》

大道希夷,大象无形,大音无声。不断拓展自己诗歌领域,不断加深自己对世界感悟的海烟,以一种豪爽,凛然之气探寻着自然与人,人与诗歌的奥秘,在通往诗歌神话的道路上,独辟蹊径。

麦田里的稻草人

早已没有自己的灵魂

在散发堕落的时间里守夜

听见天国纯洁的鸟鸣

这是世上稀有的天籁之音

   ……

稻草人,只能出现在

星光最亮的那一天,或许

出现在沉沦的暗夜

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灵魂

——《稻草人》

排除一切,让诗歌回归于本质。世上的天籁之音是诗歌之音。富有个性的海烟并不满足,非常勤奋地发掘、探索着诗歌之美和伟大、无穷的诗歌力量。“暗红的朱砂痣”暗示、埋藏着多少无言的秘密。她的比较大胆地创新,独特地体验,让我看到诗歌蕴含的无限能量和开掘之美。

风,吹动流云

阳光擦身而过

秋天的枫树

饮下大多的雨水和秘密

一堆艳骨,铺满十月的小路

那红,在被火焰燃烧之后

等待一切空寂的雪

——《枫》

海烟的诗,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新意和寓意的无限可能。她“无可救药”地热爱诗歌,解构诗歌,让诗歌发出异样的光芒。

这些桃花,这些春天的蔷薇

那么轻易,让我们染上一种痼疾

谁也不是谁的那一颗解药

我们低烧,昏迷,胡话

咳出桃花的红,咳不出

那一截疼痛的时光



风从峡谷吹来,磨亮三十三道弯

时间无法逆转,是我们

不能承载的生命之轮

打开三月的阳光

我们看见另一个自己

在幻境中沉溺成份

——《解药》

还有:

我没有对沿途的蝴蝶致意

说出曼陀罗白色的陷阱

我坐在夜色里,没有影子

像一颗与虫子相依为命的男孩

不会被春天种植

——《退》

潮汐, 和不朽的风

从一个海洋到另一个海洋

直到它们

燃烧或成蓝色的火焰

——《在我孤独以外》

现在,肉体和灵魂也将沉默

关于那次海啸的发生

我们绝口不提,转身之后

那片海,结成了锋利的冰

——《转身之后》

精巧的海烟出其不意的给我们制造着一次次精美的诗歌“夜茶”,减轻着自己内心的苦痛,拯救着自己的灵魂;虽说“盛宴”豪华,“夜茶”更耐人寻味,需仔细品尝。



“把生命献与诗歌,以我终生的呼吸、热情和爱”的海烟,出于对诗歌的虔诚、敬畏,一直行走、探索在诗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完成着一次次“华美转身”,转身以后,我看到了她更真实的一面。虽然过分强调“我”,有可能损伤诗歌应有的纯粹和透明,但我看到了她已经有所认识,深入生活,让诗歌更具现实的意义和哲学精神,例如《生死离别》等,更具有朴素的入世情怀和大爱胸襟。

“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这头镀金的空心鳄鱼/在河水急速变化的脸上 缓缓爬过”这是诗人于坚的诗句。岁月无情,许多人间秘密和人生的哲学需要我们去观察、挖掘、体悟,最终以诗歌的文本留给这个我们生存的世界。

海烟写过许多海水与火焰的诗句。我之所以写下“海水里潜伏的火焰”文章题目,是海烟及其诗歌,让我想起了海水上升起的火焰和深埋海底的火焰,这种火焰不是火山爆发出来的,是“静水深流”中,无边宽阔和无比深邃的大海所自己拥有的,她潜伏在海的伤口,疗治着我们脆弱的人生。这种火焰,闪着冷冷蓝色抑或暖意黄色的火焰,闪烁、闪耀着,不断提示着我们保持对生活诗歌的警觉,不放弃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海上生紫烟”的景色我没有看到,食着人间烟火的海烟,期待穿越着另一座城池,抵达诗歌王国的彼岸。

                        2010.5.21匆于长安

注:海烟,原名罗晓玲,重庆诗人。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an.com.cn/yangguanghu
发表于 2012-3-3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析很到位,也喜欢海烟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